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拱墅区构建“保健乱象”多元共治模式 以全方位治理破除会销乱象
去年12月以来,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拱墅区首创以“深化基层治理”为抓手、以保“健品会销清零”行动为突破口、引入城市管理云共治手段的全方位治理模式,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截至目前,拱墅全区已挤压会销点29处,对8家单位予以立案查处,目前已结案4起、罚没款36.97万元,为消费者追回购货款13万余元。同时,与宾馆饭店签订自律承诺书百余份,在小河街道试点对接了“城市眼云共治”平台,发放各类宣传品1万余份,利用横幅、电子屏、微电影等方式进行了全覆盖式的宣传工作。
找准问题症结
保健品会销乱象涉及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经销企业、会销组织者、场地提供方和深陷其中的参与者等诸多主体。拱墅区首创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手段实现多元化治理,市场监管部门从原先“猫抓老鼠”式的单打独斗监管模式中“后退半步”,将监管的阵营扩大到了区市场监管局、属地市场监管所、属地街道、社区及相关的部门单位。
与之相对,在共治共管中“前进半步”,实施拱墅区“保健品会销清零”专项行动,明确各成员在保健品会销乱象整治中的角色划分,量化部门、街道、社区等单位的工作任务,建立了“保健乱象”治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保健品会销骗局大多发生于人员容易聚集且相对的隐蔽的宾馆、写字楼等场所,该区以各属地街道为基本单位搭建“保健乱象”治理的具体架构,通过配置社区网格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让街道所属社区网格员充当起第一线的“侦察员”。同时,发挥社区网格作为“通讯站”的作用,以个别宣讲、会议宣传、手册发放等方式进到群众家中、来到群众身边,将“保健乱象”的危害、“保健”消费的常识、“保健”法规的内容传导到最后一站。
重塑监管模式
通过“健品会销清零”行动构建的多元共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部门单一化监管带来的系列问题,监管模式得到了优化重塑,年初以来发生保健品投诉举报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全覆盖、精准化的治理最大幅度地压缩了“保健乱象”生存空间,综合监管效率大幅提高。
该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在接到社区网格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的情况通报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安排执法力量赶赴现场对具体情况进行研判并做出处置,对现场发现明确违法行为的固定相关证据按照规定予以立案调查,对现场情况存疑但证据不确凿的可以先行采取就地法规政策常识宣讲的方式,对可能存在的违法会销行为进行干扰。同时,对确定为疑似会销场所的,还可由街道、社区安排人员进行蹲点巡防。
同时,试点通过“城市眼云共治”场景深化项目,设置功能模块、列明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流程,对可疑场所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控处置。该项目可实现对进入可疑场所的人员数量、年龄状况等情况开展实时动态监测,构成疑似情况的将在第一时间触发报警系统并联动到市场监管及公安等部门快速予以处置,利用高科技手段弥补人工实时监管存在的人员力量不足。
坚持共建原则
该区在探索“保健乱象”多元治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前期的尝试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已逐步将初期市场监管部门、街道、社区的小范围联动转向建立由公安、民政、旅游等多部门大范围配合的协调机制,共治共管共建的覆盖面稳步扩大。
以市场监管部门、街道、社区的联动配合为试点,“保健乱象”多元共治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逐步从“三部门”初级版扩展到公安、民政、旅游等多部门参与的升级版。结合“保健”类欺诈的高发人群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大额的“保健”会销往往发生在旅行途中这一重要特点,该区充分利用民政部门熟悉老年人及养老机构、旅游部门与旅游社联系紧密等特点,发挥多元共治的跨部门协作优势,努力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治理的转变。此外,综合运用媒体宣传、活动宣讲、手册提示、家庭参与等手段着力提高社会参与度,以综合治理手段结合科技运用打一场“保健乱象”治理的“人民战争”。
去年12月以来,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拱墅区首创以“深化基层治理”为抓手、以保“健品会销清零”行动为突破口、引入城市管理云共治手段的全方位治理模式,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截至目前,拱墅全区已挤压会销点29处,对8家单位予以立案查处,目前已结案4起、罚没款36.97万元,为消费者追回购货款13万余元。同时,与宾馆饭店签订自律承诺书百余份,在小河街道试点对接了“城市眼云共治”平台,发放各类宣传品1万余份,利用横幅、电子屏、微电影等方式进行了全覆盖式的宣传工作。
找准问题症结
保健品会销乱象涉及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经销企业、会销组织者、场地提供方和深陷其中的参与者等诸多主体。拱墅区首创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手段实现多元化治理,市场监管部门从原先“猫抓老鼠”式的单打独斗监管模式中“后退半步”,将监管的阵营扩大到了区市场监管局、属地市场监管所、属地街道、社区及相关的部门单位。
与之相对,在共治共管中“前进半步”,实施拱墅区“保健品会销清零”专项行动,明确各成员在保健品会销乱象整治中的角色划分,量化部门、街道、社区等单位的工作任务,建立了“保健乱象”治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保健品会销骗局大多发生于人员容易聚集且相对的隐蔽的宾馆、写字楼等场所,该区以各属地街道为基本单位搭建“保健乱象”治理的具体架构,通过配置社区网格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让街道所属社区网格员充当起第一线的“侦察员”。同时,发挥社区网格作为“通讯站”的作用,以个别宣讲、会议宣传、手册发放等方式进到群众家中、来到群众身边,将“保健乱象”的危害、“保健”消费的常识、“保健”法规的内容传导到最后一站。
重塑监管模式
通过“健品会销清零”行动构建的多元共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部门单一化监管带来的系列问题,监管模式得到了优化重塑,年初以来发生保健品投诉举报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全覆盖、精准化的治理最大幅度地压缩了“保健乱象”生存空间,综合监管效率大幅提高。
该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在接到社区网格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的情况通报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安排执法力量赶赴现场对具体情况进行研判并做出处置,对现场发现明确违法行为的固定相关证据按照规定予以立案调查,对现场情况存疑但证据不确凿的可以先行采取就地法规政策常识宣讲的方式,对可能存在的违法会销行为进行干扰。同时,对确定为疑似会销场所的,还可由街道、社区安排人员进行蹲点巡防。
同时,试点通过“城市眼云共治”场景深化项目,设置功能模块、列明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流程,对可疑场所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控处置。该项目可实现对进入可疑场所的人员数量、年龄状况等情况开展实时动态监测,构成疑似情况的将在第一时间触发报警系统并联动到市场监管及公安等部门快速予以处置,利用高科技手段弥补人工实时监管存在的人员力量不足。
坚持共建原则
该区在探索“保健乱象”多元治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前期的尝试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已逐步将初期市场监管部门、街道、社区的小范围联动转向建立由公安、民政、旅游等多部门大范围配合的协调机制,共治共管共建的覆盖面稳步扩大。
以市场监管部门、街道、社区的联动配合为试点,“保健乱象”多元共治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逐步从“三部门”初级版扩展到公安、民政、旅游等多部门参与的升级版。结合“保健”类欺诈的高发人群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大额的“保健”会销往往发生在旅行途中这一重要特点,该区充分利用民政部门熟悉老年人及养老机构、旅游部门与旅游社联系紧密等特点,发挥多元共治的跨部门协作优势,努力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治理的转变。此外,综合运用媒体宣传、活动宣讲、手册提示、家庭参与等手段着力提高社会参与度,以综合治理手段结合科技运用打一场“保健乱象”治理的“人民战争”。
- 浙江绍兴推进食品安全重点品种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整治(2024-08-23)
- 福建在12个领域开展放心消费三年行动(2024-08-23)
- 东北三省一区推进免于办理CCC认证区域合作(2024-08-23)
- 安徽持续加强涉企收费监测监管(2024-08-23)
- 上海多措并举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发展(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