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抓“六稳”促“六保” ,多方合力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食品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任务艰巨,甘肃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六稳”“六保”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市场监管系统为代表的各级职能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一手抓防控保供应,一手抓服务促发展,努力恢复生产秩序,竭力保障经济活力。
据甘肃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梁孟吉介绍,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从“监管理念、监管手段、服务发展等六个方面积极促进企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01监管理念求突破
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持续开展对接帮扶。
2020年5月26日至29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习带头深入庆阳、平凉两市就保市场主体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判,列出11项清单任务,并举一反三,对全省类似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开展了“百名处长百场政策宣讲”和“万名干部进企业,帮扶项目促发展”活动,主动对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梳理需求,开展订制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指导和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甘肃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予处罚清单》,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对符合清单规定情形的市场主体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指导、督促整改、免予处罚。
02监管手段谋创新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积极开发建设“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将食品生产经营各类主体纳入同一平台进行监管,将监管执法信息融入一个系统进行管理。
全面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展示餐饮服务相关过程,使后厨不再神秘,监督不再乏力,方便广大消费者在线监督,以填补监管力量上、时间和空间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盲区。
03服务发展上良策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动员和帮助餐饮企业挖掘潜力,丰富供应,积极开拓线上平台,扩大线上销售,主动对接工厂学校、机关单位、写字楼宇等,有效解决员工餐、学生餐的困扰。鼓励商场超市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线上消费、配送服务业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销售市场份额。
近期,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商务厅、省住建厅出台文件,鼓励开放马路市场、允许占道经营,并就进一步提振餐饮业信心、稳就业、保民生、扩内需等制定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更好服务于市场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消费需求。
04提振信心善作为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商务厅下发《关于发展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的紧急通知》,鼓励、引导、规范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刺激商业消费,推动居民就业。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讲国家有关帮扶政策,让企业充分享受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红利”。
督促餐饮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推进“文明餐桌”行动,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公夹”,大力推行“六项承诺”,坚决禁止加工经营野生动物,引导顾客分时、分批、错峰进店就餐;邀请群众代表进车间、逛商场、查餐厅,了解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消除就餐顾虑,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氛围。
加大各级各类院校开学前检查,指导完善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方案,为学生按时复学复课筑牢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两道屏障。
05源头治理出实招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食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填补了西北地区此类标准的空白,为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法规支撑。
鼓励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面引入线上线下融合交易机制,积极开展电商服务。
组织食品方面的技术专家对扶贫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知识。协调省食品检测研究院对扶贫产品免费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以配送企业、配送车辆等为重点对象,采取登记备案等措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开发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将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纳入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06提升监管效能下功夫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省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制定“食安甘肃”建设十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将十大攻坚行动作为落实 “四个最严”要求、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
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建设要求》,为明厨亮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出台《甘肃省食品检查员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食品检查员队伍。
制定《甘肃省食品销售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标准清单》等相关规章制度20余项,组织开展全省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大排查活动,着力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为应对疫情以及外部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等多方合力,共抓“六保”,共促“六稳”。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在保障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复产,协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实施100个农产品加工改造提升项目”,“培育100个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引导380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带动27万多贫困人口增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通过推动食品工业企业与上下游产业和大中小各类型企业协同发展,培育特色畜产品加工、特色果蔬加工、特色酿造加工、特色主食加工等食品产业链条,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切实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商务厅等部门,利用淘宝直播等平台,组织县(区)长进行直播带货推介,持续扩大消费扶贫。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77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80元。
对粮油、肉蛋、蔬菜等35种生活必需品和涉疫情相关商品实行日监测、日巡视、日报告制度。指导各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排查落实储备规模,及时补足库存缺口。保障肉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通过省粮油批发市场投放省市县三级储备轮换小麦39.5万吨。目前,城乡主要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已全部开门营业,市场粮食供应正常。
甘肃省商务厅
甘肃省商务厅着力推广“互联网+中央厨房+食材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冷热链配送+超市+居民小区+居民户”的“中央厨房+N”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中央厨房”,构建一体化餐饮供应链体系。
加大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和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电商合作,并积极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上行。1-7月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93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210元。
建立长效机制,打响“甘味”品牌,提高农村产品溢价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衔接,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免费提供销售档口、设立销售专区专柜。深化牛肉面扶贫,加大兰州牛肉拉面培训力度,带动全省1.5万人次参加兰州牛肉拉面扶贫培训班。
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甘肃省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甘肃省食品产业稳中求进,产业链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食品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任务艰巨,甘肃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六稳”“六保”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市场监管系统为代表的各级职能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一手抓防控保供应,一手抓服务促发展,努力恢复生产秩序,竭力保障经济活力。
据甘肃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梁孟吉介绍,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从“监管理念、监管手段、服务发展等六个方面积极促进企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01监管理念求突破
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持续开展对接帮扶。
2020年5月26日至29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习带头深入庆阳、平凉两市就保市场主体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判,列出11项清单任务,并举一反三,对全省类似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开展了“百名处长百场政策宣讲”和“万名干部进企业,帮扶项目促发展”活动,主动对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梳理需求,开展订制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指导和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甘肃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予处罚清单》,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对符合清单规定情形的市场主体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指导、督促整改、免予处罚。
02监管手段谋创新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积极开发建设“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将食品生产经营各类主体纳入同一平台进行监管,将监管执法信息融入一个系统进行管理。
全面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展示餐饮服务相关过程,使后厨不再神秘,监督不再乏力,方便广大消费者在线监督,以填补监管力量上、时间和空间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盲区。
03服务发展上良策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动员和帮助餐饮企业挖掘潜力,丰富供应,积极开拓线上平台,扩大线上销售,主动对接工厂学校、机关单位、写字楼宇等,有效解决员工餐、学生餐的困扰。鼓励商场超市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线上消费、配送服务业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销售市场份额。
近期,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商务厅、省住建厅出台文件,鼓励开放马路市场、允许占道经营,并就进一步提振餐饮业信心、稳就业、保民生、扩内需等制定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更好服务于市场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消费需求。
04提振信心善作为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商务厅下发《关于发展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的紧急通知》,鼓励、引导、规范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刺激商业消费,推动居民就业。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讲国家有关帮扶政策,让企业充分享受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红利”。
督促餐饮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推进“文明餐桌”行动,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公夹”,大力推行“六项承诺”,坚决禁止加工经营野生动物,引导顾客分时、分批、错峰进店就餐;邀请群众代表进车间、逛商场、查餐厅,了解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消除就餐顾虑,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氛围。
加大各级各类院校开学前检查,指导完善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方案,为学生按时复学复课筑牢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两道屏障。
05源头治理出实招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食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填补了西北地区此类标准的空白,为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法规支撑。
鼓励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面引入线上线下融合交易机制,积极开展电商服务。
组织食品方面的技术专家对扶贫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知识。协调省食品检测研究院对扶贫产品免费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以配送企业、配送车辆等为重点对象,采取登记备案等措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开发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将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纳入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06提升监管效能下功夫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省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制定“食安甘肃”建设十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将十大攻坚行动作为落实 “四个最严”要求、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
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建设要求》,为明厨亮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出台《甘肃省食品检查员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食品检查员队伍。
制定《甘肃省食品销售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标准清单》等相关规章制度20余项,组织开展全省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大排查活动,着力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为应对疫情以及外部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等多方合力,共抓“六保”,共促“六稳”。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在保障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复产,协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实施100个农产品加工改造提升项目”,“培育100个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引导380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带动27万多贫困人口增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通过推动食品工业企业与上下游产业和大中小各类型企业协同发展,培育特色畜产品加工、特色果蔬加工、特色酿造加工、特色主食加工等食品产业链条,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切实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商务厅等部门,利用淘宝直播等平台,组织县(区)长进行直播带货推介,持续扩大消费扶贫。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77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80元。
对粮油、肉蛋、蔬菜等35种生活必需品和涉疫情相关商品实行日监测、日巡视、日报告制度。指导各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排查落实储备规模,及时补足库存缺口。保障肉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通过省粮油批发市场投放省市县三级储备轮换小麦39.5万吨。目前,城乡主要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已全部开门营业,市场粮食供应正常。
甘肃省商务厅
甘肃省商务厅着力推广“互联网+中央厨房+食材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冷热链配送+超市+居民小区+居民户”的“中央厨房+N”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中央厨房”,构建一体化餐饮供应链体系。
加大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和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电商合作,并积极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上行。1-7月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93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210元。
建立长效机制,打响“甘味”品牌,提高农村产品溢价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衔接,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免费提供销售档口、设立销售专区专柜。深化牛肉面扶贫,加大兰州牛肉拉面培训力度,带动全省1.5万人次参加兰州牛肉拉面扶贫培训班。
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甘肃省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甘肃省食品产业稳中求进,产业链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 江西多举措维护公平竞争强化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2024-09-03)
- “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柳州政务服务提质增效(2024-09-03)
- 天津武清“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挂牌运行(2024-09-03)
- 湖北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4-09-03)
- 深圳:严格监管促发展 柔性执法护民生(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