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中山空调“低碳风”劲吹海外

2010年08月31日 10:05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广东省中山市空调产品出口增长势头明显,今年前7个月,经中山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中山出口空调产品5140批次、287万台、货值4.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6.1%、85.2%和63.8%。这是中山出口空调行业转型升级换来的光明前景,也凝结着中山检验检疫局帮助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默默奉献和辛勤汗水。

中山空调“低碳风”劲吹海外

本期主打

从2006年开始,中山检验检疫局推出应对RoHS指令的企业“红名单”制度,2007年全面引导空调企业开发使用环保制冷剂,加强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应对国外的环保指令、提高能效。

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中山检验检疫局多次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向现代工艺转变,向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转变,让“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中山智造”转变。

空调出口遭遇“三重门”

近年来中山出口空调一直以较大增速发展,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出口达317万台、6.2亿美元。但2008年出口量急挫,分别为270万台、5.79亿美元,2009年更是跌至233万台、4.37亿美元。

出口下滑,最直接的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次是生产、人力、运输等各项直接、间接成本的持续上升。这些直观的原因背后,环保节能问题是导致空调出口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否制造出节能、环保的产品直接关系空调企业的生存发展。

从2006年欧盟开始执行的RoHS、WEEK等指令,到2009年公布的预计于2011年开始实行的新能效标识指令,以及中国政府2010年6月开始执行新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不断调整节能惠民工程补贴,甚至能效要求不太高的美国亦在2009年开始提高能效要求。金融危机后,在各国的政策导向下,市场选择了更节能、更环保和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原来为增加出口、以低价取胜而忽视环保节能的产品已经不适合市场需求。

检验检疫引导“低碳潮”

作为主管进出口商品质量的检验检疫部门,中山检验检疫局从2006年开始推出应对RoHS指令的企业“红名单”制度,2007年全面引导空调企业开发使用环保制冷剂,加强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应对国外的环保指令、提高能效。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中山检验检疫局多次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向现代工艺转变,向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转变,让“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中山智造”转变。该局多次组织大走访上门听取意见,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在电子监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格评定体系”大大缩短了检验检疫业务周期;加班加点为企业监装,并以最快速度出证,帮助企业打入非洲等新兴市场。2010年1~7月,中山检验检疫局共检验出口非洲空调产品50万台、货值84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2.4%和43.6%。

企业开始认识到,节能环保是行业发展的主流,在抵挡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苦练内功,推动产业升级,摒弃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全新的节能环保产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出口量剧增,以今年前7个月的出口量计,2010年的出口量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出口企业劲吹“绿色风”

作为世界家电龙头企业,格兰仕依靠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家电”产品的研发,走出了一条格兰仕特色的节能减排之路。早在2004年格兰仕空调领先行业推出全系列R407C空调,并在当时占了欧洲市场环保空调70%的市场份额。2009年,格兰仕发动“能效起义”,宣布消灭电老虎、淘汰345(能效级别)。而后又率先宣布全面停产1级能效以下的产品,研发生产多款超一级能效空调。

格兰仕所倡导的低碳家电、低碳生活的理念,带动空调行业的低碳风潮。不少家电企业纷纷打出低碳口号,推出自己的低碳产品,引领了低碳家电的又一轮消费热潮。2009年格兰仕经检验出口的空调145万台、货值2.64亿美元,而2010年上半年出口已达159万台、货值2.82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同比分别增长76.7%和68.9%。

近年来,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广泛与高校、科研院所、国外企业合作研究空调器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替代、节能关键技术和节能设计,积极应对欧盟环保指令,推出了“终身高效”的空调。同时,频频推出新型直流变频一拖多、香槟金色钢化玻璃面板空调等多项行业首创的自主创新产品。公司推出“多功能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将空调机械功能属性与消费者心理需求层次有机结合,将空调由单纯的“空气温度调节”延伸到空间舒适度、空间时尚度、空间健康度等领域,强化空调“高性价比”,促成市场由“价格战”转向“性价比战”,引领行业理性回归。

2009年,TCL全年共出口空调产品67万台、货值1.38亿美元。而仅今年上半年,TCL出口空调产品就达64万台、货值1.27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同比分别增长52.4%和35.1%。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