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总结
2006年是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10周年。按照《质量振兴纲要》的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于2006年7月4日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0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共同组织开展了以“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全国质量月活动。活动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普及了质量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增强了全民的质量法制意识,推动了质量工作。现将2006年质量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质量月活动效果明显
(一)隆重纪念《质量振兴纲要》实施10周年,召开表彰大会。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十周年暨质量兴市先进中国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领导出席大会。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对我国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0周年进行了全面总结,我国质量振兴10年取得丰硕成果,产业整体素质增强,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扶优扶强措施得力,实施名牌战略取得显著效果;质量竞争力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日益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振兴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大会对4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56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61个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区)进行了隆重表彰。各地在质量月期间,也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召开表彰大会,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各地领导重视,亲自参与活动。各地党政领导对质量月活动的关心和重视保证了质量月活动的顺利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质量月活动的省级和市(地)级领导达到2049人次。一些领导不仅担任质量月领导小组组长职务,而且亲自参与质量月活动策划和推动工作。一些地方领导通过撰写署名文章,发表电视讲话,亲临活动现场等方式为质量月活动助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电视上发表质量月活动动员讲话,以此拉开质量月活动序幕。广东省副省长在《南方日报》发表专题文章,启动质量月活动,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三)广泛宣传,大力营造质量月氛围。为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质量月期间,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制作了质量月宣传画及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了质量月宣传公益广告,在热点频道滚动播出;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中国质量月博客网”,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宣传质量月活动,有近3万人登陆阅览。据不完全统计,质量月期间,全国开展宣传报道的省市级媒体达1527家,刊登或播出报道1万余篇,播放质量月公益广告7691次,文艺演出达160场。天津市在广播电台开辟了“民声热线”节目,倾听百姓呼声,普及质量知识,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广东省借助省政府宣传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扩大了质量月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贵州省贵阳市向社会发送10万条短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质量关心质量,宣传效果明显。
(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广大企业普遍在职工中组织开展“读一本质量知识书籍、开一次QC小组成果发布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分析一次质量事故案例、举办一次质量工程师培训班”等活动。质量月期间,召开了第二十八届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区、行业的1000多名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表彰了荣获2006年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奖的100家优秀企业、100名卓越领导者、1358个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405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为了普及质量意识,重庆举办了“我心中的质量”少儿绘画大赛,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质量,憧憬质量事业的美好未来,让质量意识扎根于广大少年儿童心中。
(五)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广大企业成为质量月活动的主角。河北省邮政局通过质量月活动,进一步强化了邮政服务监督检查机制,切实解决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南昌铁路局通过创建“文明车站”活动,抓服务品牌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结合“星级优质货场”评选,提高了服务效率;通过举办“无差错”竞赛活动,强化了安全质量。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通过开展质量月活动,强化了员工“对市场的特殊理解,对用户的特别关注”的意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开展质量检查和自查工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实效。
(六)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质量月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质量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知识产权局、检验检疫局、农业厅、商务厅等共同组织了“名牌产品暨地理标志产品进超市”活动。上海市国资委推出质量工作新思路,结合本市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成立了上海市大企业集团(控股)公司质量工作网络。天津市建委结合本市建设工程质量状况,认真制定了以宣传为基础、以检查为手段、以管理为依托、以整改为目的的质量月活动方案。
二、追求实效,力求创新,质量月活动内涵不断丰富
(一)发布全国产品质量竞争力指数。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动态性经济技术指标,是一项全新的探索。9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分析了指数所呈现的质量趋势,2005年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表明,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制造业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行业和区域质量发展能力继续改善。
(二)深化区域合作,把质量月活动办出新意。为了质量事业,一些地区加强合作和交流,成为今年质量月活动的一大亮点。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在上海举行了“长江三角洲四省一市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暨质量月共同行动会议”,并签署了《“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苏浙皖赣沪合作互认行动纲领》。9月22日至9月27日,第三届泛珠江三角区域质量技术监督联席会议隆重举行,来自广东、福建、湖南等九省共同签署了联席会议制度、秘书处工作章程和标准化工作合作项目备忘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合作机制。这些区域合作,对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和有序竞争的大市场,提升区域质量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三)深入基层,服务上门,把质量月活动引向深入。质量月期间,各地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重点,认真为企业服务。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质量月期间各地组织专家6569人次,接受咨询、服务的企业达到14354家。重庆组织了“质量专家三峡库区行”活动,送去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知识。厦门市组织质量专家组成诊断小组,深入企业分析诊断,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深圳市开展了“六区质量行”活动,深入900余家优秀企业,宣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导企业不断追求卓越。
各地还以质量月为契机,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提供上门服务。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民族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等社区基层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和现场交流,为百姓普及食品知识。浙江省开展了“质量法律知识进学校”宣传活动,向师生介绍质量法律法规及识别假冒伪劣的小窍门,发放质量知识的小册子,并现场解答师生提出的关于质量、计量、标准化及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问题。
(四)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营造节约的风尚。各地通过质量月活动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形成倡导资源节约的良好风尚。黑龙江省组织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主题的大型签名活动。四川省举办了质量知识演讲比赛,大力弘扬质量荣辱观和质量振兴精神。福建省通过典型的宣传、比赛和经验交流,培养青少年从小注意质量、讲守信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广东省湛江市联合市委宣传部等5部门,组织商店、大型商场等企业开展“以诚信经营为荣,以假冒伪劣为耻”的宣传活动。
(五)质量下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量月期间,各地积极开展质量进乡村活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徽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扶活动方案,确定帮扶对象,免费提供农资质量检测及农业标准化服务,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湖南编印了近30万字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质量手册》,免费赠送给广大农民群众,普及质量法制知识,增强了农民群众识假辨假、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山西省临汾市组织名牌企业开展了“走百镇、进千村、入万户”宣传服务活动,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近距离地宣传名牌产品,让农民真正地认识名牌,使用名牌,受益名牌。
三、加大培育力度,宣传表彰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成为各地质量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举办名牌论坛,宣传名牌战略。9月26日,以“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质量企业家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3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格力空调、海信电器就企业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追求卓越质量介绍了宝贵的经验。各地纷纷举办名牌论坛,培育名牌意识,传播名牌经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效果十分明显。
天津对本市的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专题采访,并在相关媒体进行集中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名牌产品知名度。山东省邀请中央歌剧院举办了“中国名牌?名歌?名曲”演唱会,唱响了品牌主旋律,通过高雅艺术集中宣传了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风采。宁波市突出了“品牌”这一主题,开展“论品牌、亮品牌、拓品牌、护品牌”系列活动,展现了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同时激发了企业推进名牌战略积极性。
(二)出台鼓励政策,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浙江省为了促进名牌产品质量提升,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质量月期间专门组织了35种名牌消费品,在全省设质量跟踪站的商场举办为期10天的“质量跟踪展销评价”活动,促进了名牌产品的销售。质量月期间,各地还对名牌企业实施重奖,江苏对本省的中国世界名牌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分别奖励500万和50万人民币。西藏、青海克服财政困难,对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奖励。湖北武汉市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5个县市(区)出台了名牌扶持政策,并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6年来共奖励12.05亿元。
四、打假治劣,维护质量平安,促进社会和谐
(一)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假冒伪劣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全国各地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突出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4个重点,组织集中打假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质量月期间,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23.3万人次,执法车辆4.9万辆,立案1.4万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3.13亿元。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眼镜制配场所专项监督检查,全市眼镜制配市场秩序明显改观。河北省组织召开“农资打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展示了农资打假成果,公开曝光大案要案,极大震慑了不法分子,规范了农资生产秩序。
(二)加强“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打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对企业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的全国性网络系统。截止9月底,食品、建材、农资、化妆品等首批100种产品开始逐步入网,全国共有6368家企业签约入网,174家商场、超市开始布设查询终端。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建立,动员了全社会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管,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三)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年”专题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工作。质量月期间,全国共查处小作坊8519个,食品生产违法行为5524起。辽宁省组织开展了“看名牌企业,吃放心食品”活动。组织3000名普通市民实地参观了13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活动解除了消费者对名优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疑虑,同时达到了宣传名优食品企业,引导消费的目的,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甘肃省召开了“食品小作坊业主质量安全法规政策宣贯会”,疏堵结合,引导小作坊生产安全食品。莆田局组织进行了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演练,以实战演习来考证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能力。
五、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把质量月活动引向深入
2006年质量月活动已落下帷幕。质量月活动已经成为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集中力量推动质量工作的重要形式。一些地方、部门、行业和企业不仅积极开展质量月活动,还及时总结经验成效,加大推动力度。为了表彰先进,全国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湖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重庆市、福建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深圳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等省市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企业提出通报表扬。
从全国范围来看,质量月活动开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加强组织领导,没有具体策划方案,活动声势小,影响力不够。二是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活动范围窄,效果不明显。三是一些地方没有结合地方实际,活动无特色,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四是少数地区上报总结材料不及时。
今后,各地要提前做好质量月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要加强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要发挥创造力,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把活动做出效果。要注意加强与企业及消费者的互动,贴近生产、贴近生活,使活动成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焦点。还要动员更多的新闻媒体参与,营造更大的声势,争取社会更多的关注,打造质量月活动品牌。通过不懈努力,把质量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宣传质量,鼓舞群众,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全面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2006年是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10周年。按照《质量振兴纲要》的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于2006年7月4日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0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共同组织开展了以“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全国质量月活动。活动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普及了质量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增强了全民的质量法制意识,推动了质量工作。现将2006年质量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质量月活动效果明显
(一)隆重纪念《质量振兴纲要》实施10周年,召开表彰大会。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十周年暨质量兴市先进中国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领导出席大会。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对我国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0周年进行了全面总结,我国质量振兴10年取得丰硕成果,产业整体素质增强,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扶优扶强措施得力,实施名牌战略取得显著效果;质量竞争力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日益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振兴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大会对4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56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61个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区)进行了隆重表彰。各地在质量月期间,也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召开表彰大会,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各地领导重视,亲自参与活动。各地党政领导对质量月活动的关心和重视保证了质量月活动的顺利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质量月活动的省级和市(地)级领导达到2049人次。一些领导不仅担任质量月领导小组组长职务,而且亲自参与质量月活动策划和推动工作。一些地方领导通过撰写署名文章,发表电视讲话,亲临活动现场等方式为质量月活动助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电视上发表质量月活动动员讲话,以此拉开质量月活动序幕。广东省副省长在《南方日报》发表专题文章,启动质量月活动,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三)广泛宣传,大力营造质量月氛围。为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质量月期间,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制作了质量月宣传画及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了质量月宣传公益广告,在热点频道滚动播出;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中国质量月博客网”,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宣传质量月活动,有近3万人登陆阅览。据不完全统计,质量月期间,全国开展宣传报道的省市级媒体达1527家,刊登或播出报道1万余篇,播放质量月公益广告7691次,文艺演出达160场。天津市在广播电台开辟了“民声热线”节目,倾听百姓呼声,普及质量知识,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广东省借助省政府宣传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扩大了质量月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贵州省贵阳市向社会发送10万条短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质量关心质量,宣传效果明显。
(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广大企业普遍在职工中组织开展“读一本质量知识书籍、开一次QC小组成果发布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分析一次质量事故案例、举办一次质量工程师培训班”等活动。质量月期间,召开了第二十八届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区、行业的1000多名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表彰了荣获2006年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奖的100家优秀企业、100名卓越领导者、1358个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405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为了普及质量意识,重庆举办了“我心中的质量”少儿绘画大赛,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质量,憧憬质量事业的美好未来,让质量意识扎根于广大少年儿童心中。
(五)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广大企业成为质量月活动的主角。河北省邮政局通过质量月活动,进一步强化了邮政服务监督检查机制,切实解决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南昌铁路局通过创建“文明车站”活动,抓服务品牌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结合“星级优质货场”评选,提高了服务效率;通过举办“无差错”竞赛活动,强化了安全质量。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通过开展质量月活动,强化了员工“对市场的特殊理解,对用户的特别关注”的意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开展质量检查和自查工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实效。
(六)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质量月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质量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知识产权局、检验检疫局、农业厅、商务厅等共同组织了“名牌产品暨地理标志产品进超市”活动。上海市国资委推出质量工作新思路,结合本市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成立了上海市大企业集团(控股)公司质量工作网络。天津市建委结合本市建设工程质量状况,认真制定了以宣传为基础、以检查为手段、以管理为依托、以整改为目的的质量月活动方案。
二、追求实效,力求创新,质量月活动内涵不断丰富
(一)发布全国产品质量竞争力指数。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动态性经济技术指标,是一项全新的探索。9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分析了指数所呈现的质量趋势,2005年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表明,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制造业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行业和区域质量发展能力继续改善。
(二)深化区域合作,把质量月活动办出新意。为了质量事业,一些地区加强合作和交流,成为今年质量月活动的一大亮点。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在上海举行了“长江三角洲四省一市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暨质量月共同行动会议”,并签署了《“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苏浙皖赣沪合作互认行动纲领》。9月22日至9月27日,第三届泛珠江三角区域质量技术监督联席会议隆重举行,来自广东、福建、湖南等九省共同签署了联席会议制度、秘书处工作章程和标准化工作合作项目备忘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合作机制。这些区域合作,对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和有序竞争的大市场,提升区域质量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三)深入基层,服务上门,把质量月活动引向深入。质量月期间,各地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重点,认真为企业服务。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质量月期间各地组织专家6569人次,接受咨询、服务的企业达到14354家。重庆组织了“质量专家三峡库区行”活动,送去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知识。厦门市组织质量专家组成诊断小组,深入企业分析诊断,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深圳市开展了“六区质量行”活动,深入900余家优秀企业,宣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导企业不断追求卓越。
各地还以质量月为契机,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提供上门服务。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民族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等社区基层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和现场交流,为百姓普及食品知识。浙江省开展了“质量法律知识进学校”宣传活动,向师生介绍质量法律法规及识别假冒伪劣的小窍门,发放质量知识的小册子,并现场解答师生提出的关于质量、计量、标准化及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问题。
(四)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营造节约的风尚。各地通过质量月活动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形成倡导资源节约的良好风尚。黑龙江省组织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主题的大型签名活动。四川省举办了质量知识演讲比赛,大力弘扬质量荣辱观和质量振兴精神。福建省通过典型的宣传、比赛和经验交流,培养青少年从小注意质量、讲守信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广东省湛江市联合市委宣传部等5部门,组织商店、大型商场等企业开展“以诚信经营为荣,以假冒伪劣为耻”的宣传活动。
(五)质量下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量月期间,各地积极开展质量进乡村活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徽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扶活动方案,确定帮扶对象,免费提供农资质量检测及农业标准化服务,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湖南编印了近30万字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质量手册》,免费赠送给广大农民群众,普及质量法制知识,增强了农民群众识假辨假、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山西省临汾市组织名牌企业开展了“走百镇、进千村、入万户”宣传服务活动,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近距离地宣传名牌产品,让农民真正地认识名牌,使用名牌,受益名牌。
三、加大培育力度,宣传表彰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成为各地质量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举办名牌论坛,宣传名牌战略。9月26日,以“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质量企业家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3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格力空调、海信电器就企业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追求卓越质量介绍了宝贵的经验。各地纷纷举办名牌论坛,培育名牌意识,传播名牌经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效果十分明显。
天津对本市的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专题采访,并在相关媒体进行集中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名牌产品知名度。山东省邀请中央歌剧院举办了“中国名牌?名歌?名曲”演唱会,唱响了品牌主旋律,通过高雅艺术集中宣传了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风采。宁波市突出了“品牌”这一主题,开展“论品牌、亮品牌、拓品牌、护品牌”系列活动,展现了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同时激发了企业推进名牌战略积极性。
(二)出台鼓励政策,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浙江省为了促进名牌产品质量提升,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质量月期间专门组织了35种名牌消费品,在全省设质量跟踪站的商场举办为期10天的“质量跟踪展销评价”活动,促进了名牌产品的销售。质量月期间,各地还对名牌企业实施重奖,江苏对本省的中国世界名牌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分别奖励500万和50万人民币。西藏、青海克服财政困难,对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奖励。湖北武汉市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5个县市(区)出台了名牌扶持政策,并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6年来共奖励12.05亿元。
四、打假治劣,维护质量平安,促进社会和谐
(一)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假冒伪劣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全国各地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突出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4个重点,组织集中打假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质量月期间,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23.3万人次,执法车辆4.9万辆,立案1.4万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3.13亿元。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眼镜制配场所专项监督检查,全市眼镜制配市场秩序明显改观。河北省组织召开“农资打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展示了农资打假成果,公开曝光大案要案,极大震慑了不法分子,规范了农资生产秩序。
(二)加强“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打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对企业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的全国性网络系统。截止9月底,食品、建材、农资、化妆品等首批100种产品开始逐步入网,全国共有6368家企业签约入网,174家商场、超市开始布设查询终端。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建立,动员了全社会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管,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三)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年”专题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工作。质量月期间,全国共查处小作坊8519个,食品生产违法行为5524起。辽宁省组织开展了“看名牌企业,吃放心食品”活动。组织3000名普通市民实地参观了13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活动解除了消费者对名优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疑虑,同时达到了宣传名优食品企业,引导消费的目的,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甘肃省召开了“食品小作坊业主质量安全法规政策宣贯会”,疏堵结合,引导小作坊生产安全食品。莆田局组织进行了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演练,以实战演习来考证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能力。
五、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把质量月活动引向深入
2006年质量月活动已落下帷幕。质量月活动已经成为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集中力量推动质量工作的重要形式。一些地方、部门、行业和企业不仅积极开展质量月活动,还及时总结经验成效,加大推动力度。为了表彰先进,全国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湖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重庆市、福建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深圳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等省市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企业提出通报表扬。
从全国范围来看,质量月活动开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加强组织领导,没有具体策划方案,活动声势小,影响力不够。二是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活动范围窄,效果不明显。三是一些地方没有结合地方实际,活动无特色,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四是少数地区上报总结材料不及时。
今后,各地要提前做好质量月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要加强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要发挥创造力,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把活动做出效果。要注意加强与企业及消费者的互动,贴近生产、贴近生活,使活动成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焦点。还要动员更多的新闻媒体参与,营造更大的声势,争取社会更多的关注,打造质量月活动品牌。通过不懈努力,把质量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宣传质量,鼓舞群众,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全面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 质量强国: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安排来了(附历届活动主题)(2024-08-21)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关于转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的函(2024-08-14)
- 市场监管总局等27个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2024-08-14)
- 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务实开展“质量月”活动——浅谈学习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023-09-28)
- 凝聚质量诚信合力 助力质量强国建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质量…(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