广东省质监局关于现代治理体系下产品伤害监测系统的研究
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是现代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产品伤害监测应以现代化为思想指导,以安全为目标,以监测分析为手段,以风险交流为关键,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品对人民群众的伤害。
一、合理认识产品伤害监测系统
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和专业工作的力量,发挥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抓好3个关键。第一,有效识别是关键前提。要向欧美先进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学习;要关注和研究WTO/TBT预警通报和召回信息。第二,合理分析是关键环节。一个科学的分析系统,既要有准确的功能定位,科学的技术手段,又要全面考虑产品本身、消费使用者的消费使用环境,还要考虑当前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安全环境,努力提高预测预判水平和能力。第三,妥善应对是关键要务。在对产品伤害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判断意见之后,监测系统要实现妥善的应对。
二、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构成要素
制度建设。中国特色、广东特点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制度建设载体有3个,一是正在人大审议中的《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要尽力争取把伤害监测与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内容写入。二是准备修订的《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管条例》,要争取将产品伤害监测作为监管的新制度写入。三是推动《消费品安全法》的制定出台,在制定过程中密切跟踪相关的内容制度化。
组织建设。第一,要加强行政组织建设。在政府的机构改革过程中加强产品伤害监测管理职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专门设置机构。第二,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三,要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既要依托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机构来开展独立而专业的分析,又要建设一些专门从事产品伤害分析研究的技术机构。
业务建设。一是监测调查业务。及时展开伤害调查,尽可能多的从受害者处获取信息,同时开展同类信息的市场调查和近似信息的比对调查。二是伤害分析业务。开展伤害的风险分析,评估客观存在的危害程度,提供相应的伤害预防、控制措施建议。三是伤害干预业务。采取面对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治理组织的措施,实现伤害转移、伤害规避等目的。
机制建设。要抓好纵向、横向和综合机制3个方面。纵向机制重点是适度加强省、市一级的操作性功能建设,发挥县、镇街两级在调查统计、伤害干预方面的积极作用。横向机制最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统一不同组织、不同机构的思想,建立起相互沟通、支持、协作的运转机制和信息平台。综合机制建设除了要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组织的对接问题,还要解决整体之间联系沟通的问题。
三、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建设重点
监测主体。主要包括企业主体、行政主体、立法主体、司法主体、社会主体,建设重点各有不同。第一,严格企业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履行安全赔偿责任和缺陷产品召回义务。第二,行政主体要依法构建产品、设备、装置的伤害监测与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防范管理机制;汇总风险信息,组织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第三,立法主体要抓好《消费品安全法》的制定。抓紧出台产品安全惩罚赔偿制度,建立产品伤害集团诉讼、公益诉讼机制。第四,司法主体要科学认定产品缺陷,合理适用不真正连带责任规则,严格适用无过错责任加重规则。第五,社会主体建设中要注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强化消费者依法自我保护的维权意识,成立行业协会。
监测阵地。第一,当前的伤害监测重点应当放在消费阵地,着重抓好网购平台、农村、城乡接合部、城市综合体和社区阵地。第二,抓好医院急诊、火警等应急救援哨点和网购平台、社区等日常观察哨点建设。第三,要通过媒体传递伤害风险、发出预警通报,普及安全知识,建立伤害报告制度。
监测对象。可分为重点区域、产品和人群。第一,监测产品伤害事件多发、频发的重点区域。第二,监测两类重点产品,一类是死因统计、伤害监测、交通、火灾等数据分析指向的对象,也包括舆情监测指向对象。另一类对象是安全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安全风险未知的新产品。第三,监测重点人群,包括职业性长期大量接触风险较大产品的人群,也包括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病人、孕妇等人群。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随机监测和分层随机抽样两种。随机监测包括社区调查、校园监测、交通伤害监测和火灾伤害监测等。分层随机抽样包括哨点医院监测、死因监测、职业伤害监测等。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风险交流。第一,建立伤害风险通报制度。立足于伤害的联合防控,充分利用内部平台,通过开展风险会商、交流,加强伤害信息的共享。第二,建立伤害风险交流预警制度,尽量缩小专业认知和社会认知之间的差距。第三,加强应急风险交流,有效安抚、缓解、稳定社会情绪,为应急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是现代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产品伤害监测应以现代化为思想指导,以安全为目标,以监测分析为手段,以风险交流为关键,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品对人民群众的伤害。
一、合理认识产品伤害监测系统
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和专业工作的力量,发挥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抓好3个关键。第一,有效识别是关键前提。要向欧美先进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学习;要关注和研究WTO/TBT预警通报和召回信息。第二,合理分析是关键环节。一个科学的分析系统,既要有准确的功能定位,科学的技术手段,又要全面考虑产品本身、消费使用者的消费使用环境,还要考虑当前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安全环境,努力提高预测预判水平和能力。第三,妥善应对是关键要务。在对产品伤害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判断意见之后,监测系统要实现妥善的应对。
二、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构成要素
制度建设。中国特色、广东特点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制度建设载体有3个,一是正在人大审议中的《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要尽力争取把伤害监测与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内容写入。二是准备修订的《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管条例》,要争取将产品伤害监测作为监管的新制度写入。三是推动《消费品安全法》的制定出台,在制定过程中密切跟踪相关的内容制度化。
组织建设。第一,要加强行政组织建设。在政府的机构改革过程中加强产品伤害监测管理职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专门设置机构。第二,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三,要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既要依托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机构来开展独立而专业的分析,又要建设一些专门从事产品伤害分析研究的技术机构。
业务建设。一是监测调查业务。及时展开伤害调查,尽可能多的从受害者处获取信息,同时开展同类信息的市场调查和近似信息的比对调查。二是伤害分析业务。开展伤害的风险分析,评估客观存在的危害程度,提供相应的伤害预防、控制措施建议。三是伤害干预业务。采取面对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治理组织的措施,实现伤害转移、伤害规避等目的。
机制建设。要抓好纵向、横向和综合机制3个方面。纵向机制重点是适度加强省、市一级的操作性功能建设,发挥县、镇街两级在调查统计、伤害干预方面的积极作用。横向机制最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统一不同组织、不同机构的思想,建立起相互沟通、支持、协作的运转机制和信息平台。综合机制建设除了要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组织的对接问题,还要解决整体之间联系沟通的问题。
三、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建设重点
监测主体。主要包括企业主体、行政主体、立法主体、司法主体、社会主体,建设重点各有不同。第一,严格企业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履行安全赔偿责任和缺陷产品召回义务。第二,行政主体要依法构建产品、设备、装置的伤害监测与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防范管理机制;汇总风险信息,组织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第三,立法主体要抓好《消费品安全法》的制定。抓紧出台产品安全惩罚赔偿制度,建立产品伤害集团诉讼、公益诉讼机制。第四,司法主体要科学认定产品缺陷,合理适用不真正连带责任规则,严格适用无过错责任加重规则。第五,社会主体建设中要注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强化消费者依法自我保护的维权意识,成立行业协会。
监测阵地。第一,当前的伤害监测重点应当放在消费阵地,着重抓好网购平台、农村、城乡接合部、城市综合体和社区阵地。第二,抓好医院急诊、火警等应急救援哨点和网购平台、社区等日常观察哨点建设。第三,要通过媒体传递伤害风险、发出预警通报,普及安全知识,建立伤害报告制度。
监测对象。可分为重点区域、产品和人群。第一,监测产品伤害事件多发、频发的重点区域。第二,监测两类重点产品,一类是死因统计、伤害监测、交通、火灾等数据分析指向的对象,也包括舆情监测指向对象。另一类对象是安全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安全风险未知的新产品。第三,监测重点人群,包括职业性长期大量接触风险较大产品的人群,也包括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病人、孕妇等人群。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随机监测和分层随机抽样两种。随机监测包括社区调查、校园监测、交通伤害监测和火灾伤害监测等。分层随机抽样包括哨点医院监测、死因监测、职业伤害监测等。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风险交流。第一,建立伤害风险通报制度。立足于伤害的联合防控,充分利用内部平台,通过开展风险会商、交流,加强伤害信息的共享。第二,建立伤害风险交流预警制度,尽量缩小专业认知和社会认知之间的差距。第三,加强应急风险交流,有效安抚、缓解、稳定社会情绪,为应急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自动衡器项目填补国际空白(2018-04-02)
- 广东检验检疫局强化危化品监管去年不合格检出率增长57%(2018-04-02)
- 山东潍坊举行进出口质量提升(寿光)启动会(2018-03-27)
- 倾情倾力 服务民生 新疆质监部门开展3.15系列宣传活动(2018-03-23)
- 陕西出台首批7项政务服务系列地方标准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水平(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