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科技引领大质检建设——上海检验检疫局科技创新促依法行政

2010年10月12日 16:53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长江鱼是否有激素,小龙虾是否致横纹肌溶解,近来一系列引发争论的话题在社会舆论中引发轩然大波。追本溯源,在于广大百姓对于食品安全,乃至关系生命安全的知情权意识与选择权意识的放大。这一趋势,很显然,亦成为考察检验检疫部门的一把标杆。

2010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实验室开放月”活动,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质检部门科技检测综合水平,旨在充分展示质检部门保障质量安全,服务质量提升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是旨在以这一实实在在的科技实力证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作为技术执法单位,科技毋庸置疑是充分且必要条件———这也是上海检验检疫部门明确的立场。

科技是表达的关键态度

漫漫食品产业链,如何在层层紧扣的链条上追溯问题的源头?RFID(无线射频技术)告诉你。世博会上,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品尝世界美食,是游览世博会过程中最重要的乐趣。这些从世界各地进入世博园的食品,首先都要经过质检部门的严格检验。

食品保障是整个世博检验检疫的重中之重,任务繁重而艰巨,截至目前,上海检验检疫局在辣椒酱、燕窝等食品中已查处了数十起不合格食品;捷克馆日、新西兰馆日、法国大溪地旅游节……保障了几十个重大的活动食品供应,一场场困难但漂亮的战役,考验了、锤炼了检验检疫这支队伍。

为保障世博会食品安全,上海检验检疫局通过世博科技专项研究开发了面向世博会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利用最新的RFID科技手段,对供世博食品整条物流链、供应链实现了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和处理体系。经过上海检验检疫局中青年技术骨干所组成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目前该系统已在口岸仓储和查验场所安装使用,并且还成功在试点单位和上海城市超市全部9家门店部署。届时,顾客可通过输入条形码查询进口商品检验检疫流程,这将大大增加人们对进口商品卫生状况、安全性的了解程度。

如发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世博食品、有机物,该如何处置?上海检验检疫局世博科技成果“新型低能耗环保型检疫物及不合格食品无害化处理装置”确保了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完整性。作为国内首创的有机物处置样机,在对来自疫区的有机物包括食品,或者对在检验检疫过程中被发现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要求的进出口食品或有机物实施无害化销毁时,全程无有毒有害气体和污染环境的灰尘产生,且正常工作时的能耗仅为0.5~0.6千瓦/小时,目前已成功处理不合格世博食品2000多公斤,为我国国境口岸现场对不合格食品和禁止出入境检疫物进行快捷环保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完全契合本届世博会提倡“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的理念。

据悉,这一畅通的机制还将运用到“后世博”更长时间的检验检疫日常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积极应对高水平技术挑战,在已有的科技水平和人才队伍中发掘亮点,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上海检验检疫局以过硬的技术支撑和先进的科学检测手段为“不辱使命、服务世博”作了精彩注脚。

现实是所有创新的来源

上海口岸有25家航空公司,直接与全球62个城市,两个地区通航,日均出入境航班为155架次。2010年,上海机场客流量将逾8000万人次,再加上邮轮、铁路等,上海国境口岸和卫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立足口岸实际,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成为检验检疫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世博园区内每天最多时有50余万游客聚集,这给疾病传染带来很大的风险,也是世博保障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为更好地开展有症状人员的排查工作,帮助口岸流行病调查人员进行甄别和快速检测,提高工作效率,经过“十一五”期间不懈攻关,上海检验检疫局自主研发了“国境口岸生物反恐和传染病检测现场快速侦测及排查辅助系统”,系统分为有症状人员的基本情况、人员主诉、症状描述、流行病学调查、转诊情况等模块,利用数据库自动检索可能的传染性疾病,帮助流调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检测。8月17日至19日,该局在铁路和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成功安装这套辅助系统。9月,上海检验检疫局联合中国军科院最新研制了十通道检测UPT免疫层析系统,可针对鼠疫菌、炭疽芽孢等生物恐怖病原体以及大肠杆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一键式”现场同步快速定量检测,以切实有效的科技检测能力确保最及时、最安全、最准确的通关。该系统与2009年度研发的世博物资、动植检等监管方案共同构建了上海世博会进出境物资、动物与人员检验检疫综合保障体系。

科技的核心意识不仅关注安全,也兼顾了效益。科技创新成为上海检验检疫局最有效面对工作实际的“武器”,成为解决现实难题无可替代的技术权威,是取信于民的不二法则。

服务意识的科技延续

2006年,在国务院批复上海浦东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后,上海检验检疫局逐渐转变自身职能,在严格把关的同时,更加强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其中,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增强服务能力是最大亮点。

4月13日,由上海检验检疫局和东华大学联合完成的“上海市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专项”《国外纺织服装产品召回机制、依据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正式通过专家验收。针对欧、美、日等纺织品服装安全性技术法规与标准,通过统计分析国外纺织品服装召回案例,借鉴国外纺织品服装召回的运行模式,该项目提出了国内不同层面的应对策略及我国纺织品服装召回机制相关建议,对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应对国外的召回,支持我国优势产品的出口,具有指导意义。该项目还制定了国标GB/T 23155-2008《进出口儿童服装绳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并多次为上海知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近年,美国和欧盟在WTO非农产品市场准入(NAMA)谈判中提出的纺织品服装“标签”的议案。纺织品服装标签,目前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工具,对国际贸易已经造成了一些障碍,影响和制约了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公平竞争。中国纺织品出口前景面临着严峻挑战。

2010年,课题组及时开展相关研究并且在国家质检公益专项得以立项,提出了代表我国产业利益的评议意见及我国在此项谈判中的攻守利益报告、谈判方案和提案,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维权的重要依据。

更接近大众,更具权威性,更高服务品质,这是检验检疫部门科技创新能力的应有“态度”,也即发展模式。立足民生和地方实际,为了实践日益完善的把关与服务并举承诺,检验检疫部门必须有科技创新的这三个“更”来支撑,这当然不仅仅是愿景。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