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甘肃知识产权工作的谋局定势
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核心要素,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国家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天然地具有巨大的区位及战略优势。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中,做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转化和保护呢?
现状与变化
在2019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甘肃在全国30余个省级局中排名第12,在参加考核的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一,阶段性工作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就全国来看,甘肃仍属于知识产权工作“小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已达212.8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2件。目前,甘肃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03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03件,距该省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目标3.5件的目标任务还有差距。此外,高价值知识产权项目化、实体化缺少融资支撑,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田玉兰十分熟稔甘肃乃至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史。田玉兰说,总体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划的转变过程,甘肃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此类似。就甘肃而言,在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也从逐渐加深认识、迎头赶上,到现在提上战略高度,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发展引擎,也是一个逐渐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
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的整合也给该项工作带来了质的变化。田玉兰介绍道,将知识产权工作归口到市场监管部门,是对知识产权工作市场属性的认识与肯定。授予专利这一行为,意味着赋予专利拥有者以市场垄断权,即,专利持有者可以运用自己的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取利润。同时,市场监管部门的综合执法能力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也将提供很好的支撑作用,服务职能也能得到更好发挥。
“这在理念以及制度上都是一次彻底的整合。”田玉兰说,“同时,《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也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成熟的一大标志,这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我省知识产权工作也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吃螃蟹”与“一盘棋”
提出并创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是甘肃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式的大胆探索,是一着力争抢占发展先机的“先手棋”,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战略举措。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其本质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是以知识产权作为核心推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支撑和平台,彰显了甘肃进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蓝海的战略雄心。
作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的主体建设单位,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港公司”)有5家主管部门,分别是省政府国资委、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省知识产权局、省科技厅。这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融合性。
知识产权港公司董事长冯治库讲道,启动之初,省政府就提出,公司定位要集创造、集聚、交易、运营、保护、转化为一体,覆盖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公司的业务板块分为六大类,核心是交易、保护,说白了,就是为知识产权供需各方搭好合作平台,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衔接。而其背景,是甘肃省实施“一带一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
冯治库认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科研工作者、知识分子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助于知识分子、科研工作者全方位、多渠道实现自身价值,得到主体的充分发展,这也是知识产权工作另一个重大意义。
在此过程中,市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一个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并能正当获利,是市场正义属性的充分体现,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服务对象是新创办的新型科技企业,其核心理念就是为企业提供可以共享的创业物理空间、配套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让企业减少后顾之忧,更专注地投身于干事创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文科介绍,白银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219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专精特性企业2家。在孵企业转化科技成果64项,拥有专利289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PCT专利1件。带动社会就业2300人,吸纳大学生就业420人。最让张文科自豪的,是孵化器连续四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列全国“百强国家级孵化器”。
2020年上半年,省政府将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股权注入知识产权港公司。这也意味着,港公司是白银孵化器的股东。在统筹协作的层面,二者的力量继续汇聚前行。
地理标志保护
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一个产品的地域性、文化历史传承等因素要求较高。这对于自然生态以及文化资源相对占优、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滞后的甘肃来说,无疑是另一个发展突破口。
北京海中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地理标志研究中心主任黄贤涛认为,很多一线城市已经高度城市化,其知识产权形态一般表现为商标、专利,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已经没有多大潜力,而在西部地区,这个优势十分明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大地标的贴标使用率,获得品牌保护,通过溢价提升地标产品收益。地理标志跻身知识产权序列后,同时获取了国际性这一属性。一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意味着获取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020年9月,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双方各有275个地标产品被纳入协定附录,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根据协定,纳入协定的地理标志将享受高水平保护,并可使用双方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等。
就甘肃来说,静宁苹果、天祝白牦牛、甘南羊肚菌、兰州百合、金塔番茄、武都油橄榄、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等8个地标产品已经实现了中欧互认,这意味着这几样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同样能得到相应的保护,获得相应的溢价优惠,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对甘肃其他地标产品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向度。黄贤涛认为,类似产品的中欧互认将地理标志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是甘肃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一大突破口。
事实上,地理标志在甘肃助力脱贫方面的作用也早已显现。甘肃省大力推广“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促进了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及品牌的培育,延长了特色产品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提供持续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全省地标产品保护总产值就已达586亿元,占全省农业增加值(1060)的50%以上;相关从业人数达到400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1482)的27%。地标产品在品牌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的作用早已凸显。
合作与场域
2020年10月22日,甘肃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国家知识产权局甘肃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合作会商议定书》,正式建立了局省会商合作机制。
根据会商议定书,双方将启动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省战略规划,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和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兰州、酒泉、白银、张掖、定西、嘉峪关、庆阳等地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实施甘肃知识产权强企建设五年计划,培育一批国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聚合知识产权产业链要素,建设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贸易“吞吐池”和“国际港口”,构建服务西北、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同时,协议还明确,要培育一批以敦煌文化为代表、具有鲜明甘肃特色、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商标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全面助推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又是立足甘肃实际、突出地域特点作出的战略部署。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开展省际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先后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专利协作执法与联合执法工作备忘录》《西部地区专利协作执法与联合执法工作备忘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机制运行协调会议备忘录》。与青海省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签署合作协议;与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与兰州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司法、行政、高校多个维度综合立体的工作体系机制。营造环境共创、信息资源共享、监管执法联动、人才交流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纵深发展。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何文涛认为,各个层面、不同维度的合作,拓宽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域和层次,也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营造了更为扎实的土壤,拓宽了更大的空间。而甘肃自身打造知识产权港的战略定位,由于各种力量的汇集而更加明朗。
转化与落地
作为一家高新企业,甘肃皓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愿景是“做甘肃化学药行业发展的发动机”“在甘肃做出最好的化学新药和药物合成技术”。
支撑公司愿景的,是其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以及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10余项技术发明专利。皓天科技还是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营单位之一。近年来,该研究院研发申报14项专利,自主立项20项。仅就2020年来说,产生经济效益2.4亿元,近4年累计产生经济效益4亿多元。这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生动案例。
皓天科技董事长薛吉军介绍,科技创新很大的一个作用,就在于突破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并通过不断研发创新,进一步创造出自主专利,这也是他在科研方面的雄心。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蒋先兴博士,他拥有新型特种工程塑料-聚硫酸酯类高分子材料全球第一项专利,并经改进创新,形成了新的核心技术和PCT专利,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技术改写了国内塑料开发的历史,将打破国外巨头对工程聚酯制造及相关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作为一种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绿色材料,有望形成百亿级的新兴工程塑料市场。
康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吡嗪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规模在国内行业中名列首位。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广谱抗病毒新药“法匹拉韦”的企业,入围甘肃省发改委防疫企业名单,2020年创收2000余万元。
企业是知识产权转化的主体与中枢。以上这几家企业都是从白银孵化器“毕业”的。几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对孵化器在创业初期提供的支持表示肯定。这种支持背后的逻辑则是当地政府在政策及物理空间上对创新的支持与鼓励。
质押融资是知识产权转化效益的另一种方式。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处副处长马新华认为,很多小微企业都有融资的需要,但固定资产质押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这一块有很大的需求,很多企业都愿意尝试这种模式。质押融资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十三五”期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总额累计达31亿元,其中商标质押总额累计6.95亿元。
战略规划与布局
田玉兰多次强调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在她的记忆中,甘肃知识产权工作也经历过混乱和野蛮生长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质量低劣的所谓专利,“蓝天行动”就是清理劣质专利的专项行动。田玉兰说,当今要参与国际竞争,知识产权是总的抓手和战略突破口。
张文科也在思考,在他看来,甘肃必须要有全局思想,突出地域优势,强化“分段思维”,发挥地皮便宜、空间容量大等优势,在整个孵化链条中,突出中试服务、产业转化等阶段的比较优势。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尝试“柔性引进”原则,即“为我所用,不求我有”,通过灵活合作的方式,借智用智,助力当地科技企业发展。同时,甘肃地处西部,市场竞争相对较弱,一些新兴企业恰好可以避开东部发达地区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争取迎来企业发展的缓冲期,获得更加充分的成长。
各种力量的化学融合,是甘肃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内生动力。皓天科技从白银科技孵化园中成长壮大,同时,该公司又是兰大白银科技研究院的运营主体之一,而研究院跟孵化园又是合作共建的关系。同时,当地政府、上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又为知识产权工作创造了更大的政策环境。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护科技创新企业健康成长,共同构成了知识产权工作的物理和战略空间。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习指出,甘肃省已经逐步形成了“树立大视野,拓展知识产权工作新领域;构建大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格局;组织大培训,培养专业知识产权人才新队伍;开展大宣传,营造知识产权舆论新氛围;实施大纵深,构建加快发展新态势;形成大突破,打造知识产权工作新高地的‘六大六新’工作思路”,下一步,将科学谋划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落实知识产权局省会商合作内容,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全力推进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工作,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核心要素,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国家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天然地具有巨大的区位及战略优势。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中,做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转化和保护呢?
现状与变化
在2019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甘肃在全国30余个省级局中排名第12,在参加考核的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一,阶段性工作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就全国来看,甘肃仍属于知识产权工作“小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已达212.8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2件。目前,甘肃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03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03件,距该省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目标3.5件的目标任务还有差距。此外,高价值知识产权项目化、实体化缺少融资支撑,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田玉兰十分熟稔甘肃乃至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史。田玉兰说,总体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划的转变过程,甘肃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此类似。就甘肃而言,在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也从逐渐加深认识、迎头赶上,到现在提上战略高度,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发展引擎,也是一个逐渐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
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的整合也给该项工作带来了质的变化。田玉兰介绍道,将知识产权工作归口到市场监管部门,是对知识产权工作市场属性的认识与肯定。授予专利这一行为,意味着赋予专利拥有者以市场垄断权,即,专利持有者可以运用自己的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取利润。同时,市场监管部门的综合执法能力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也将提供很好的支撑作用,服务职能也能得到更好发挥。
“这在理念以及制度上都是一次彻底的整合。”田玉兰说,“同时,《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也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成熟的一大标志,这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我省知识产权工作也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吃螃蟹”与“一盘棋”
提出并创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是甘肃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式的大胆探索,是一着力争抢占发展先机的“先手棋”,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战略举措。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其本质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是以知识产权作为核心推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支撑和平台,彰显了甘肃进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蓝海的战略雄心。
作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的主体建设单位,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港公司”)有5家主管部门,分别是省政府国资委、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省知识产权局、省科技厅。这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融合性。
知识产权港公司董事长冯治库讲道,启动之初,省政府就提出,公司定位要集创造、集聚、交易、运营、保护、转化为一体,覆盖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公司的业务板块分为六大类,核心是交易、保护,说白了,就是为知识产权供需各方搭好合作平台,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衔接。而其背景,是甘肃省实施“一带一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
冯治库认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科研工作者、知识分子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助于知识分子、科研工作者全方位、多渠道实现自身价值,得到主体的充分发展,这也是知识产权工作另一个重大意义。
在此过程中,市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一个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并能正当获利,是市场正义属性的充分体现,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服务对象是新创办的新型科技企业,其核心理念就是为企业提供可以共享的创业物理空间、配套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让企业减少后顾之忧,更专注地投身于干事创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文科介绍,白银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219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专精特性企业2家。在孵企业转化科技成果64项,拥有专利289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PCT专利1件。带动社会就业2300人,吸纳大学生就业420人。最让张文科自豪的,是孵化器连续四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列全国“百强国家级孵化器”。
2020年上半年,省政府将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股权注入知识产权港公司。这也意味着,港公司是白银孵化器的股东。在统筹协作的层面,二者的力量继续汇聚前行。
地理标志保护
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一个产品的地域性、文化历史传承等因素要求较高。这对于自然生态以及文化资源相对占优、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滞后的甘肃来说,无疑是另一个发展突破口。
北京海中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地理标志研究中心主任黄贤涛认为,很多一线城市已经高度城市化,其知识产权形态一般表现为商标、专利,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已经没有多大潜力,而在西部地区,这个优势十分明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大地标的贴标使用率,获得品牌保护,通过溢价提升地标产品收益。地理标志跻身知识产权序列后,同时获取了国际性这一属性。一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意味着获取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020年9月,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双方各有275个地标产品被纳入协定附录,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根据协定,纳入协定的地理标志将享受高水平保护,并可使用双方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等。
就甘肃来说,静宁苹果、天祝白牦牛、甘南羊肚菌、兰州百合、金塔番茄、武都油橄榄、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等8个地标产品已经实现了中欧互认,这意味着这几样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同样能得到相应的保护,获得相应的溢价优惠,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对甘肃其他地标产品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向度。黄贤涛认为,类似产品的中欧互认将地理标志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是甘肃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一大突破口。
事实上,地理标志在甘肃助力脱贫方面的作用也早已显现。甘肃省大力推广“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促进了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及品牌的培育,延长了特色产品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提供持续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全省地标产品保护总产值就已达586亿元,占全省农业增加值(1060)的50%以上;相关从业人数达到400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1482)的27%。地标产品在品牌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的作用早已凸显。
合作与场域
2020年10月22日,甘肃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国家知识产权局甘肃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合作会商议定书》,正式建立了局省会商合作机制。
根据会商议定书,双方将启动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省战略规划,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和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兰州、酒泉、白银、张掖、定西、嘉峪关、庆阳等地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实施甘肃知识产权强企建设五年计划,培育一批国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聚合知识产权产业链要素,建设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贸易“吞吐池”和“国际港口”,构建服务西北、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同时,协议还明确,要培育一批以敦煌文化为代表、具有鲜明甘肃特色、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商标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全面助推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又是立足甘肃实际、突出地域特点作出的战略部署。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开展省际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先后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专利协作执法与联合执法工作备忘录》《西部地区专利协作执法与联合执法工作备忘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机制运行协调会议备忘录》。与青海省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签署合作协议;与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与兰州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司法、行政、高校多个维度综合立体的工作体系机制。营造环境共创、信息资源共享、监管执法联动、人才交流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纵深发展。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何文涛认为,各个层面、不同维度的合作,拓宽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域和层次,也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营造了更为扎实的土壤,拓宽了更大的空间。而甘肃自身打造知识产权港的战略定位,由于各种力量的汇集而更加明朗。
转化与落地
作为一家高新企业,甘肃皓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愿景是“做甘肃化学药行业发展的发动机”“在甘肃做出最好的化学新药和药物合成技术”。
支撑公司愿景的,是其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以及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10余项技术发明专利。皓天科技还是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营单位之一。近年来,该研究院研发申报14项专利,自主立项20项。仅就2020年来说,产生经济效益2.4亿元,近4年累计产生经济效益4亿多元。这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生动案例。
皓天科技董事长薛吉军介绍,科技创新很大的一个作用,就在于突破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并通过不断研发创新,进一步创造出自主专利,这也是他在科研方面的雄心。
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蒋先兴博士,他拥有新型特种工程塑料-聚硫酸酯类高分子材料全球第一项专利,并经改进创新,形成了新的核心技术和PCT专利,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技术改写了国内塑料开发的历史,将打破国外巨头对工程聚酯制造及相关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作为一种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绿色材料,有望形成百亿级的新兴工程塑料市场。
康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吡嗪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规模在国内行业中名列首位。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广谱抗病毒新药“法匹拉韦”的企业,入围甘肃省发改委防疫企业名单,2020年创收2000余万元。
企业是知识产权转化的主体与中枢。以上这几家企业都是从白银孵化器“毕业”的。几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对孵化器在创业初期提供的支持表示肯定。这种支持背后的逻辑则是当地政府在政策及物理空间上对创新的支持与鼓励。
质押融资是知识产权转化效益的另一种方式。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处副处长马新华认为,很多小微企业都有融资的需要,但固定资产质押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这一块有很大的需求,很多企业都愿意尝试这种模式。质押融资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十三五”期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总额累计达31亿元,其中商标质押总额累计6.95亿元。
战略规划与布局
田玉兰多次强调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在她的记忆中,甘肃知识产权工作也经历过混乱和野蛮生长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质量低劣的所谓专利,“蓝天行动”就是清理劣质专利的专项行动。田玉兰说,当今要参与国际竞争,知识产权是总的抓手和战略突破口。
张文科也在思考,在他看来,甘肃必须要有全局思想,突出地域优势,强化“分段思维”,发挥地皮便宜、空间容量大等优势,在整个孵化链条中,突出中试服务、产业转化等阶段的比较优势。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尝试“柔性引进”原则,即“为我所用,不求我有”,通过灵活合作的方式,借智用智,助力当地科技企业发展。同时,甘肃地处西部,市场竞争相对较弱,一些新兴企业恰好可以避开东部发达地区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争取迎来企业发展的缓冲期,获得更加充分的成长。
各种力量的化学融合,是甘肃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内生动力。皓天科技从白银科技孵化园中成长壮大,同时,该公司又是兰大白银科技研究院的运营主体之一,而研究院跟孵化园又是合作共建的关系。同时,当地政府、上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又为知识产权工作创造了更大的政策环境。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护科技创新企业健康成长,共同构成了知识产权工作的物理和战略空间。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习指出,甘肃省已经逐步形成了“树立大视野,拓展知识产权工作新领域;构建大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格局;组织大培训,培养专业知识产权人才新队伍;开展大宣传,营造知识产权舆论新氛围;实施大纵深,构建加快发展新态势;形成大突破,打造知识产权工作新高地的‘六大六新’工作思路”,下一步,将科学谋划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落实知识产权局省会商合作内容,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全力推进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工作,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 江苏省消保委启动文娱演出票务服务指引制定给演出市场乱象套上规范的“笼头”(2024-08-21)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规范学生用品及相关服务市场价格和竞争行为提示(2024-08-21)
- 广东深入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硕果累累(2024-08-21)
- 杭州为“小候鸟”上食安科普课(2024-08-21)
- 贵州贵阳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公布酒店违法典型案例(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