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陕西咸阳市质监局科学发展为先质量兴市助力

2010年12月27日 14:59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咸阳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里,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车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如今的咸阳,再一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高点:国家战略“关中—天水规划”的核心区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中心城市。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开展质量兴省创建先进质量兴区县活动,成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咸阳市市长庄长兴提出了“实施质量兴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规模,做强品牌”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加快资源转化和壮大新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大产业大项目大集团为支撑,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的发展目标。

咸阳市质监局作为质量兴市的牵头单位,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陕西省质监局党组提出的“一二三八”总体思路,围绕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努力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坚持依法履职,强化服务理念,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推进,以食品安全为主的产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到位,建设法治、质量、能力、效率、平安、服务、廉政、文化、作为、和谐“十大质监”成效明显,质监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期间,质量兴市工作理念有了全新诠释——“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凝聚质量创建合力,提升咸阳城市魅力”,7年质量兴市的合力推动,咸阳品牌经济再现骄人业绩。一是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形成能源化工、食品、装备、电子、建材、医药、纺织7大支柱工业,其产值已占到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96.6%。二是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企业经济增长明显提速。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73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76.2亿元,增长20.4%。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产业富民,群众收入显著提高。水果总产458.2万吨,其中苹果378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一;新增设施蔬菜2.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6元,增长19.8%。

同时,质监职能工作全面加强,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48个,建立1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县,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296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94家。

咸阳市质监局发挥职能作用,在促进咸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自身实力全面提升,固定资产总值已达到5450万元,比5年前增长140.71%,技术支撑保证能力实现突破,为自身发展赢得了诸多荣誉:获得了西北首家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荣誉称号,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四五”普法先进集体,连续7年被省局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多次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创选评”最佳单位和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进单位,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质监局评为全省质监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全省质检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先进单位等。

谈到咸阳市质监局的工作,咸阳市副市长唐利如充满了肯定:“咸阳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要靠名牌产品的积聚,靠优势产业的拉动,这也要靠企业、政府和社会3方力量的合力推动。我们开展的质量兴市活动、开展的争创质量兴省先进县区活动,正是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形成质量合力的有效体现。作为牵头部门的咸阳市质监局通过树十大质监新形象,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为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质量根基。”

法为准则,依法监管,建设法治质监

咸阳市质监局努力探索建设法治质监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从机制形成、制度完善到队伍培养,确保行政权力的运行始终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

建立学习型团队,强化学习,确定法律法规学习年,成立法律法规学习领导小组,通过学习、考试、竞赛,进一步提高全系统掌握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定期开展区县执法规范性检查,强化监管,确定自查、检查和互查模式。通过自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对执法文书、案卷管理、法制宣传、罚没物品管理工作的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通过互查,确保评查结果的客观、公正和严肃性。

探索长效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并落实执法打假区域监管责任制,做到执法打假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产品质量相结合;建立执法工作与业务科室、技术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用执法手段配合业务科室和技术机构开展工作;建立与公安、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不定期联系走访制度,沟通信息,寻求支持;建立与生产企业的工作协作机制,对被查处企业定期回访,征求意见,促进执法工作更加有效,努力做到人性化执法。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利用新闻宣传媒体提高质监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始终树立质监执法队伍“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创新机制,联动各方,建造质量质监

咸阳市自2003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以来,不断在机制创新上下工夫,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并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坚持高起点谋划,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确定“建立大质量机制,凝聚质量创建合力,提升咸阳城市魅力”的质量兴市理念,形成“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良好工作机制,建立了从机关到学校、从工厂到街道、从城市到乡村的质量兴市工作网络,明确了“质量兴咸,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奋斗目标。

市政府出台了《咸阳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咸阳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奖励办法》,同时支持鼓励企业发展的《关于实施工业提升工程的意见》、《关于保持工业持续增长的意见》、《关于扶持大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贯彻陕西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形成了政府推动的良好机制。

与此同时,组建由副市长唐利如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恩怀和市质监局局长王曙晓为副组长,市国资委、城建局、工商局、财政局、农业局等13个单位为成员的质量领导小组,建立质量兴市部门责任制和质量工作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年度质量兴市工作情况报送制度。

第二,紧扣质量兴市主线,多层次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努力提高全市质量整体水平。

质量兴市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市政府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狠抓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提升不放松,力争质量兴市做到“三促进”,即以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以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咸阳魅力提升;以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招商引资环境不断优化。

7年质量兴市工作的扎实根基,有效提升了咸阳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工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建材、纺织7大支柱产业。目前,7大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96.6%。其中,能化工业发展最为迅猛,5年平均增长38.3%,成为咸阳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确定的2010年生产总值过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亿元的3个千亿元发展目标全面完成。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连续5年必威足球彩票 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2009年抽查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5.5%。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工作,全市296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全市194家工业企业的236种产品获得生产许可证。通过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95个,拥有有机果品基地8500亩、绿色果品产地118万亩。陕西苹果和兴平辣椒获得国家地里标志产品保护。

工程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全市建筑工地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创市级文明工地53个、省级优质工程“长安杯”6个、市级优质工程“秦阳杯”工程10个。

服务质量明显改进。通过标准规范服务、提升水平,先后制定了《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点、示范街标准》以及《咸阳市美容美发店开业标准》、《服务指南》和《操作指南》,推进服务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的推进,促进相关部门工作改进,取得明显实效。市邮政局用户投诉较2009年下降20%,涌现出6个青年文明单位、8名优质服务标兵和7个文明服务窗口。

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市68家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实现并网监管。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位列全省第一。

第三,着力品牌建设,坚持扶优扶强,提升咸阳城市影响力。

咸阳市质监局作为质量兴市的牵头部门,在名牌培育上不断强化职能工作,形成良好的培育机制。

一是不断加大对工业产品、农产品的名牌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着力打造咸阳优势特色品牌。

市政府把对名牌奖励列入财政预算,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中,市财政也将每年列支1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各县市区每年列支不低于500万元,设立本地区专项基金,用于奖励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二是重点培育,增强经济竞争力。制定《咸阳市培育名牌产品工作规划(2006~2010)》,84家企业的102个产品列入其中,名牌培育、推荐和扶持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是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打假保优协作网络。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管理,构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目前,全市已经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48个省级名牌产品和4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

整合资源,挖掘潜力,锻铸能力质监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咸阳市质监局不断加快技术机构建设,提升质监服务把关能力,找准切入点,锻铸新支点,挖掘自身潜力,整合检验资源。

市特检所通过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格核准”,市质检所、纤检所通过“双认”复核评审;市质检所扩项提能取得实效,形成覆盖饲料类、食品类、化工类、轻工类、电线电器类、建材类等7大领域226种产品的检测能力,检测项目达到2000余项;市计量所建立标准63项,拓展了长度、温度、力学、电学、光学、辐射频率等检定领域。

按照“体制上突破,机制上创新”的原则,建立市、县两级技术机构业务垂管新体制。兴平、三原、礼泉、武功新增检验设备,提高检验能力;兴平食品检验室获得“双认证”;礼泉、乾县完成了县纤维检验站基础实验室建设并通过认证验收;旬邑、彬县建立矿用计量器具监测站,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系统技术机构能力的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提升效能,汇聚合力,打造效率质监

咸阳市质监局始终以为用户提供高效、满意的服务为宗旨,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配合,理顺系统内部机构职能,形成质监合力。

他们重点开展以下几项活动,打造效率质监: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率,以目标责任考核为总抓手,深入开展“创选评”活动,激发工作活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失职追究制,推进工作效率提升;实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时限,接受群众监督;改进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办事办文办会质量和效率;将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及时妥善解决干部职工困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工作效率。

夯实责任,监管到位,创建平安质监

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一直是难点和重点。咸阳市质监局在创新监管方式上实现突破,增强了合力,落实了责任,提升了监管的有效性。

针对食品监管力量薄弱这一难点和重点,咸阳市质监局在对食品企业监管中开展“双承诺制”试点,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员工参与的力量,在保护企业员工合法利益的同时,延伸了触角,形成了合力。

他们在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县为基础,市局督办”的工作原则,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各级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积极转变监管模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引导,教育、警示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主体责任意识,积极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在企业向社会承诺履行食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还向员工承诺,给予举报其不法行为的员工生活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还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基金管理制度、证前考试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分析制度、重点约谈和警示教育会制度等新的监管制度,全面加大食品监管力度,有力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行为。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县(市)”活动为主线,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和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和检验单位的安全责任;建立市、县、乡3级特种设备安全动态信息监管网,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控、现场监督检查,强化事故多发设备和薄弱环节的监管,提高设备监管覆盖面和监管水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开展特种设备节能降耗监管和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同时以科技为支撑,应用信息技术及科技手段实现对特种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推广电梯运行远程监控系统,开通电梯应急救援110报警联网电话,将电梯应急救援纳入社会公共救援体系。

发挥优势,全力帮扶,营造服务质监

发挥职能帮扶作用,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帮扶措施,提高服务效果,努力提升整体管理和质量水平,充分体现“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监管”的服务理念。

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标准化工作力求突破,推动市政府出台《咸阳市关于实施标准战略切实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更加明确。

在咸阳质监局大力支持下,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咸阳成立,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标准化服务能力有效提高。目前,有19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全市采标已达91项,建成了旬邑县国家优质烤烟等1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效应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在旬邑县,烟农每户平均收入年均递增7.8%。

计量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和“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活动,创建示范医院14家、示范眼镜店13家、示范集贸市场11家,引导10家集贸市场、20家加油站实现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并向社会公示。重点加强对集贸市场使用的电子计价秤、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农资、汽车衡、能效标识产品、商品过度包装、民用四表的首检计量专项整治。结合“5.20世界计量日”和检测工作整顿活动,举办“走进计量实验室活动”。充分发挥计量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成立计量节能服务队,深入耗能企业开展计量节能服务,确保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到要求,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注重治本,规范行为,筑建廉政质监

加强廉政建设是咸阳市质监局努力强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着力构建让干部职工不想犯错误、不能犯错误、不敢犯错误的“三不”机制,坚决把纠正不正之风作为构建和谐质监的重要任务。

分别与18个基层单位、13个机关科室签订了反腐倡廉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开设廉政课堂,市县局共组织反腐倡廉理论专题学习68次,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增强;建立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和谈话制度和警示训诫制度,开设廉政举报信箱,推行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强化约束机制,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纠建并举,政风行风水平持续提高,2009年在39个执法部门政风行风评议中,咸阳市质监局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凝聚内力,激发活力,建设文化质监

文化凝聚人心,增强合力。他们积极推进质监文化建设,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质检文化建设的安排意见》,开展质监文化标语、质监睿语、我的座右铭征集活动,积极开展“和谐质监,与善同行”活动,举办以“歌颂伟大祖国,构建和谐质监,共筑质量安全大堤,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举行“七一”红色诗歌朗诵会,开展“金秋和谐质监”职工书画摄影展,充分展示了咸阳质监队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大质检文化的浓厚氛围。

通过深入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确立“科学发展、执法有据、为民谋利、与善同行”的行为准则,形成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职业理念,激发队伍活力,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实力,奉献社会,建树作为质监

以服务理念为依托,认真履职,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优势,提升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他们不断加大投入,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在全省叫响咸阳质监品牌。围绕构建和谐质监,增强全市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畅通内外,弘扬上善,构建和谐质监

咸阳市质监局成立信访办和督查室,及时受理本系统干部职工的诉求,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通过进一步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使“和谐质监,与善同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上下内外和谐顺畅的良好氛围。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质量为根基和保障。咸阳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晓说,“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出转型的新取向。调整经济结构,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施质量兴市,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咸阳市质监局必须立足实际,结合省局的工作部署,把‘十大质监’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站好岗位、履行职能、建言献策,为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力量。”

即将迈入的“十二五”,咸阳市质监局必将以合心、合力的充足干劲,书写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