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监督

山西临猗依托冬枣产业实现强县富民

2021年08月18日 08:22 信息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去年,我这10亩钢架三连棚冬枣收入24万多元,加上4亩露天冬枣两万多元,总共26万多元。今年收入肯定要比去年高,4亩露天冬枣搭上钢架棉被棚,7月下旬产品早已上市,价格特好,现在账上就已经记录收入8.8万元。”临猗县南姚村枣农李吉厉兴奋地说。这是山西省临猗县发挥“临猗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优势,通过标准化生产强县富民的一个缩影。

枣产业在临猗县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过去多为零星栽植。改革开放以来,临猗推动产业由单一种植粮棉作物向发展果业转型,先后推广多个鲜枣品种,但市场认可度有限。2002年,临猗梨枣又遇滞销,时任临猗县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合群引进山东沾化冬枣,栽植成功后在全乡推广,继而在全县大面积开花结果。如今,临猗县鲜枣年产量3亿公斤,总产值21亿元。临猗冬枣种植面积占全国冬枣面积的16.3%,排名第三;产量占全国冬枣总量26.2%,排名第二;全国冬枣市场占有率25%,枣农人均收入达1.8万元。经过10多年努力,枣业成为临猗县第二大支柱产业,也是全国冬枣及育苗重要基地之一。可以说,临猗冬枣是农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临猗冬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2007年,临猗县政府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组成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的生动局面。2012年,该县又率先在运城市设立专项资金,对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法人及团体、协会等组织一次性补助3万元,为重点培育“临猗冬枣”等一系列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果业品牌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多年来,临猗冬枣生产主体由散户逐步向果业合作社聚集,全县枣类农民合作社有135个。临猗县政府始终重视枣农的科技知识学习,在枣树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年年都邀请专家教授到县乡村和合作社举办技术讲座,并深入田间指导,现场交流管理技巧。

为推广大棚设施种植模式,调动枣农科学种枣积极性,2014年,临猗县政府提出每年发展设施大棚1万亩计划,采取补贴措施,目前,全县设施大棚已发展到10万余亩。据悉,临猗冬枣设施现有坑棚、钢架棉被棚、钢架双膜棚、钢架单膜棚、春棚、懒棚、雨棚、露天8种模式,都按标准规格搭建。该县通过推广设施栽培、枣枝套袋、增施有机肥等先进管理技术,将临猗冬枣成熟期由1个月、货架期两个月拉长到成熟期5个月(5月至10月)、货架期7个月,为全国冬枣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打造“临猗冬枣”品牌中,临猗县市场监管局将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地理标志资源调查,宣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知识。全县现注册“庙上脆”“脆康”等31类涉鲜水果商标730多个。

2019年初,当地启动申报“临猗冬枣”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由临猗县林业局牵头,临猗县国营苗圃作为注册主体。申报过程中,运城市市场监管局、临猗县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专业职能,帮助编写申报材料,完成上报程序。今年5月,“临猗冬枣”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5个企业首批授权免费使用,可按照母子方式,即“临猗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企业自有商标同时使用。

2019年12月,运城市市场监管局在临猗县确立了全市第一个冬枣示范园——“临猗县冬枣标准化示范园”,并按照《运城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3年内补助园区15万元,达到了“选好项目、树好品牌、带好产业、致富百姓”的目的。

运城市市场监管局标准管理科科长王国权介绍说:“为破解冬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2020年10月,我们从建立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入手,推动运城市第一个冬枣地方标准《设施冬枣生产技术规程》的起草发布。”据悉,该标准已于今年7月1日发布,8月1日实施。

标准将在多个万亩高标准冬枣示范园区中应用,大面积推广矮密早栽培、配方施肥、生物防治、设施大棚、结果枝套袋、水肥一体化等6项高新管理技术,落实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严禁用使用膨大素、增红素;推广无公害生产、设施化栽培,对打造临猗绿色品牌、提高枣树科学化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好酒不怕巷子深。“临猗冬枣”因果面光洁、细嫩多汁、脆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临猗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翟丁会表示,将推荐“临猗冬枣”参加运城市十大地理标志评比;组织参加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商标节及相关的地理标志产品展会和品牌评估发布会,提高“临猗冬枣”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指导推进“临猗冬枣”商标申请注册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和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工作;推进冬枣生产技术标准落实到位,加强冬枣市场监管巡查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