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搭建高端公共服务平台 助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010年10月20日 09:18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引 言

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始建于1964年,隶属广州市质监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院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广东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东省纤维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纺织计量检定站、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中国商业联合会服装箱包鞋类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测试中心(广东),是从事纤维、纱线、纺织品、服装、服饰等物理、化学、安全卫生和生态质量技术指标检测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

2008年6月,设在该院的国家纺织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A级)质检中心现场验收,成为我国第5家、广东第1家A级国家质检中心。同时,也是AATCC会员单位,CQC生态纺织品签约实验室,国际羊毛局授权实验室。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纤检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科技兴检、人才强院、服务兴业,根据检测市场需求的变化,以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在为政府规范市场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该院已成为国内外500多家知名服装企业指定检测实验室,检测业务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增长,2009年出具检验报告32万份,其中国际客户业务占比30%以上。在纺织检测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行业经济的发展搭建了高端的公共技术平台,有力推动了整个纺织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

“十一五”期间,检测领域从原来的6个、170类、391个检测标准,发展到现在的12个检测领域、369类、1112个检测标准,不仅检测能力得到飞速提升,也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由检验人员149人、硕士生3人,发展到拥有检验人员42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0名,人才队伍获得跨越式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由2005年出具报告书9.8万份,发展到2009年出具报告书32万份,检验业务获得飞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了16个科研项目研发,申请技术专利3项,参与了200多个标准的制修订,已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技术机构。

四组数据折射出: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以下简称广纤院)紧贴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科技兴检、人才强院、服务兴业,根据检测市场需求的变化,以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在为政府规范市场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科研立院 开拓创新

铸就一流的检测机构,离不开科技创新做后盾。

广纤院认识到:纺织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检测平台的建设,同时还必须提高技术机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而要提升技术检测机构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必须实现技术机构检测能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只有这样,技术检测机构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才能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深入的今天,要把握发展机遇,在创新中求发展,必须明确职能定位。因此广纤院必须实行科研立院,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是该院领导班子的共识。

为提升全院科研和创新能力,2008年,该院成立科技兴检领导小组,由院主要领导抓科研工作,并成立研发中心,配备固定的研发人员,专职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形成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的良好架构。

在加强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建设上,广纤院从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全院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技工作管理制度》,从项目的申请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从而使得整个科研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设立政府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确保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三是建立科研工作激励制度。加快科研管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技术进步奖励管理规定》、《专业技术资格管理规定》等规定,在工资收入和人事任免等方面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进行倾斜,对优秀科研人员进行公开奖励,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大环境。随着科研工作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科研工作持续、有序进行。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广纤院对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和检测市场需求有着明确的认识。为此,该院在“十一五”就制定了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规划。立足“外引内育”的方针,把引进、培养“塔尖人才”即学科带头人作为人才发展战略的主抓手,重点加强生态安全检验技术人才、新型纺织材料检验技术人才以及双语型技术服务人才的引进,倾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科技研发、专业检测、市场拓展、客户服务队伍,为该院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广纤院用“两个着眼”确保全院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着眼人才持续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该院一方面立足于各个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抓住岗前培训、上岗考试、继续教育3个关键环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训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另一方面,立足于人才储备的长效性及可持续性,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该院与多所著名高校在科研项目、工程硕士培养、研究生科研及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员工的培养过程之中,形成优势互补。二是着眼提高用人质效,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你有多高才,我搭多大台”,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

“两个着眼”使该院形成了“科研项目+基地+人才+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加大了与高校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实现科学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利用科研项目横向合作的契机,不断吸纳材料学、生物、化学、纺织、服装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等人才,将科研项目变成发现人才、汇聚人才的“试金石”、“吸金器”。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为该院技术骨干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将基地建设成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摇篮。“十一五”以来,该院与高校建立起科研合作关系,合作承担了国家级公益性项目《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发任务。

通过科研和标准工作,为该院技术骨干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将产学研平台作为该院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有效载体。经常性地选派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标准审定会、学术攻关会、科技研讨会等高端专业技术活动,为员工搭建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

该院按照专人专职、研检互促的思路,把科研工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抓住生态纺织品安全检测这一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成果转化,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一份该院的科研工作报告显得格外耀眼:

在以博士为主的科研带头人的带领下,广纤院已凸显自主创新主导功能。该院积极组织和起草的多个广东省地方标准,有的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填补了国内空白。5年来,共完成了16个科研项目研发,申请技术专利3项,参与了200多个标准的制修订,有力提升了该院在检测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以博士为主的科研带头人的带领下,广纤院已凸显出较强的科研转化能力。该院通过科研提升检验能力,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技术机构。他们完成的“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和“4-氨基偶氮苯检测方法的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并申请3项专利。利用自主合成的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可用于纺织品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检测结果和重现性优于市场上销售的国外进口的商品化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而且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并有利于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推广。

为进一步提升全院的科研能力,广纤院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项目联合攻关,广纳社会优秀人才,为质监科技工作服务,并重点加强对高水平拔尖人才、科技骨干的培养,不仅使队伍人员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也使科研范围不断拓宽,科研立项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注重发展 提升能力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东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总产量占全国的1/3,出口量占全国30%以上。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一批独具特色、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产业集群正朝着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区域布局越来越广的方向发展。

围绕全省纺织产业结构上档次、质量上台阶、产业上规模,广纤院的发展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为进一步提升自身水平,该院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目标,以服务经济为宗旨,以“同行的龙头,监管的助手”为理念的技术机构建设在全省展开。

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广纤院紧紧围绕着产业集群,与时俱进,为企业搭建起良好的公共性的科技服务平台。

几年来,该院的检测业务涉及纤维及纤维制品、纱线、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等12个检测领域,检测能力范围达到369类,执行检测的标准数达到1112个。被当地政府和企业誉为:政府观察产品质量的“眼睛”,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耳目”。

为提升检测硬件能力,广纤院首先加大实验室场地建设力度。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既是实现检测数据准确的基本保障,也是参与检测市场的基本条件。该院坚持将资金用在发展上,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全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纺织实验室。一方面在现有场地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潜力、调整布局、设备技改提高检测效率等方式,提高实验室场地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扩充实验室场地,以满足检验工作量增加的需要,试验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其次,加大设备技改升级力度。该院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检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欧美国家先进标准、国家标准的要求,遵循优先考虑生态纺织品和服用性能技术指标测试的设备,优先选用国际先进纺织实验室普遍采用的主流检测设备,必须确保精度和准确度满足甚至优于检验方法标准的“设备技改三原则”,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并且注意优化资金投资结构,将资金向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国际先进装备倾斜。目前,该院检测设备从2005年的349台(套)增加到900多台(套),总值约1亿元,汇集了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等一批代表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品检测设备,形成棉花检测、纺织品生态检测及理化检测等三大检测设备群,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专业生态纺织实验室,不仅满足了该院未来3年业务发展的检测和服务需求,切实提升了市场竞争实力,也为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检测技术水平的应用和创新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适应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广东无纺布协会的支持下,2010年,广纤院成立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检测中心(广东),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搭建起一个全新概念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帮助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推进安全评估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速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与实施;促进企业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整个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信息化 服务“零距离”

如何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广纤院思考的问题。

几年来,该院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特色,做到服务社会求生存,面向市场求发展,认真研究为企业服务形式的适应性。

该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深化精细管理,有效解决了内部流转、业务管理、财务结算、客户沟通等问题。

该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检测。

广纤院不断探索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而且也实现了自身与纺织企业的共同发展。

他们实现了业务工作“数字化”,也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在为业务客服人员提供业务数据分析的同时,也让客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成“虚拟实验室”。通过网络申报,查询各类检验项目及收费标准,获得检验结果,实现客户服务的“零距离”。一方面,该院以提高检验准确率和及时率为重点,利用信息等科技手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深化精细管理,有效解决了内部流转、业务管理、财务结算、客户沟通等问题。另一方面,该院重新打造满足整个质量活动的信息平台,畅通检验流程中样品信息、检验指令、数据等的网络传输途径,实现了市场拓展、客户服务、抽样、受理、收费、检验、出证、样品管理“八分离”,促进了检验服务工作的规范化、规模化、系统化、市场化,确保检验的公正高效。

服务信息化的最高目标是达到个性化服务,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是依据客户的需求,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供高效率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客户实现“零距离”的沟通。

在检验样品管理上,该院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管理,实时监控样品的流转动态,实现了检验样品内部流转、样品寄送、样品传递信息化管理。

在检验报告书管理服务上,报告书的数据全部电子化,客户能直接查询、下载报告书。

在个性化服务上,该院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企业产品质量分析数据信息化服务。同时,开通了信息化服务网上在线留言答复、在线QQ、咨询热线、投诉热线,与客户沟通实时高效。

该院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了网络实效性强、传递速度快、信息储量大的特点,使检验服务不再受地域限制,不用到院办事大厅,不用依靠纸张版的检验报告书,就能享受周到服务。服务信息化,实现了广纤院为企业的“零距离”服务,使得该院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发挥作用 服务经济

几年来,广纤院通过构建高水平的公共产品检测和创新平台,其目的就是促使企业更快地提高水平,让产业更快地升级,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拼价格的低级竞争,走上拼核心技术的市场竞争。

广纤院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不断促进纺织企业自身进行技术创新,成为产业的引领者。

一是发挥技术优势,增强服务政府能力。该院以优质的检测资源和过硬的检测技术,全力为政府监管产品质量服务,创下了近5年承担722批次国家监督检验、2085批次省监督检验和1932批次市监督检验,持续保持零差错的记录。并且,在承担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检验任务中,检出了儿童服装、学生校服、毛巾产品、内衣、絮用制品等存在的一批安全和质量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为政府从源头上整治产品质量,处罚和召回不合格产品提供准确的依据,为政府监管纺织品质量和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延伸技术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的深度。该院紧紧围绕纺织产业发展的特点,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拓展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为企业及行业发展搭建一个集标准服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首先是将技术服务融入企业的标准化体系、产品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采标、生产工艺、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等技术支持,积极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业之路。其次是提供标准服务。免费提供标准培训,协助企业起草企业标准,并指导其应用于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中。再次是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针对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该院在加强对国外标准的翻译及检测技术储备的同时,以能力对比试验、标准合作、参与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际检测机交流与合作。目前,该院能检测的国外标准372个,超过全部标准数的33%。国际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应用能力的增强,为该院开拓国际新市场,实现“走向世界”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少国外著名品牌机构将检测业务由国外著名检测机构逐渐转移到该院。

三是瞄准产业用纺织品检测,拓展服务领域。该院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检测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看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以及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需求,扎实推进医用卫生材料、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检测项目的研究,全力打造全国第一家综合性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检测实验室。目前,已可开展抗血液穿透、抗酒精、抗菌、抗静电、等效孔径、动态穿孔、阻燃等178个产业用纺织品检测项目的检测。

四是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职能。针对国内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标准缺失、修订滞后、分类不统一、强制性标准少、国际接轨程度低等问题,迅速组织人员对有关产业用纺织品的各类标准进行了认真梳理。

几年来,随着广纤院的建设发展,凸显出了高水平的公共产品检测和创新平台作用。一方面,该院充分发挥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以扶持企业创名牌作为工作主线,将推动企业做强做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真诚服务取信于企业、以创名牌成绩取信于政府。另一方面,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为企业服务的功能,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出口,鼓励名牌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质量赶超、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活动,不断提高质量水平。进一步扩大了广纤院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得到企业的认可。

目前,广纤院在纺织检测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为行业的发展搭建了高端的公共技术平台,而且也有力推动了整个纺织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