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敢闯敢拼”到“做专做精” 温州用“政府驱动质量建设、质量驱动企业发展”续写“铁三角”故事
“温州模式”让浙江温州发展在改革前30年一路领先,得以与其省会杭州、计划单列市宁波三足鼎立,成为浙江“铁三角”。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温州模式”先发优势逐渐消退,“温州模式”逐渐沉寂。本报记者最近采访发现,温州正在低调中为构建新的比较优势苦练内功,摸索出了一套“政府驱动质量建设、质量驱动企业发展”工业升级发展新机制,重塑温州比较优势,续写着“铁三角”故事。
在中国教具行业龙头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育才集团)采访,中国质量报记者听到了一个“一把椅子成就一个企业”的质量故事。成立后奋斗了18年才把年产值做到5000万元的企业,因为在2012年开发出了一把高质量幼儿椅,5年时间就把产值从1亿元做到了5亿元,一举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
从“敢闯敢拼”到“做专做精”,静下心来做专业,做精品,做小而美、有质量竞争力的公司。育才集团的发展是最近5年来温州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正是数千家中小企业在质量上的提升,驱动温州工业经济进入稳健增长新阶段,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探底以来至今,温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销售产值逐年稳定回升。
工业经济的稳健回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前不久召开的温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温州将坚定不移依照“八八战略”指引,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巩固提升温州在浙江省的“铁三角”地位。
有质量就有“铁三角”
温州质监局局长朱云华告诉记者,与杭州宁波相比,温州无论是在交通、区位硬资源方面还是在金融、人才、技术软资源方面都处于劣势,新时代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需要另辟蹊径。这些年在积极引进高大新项目同时,温州通过构建“政府驱动质量建设、质量驱动企业发展”新机制,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统一了起来,找到了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做优中小企业的突破口。
朱云华介绍,为进一步提升质量驱动发展的力度,今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对质量驱动政策又一次做了系统优化,先后出台了《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21条政策》和《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两个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以质量变革带动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鼓励企业围绕提升质量竞争力狠抓研发和创新,研发费用免税减税还给补贴,研发先进装备、建技术中心和创新载体的给奖励,对积极提供和利用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和技术手段的行为加大奖励力度。
在标准化方面,创新奖励力度一年高于一年,瑞安等地还百万重奖国际标准制定者,并将标准化列入技术创新奖励之中,在企业融资、技术改造中予以优先安排。
在科技支撑方面,支柱产业都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温州有国家质检中心5个,省质检中心14个,全市技术机构通过认证认可的7000多项检验检测项目(参数)基本覆盖了温州10大主导产业。
在品牌建设方面,注重发挥“品字标”品牌建设抓手作用。今年以来新增“浙江制造”认证企业5家,申报“品字标”“自我声明”模式的企业达到42家企业,合计77个产品。
“现在看来,‘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这句话实在是太贴切了,回看40年实践,每次经济发展遇到曲折和瓶颈的关口,温州人总是会想到运用质量的作为突出重围的抓手,早年用质量救命,后来抓质量发展,如今续写辉煌更是离不开高质量。”
温州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常小东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温州是中国与市场融合最早最深的城市,也是最早体会到质量有着巨大发展动能的城市。40年来,温州质量发展先后经历了质量立市、质量兴市和质量强市3个阶段。2012年开始的质量强市阶段主要任务是把温州质量培育为温州比较优势。
2012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温州工业经济增速跌到了改革以来的最低点。
2012年也是温州又一轮涅槃之年,一些长期以来坚守质量、坚守主业的企业在逆势中的稳定增长,成了温州工业经济的亮丽风景,成为抵御发展风险的最重要力量,也让温州认识到,重振温州的基础是通过发挥质量驱动力来构建温州工业竞争新优势。
在这一年,温州启动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城市质量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赋予温州模式全新的内涵——“政府驱动质量工作、质量驱动企业发展”。温州打出了一套工业质量提升促发展组合拳。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抓质量、配套要素资源支持企业抓质量、搭建公共平台服务企业抓质量,金融、科技、教育、行业自治等等都围着质量提升转。
当前温州正大力加强原创技术进步、加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初步形成了以质量变革为基础,效率变革为主线,动能变革为主体的标准质量品牌三位一体驱动的发展道路,为推进该市乡村振兴,完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创“温州质量模式”新辉煌,鼎立“铁三角”而坚定前行。
以质量驱动做强中小企业
原来在发展落入低谷的2012年,育才集团毅然停产了外贸热销但是质量有隐患的PVC地垫产品,启动了优质环保教具的研发,以一款获得专利的PP材质幼儿座椅一举解决了传统座椅不安全、不环保、寿命短等多个痛点,当年就让公司年产值翻番达到一亿元。随后又再接再厉开发了人体工程课桌椅,建设了文创园、学生实践基地,成立了教育装备研究院,实现了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大升级,迎来持续5年高增长。
育才集团负责人说,走上以质量为轴心的绩效提升道路,既有企业自身坚持因素,也与市县政府推动和扶持密不可分。从事阀门制造的保一集团与育才集团对于企业发展中政府质量驱动政策的作用有着同样的感受。
“最多的时候,政府部门质量标准管理人员一个月要到企业跑上十来趟,和企业共谋质量发展。”保一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忠告诉记者,最近这些年里,当地政府与企业互动最频繁的就是质量工作了,企业通过申报政府质量奖、参与行业标准化技术活动,运用质量工具将质量发展目标逐一落实,有能力与传统国际大牌同台角逐,成为国内外重大石化项目的优质供应商。
在浙江通达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达光学)采访时,正好赶上一家年销售上千亿欧元的意大利时尚品牌公司CEO要来造访。通达光学作为一个年产值不到3亿元眼镜架制造企业,规模不大,与这个时尚品牌的商业交易量也不多,驱动CEO来访原因就是通达光学在国际同行中首屈一指的质量水平,这也是通达规划未来3年年产值要从3亿元增加到5亿元的底气。
如今的温州,有着数百家像育才集团、通达光学和保一集团这样的企业,从产值上看规模不是很大,但从质量看,在各自行业内都具备自己独有的优势,发展特别有韧劲,支撑着温州工业发展,这一点和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模式颇为相似。
以质量驱动做优特色产业
温州民营工业发展另一个特点就是产业块状集聚度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认为,集群型产业发展更具有持续性,区域政府在集群竞争力培育上有着更大作为空间。温州近年按照“政府驱动质量工作、质量驱动产业发展”模式,在继续做强服装、皮鞋、低压电气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同时,突出以质量驱动状产业提升发展,瑞安的汽摩配件、永嘉泵阀、教玩具、瓯海的眼镜等产业集群因此得以强势崛起,成为行业龙头板块。
瓯海区政府今年做出了一个颇为宏大的规划,那就是要让瓯海眼镜业的产值规模在5年内从2017年的1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瓯海眼镜是承接深圳产业转移诞生的一个块状产业,快速成长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得益于区政府做了两件事:一是通过瓯海十大眼镜品牌评选,政府出资联合企业打广告、做推广,带动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在质量上而不是在价格上你追我赶搞竞争的好局面。二是集中资源引进先进装备和人才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今年瓯海又启动了眼镜特色小镇建设,目标是形成全国性设计、营销中心,小微产业园则聚焦零部件的质量升级。
汽摩配件行业是瑞安市最大的产业集群,2017年行业总产值568亿元,不仅产业链完整,而且业内龙头企业差异发展,在各自细分产品市场优势明显,瑞立主打汽车制动系统、瑞明主打乘用车发动机缸盖、胜华波主打雨刮器电机,环球主打滤清器……
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瑞安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瑞安市是温州第一个实施政府质量奖和精益生产奖制度的县级行政区。瑞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宏伟介绍说,有质量的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迄今为止,瑞安20多家获奖企业没有一家遭遇发展风险和危机。
永嘉县则以创建国家产业品牌示范区的机遇,强化泵阀产业的质量驱动能力供给,在永嘉建成了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国家阀门质检中心、省泵阀质检中心、浙江省泵阀行业协会、永嘉县泵阀行业协会、浙江省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阀标委止回阀和截止阀标准工作组等技术机构。发挥出汇聚专业人才服务产业研发功能,推动行业制定实施联盟标准拉高产业整体质量水平,推动永嘉泵阀产品从“通用型”向“中高端型”迈进。
“温州模式”让浙江温州发展在改革前30年一路领先,得以与其省会杭州、计划单列市宁波三足鼎立,成为浙江“铁三角”。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温州模式”先发优势逐渐消退,“温州模式”逐渐沉寂。本报记者最近采访发现,温州正在低调中为构建新的比较优势苦练内功,摸索出了一套“政府驱动质量建设、质量驱动企业发展”工业升级发展新机制,重塑温州比较优势,续写着“铁三角”故事。
在中国教具行业龙头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育才集团)采访,中国质量报记者听到了一个“一把椅子成就一个企业”的质量故事。成立后奋斗了18年才把年产值做到5000万元的企业,因为在2012年开发出了一把高质量幼儿椅,5年时间就把产值从1亿元做到了5亿元,一举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
从“敢闯敢拼”到“做专做精”,静下心来做专业,做精品,做小而美、有质量竞争力的公司。育才集团的发展是最近5年来温州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正是数千家中小企业在质量上的提升,驱动温州工业经济进入稳健增长新阶段,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探底以来至今,温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销售产值逐年稳定回升。
工业经济的稳健回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前不久召开的温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温州将坚定不移依照“八八战略”指引,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巩固提升温州在浙江省的“铁三角”地位。
有质量就有“铁三角”
温州质监局局长朱云华告诉记者,与杭州宁波相比,温州无论是在交通、区位硬资源方面还是在金融、人才、技术软资源方面都处于劣势,新时代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需要另辟蹊径。这些年在积极引进高大新项目同时,温州通过构建“政府驱动质量建设、质量驱动企业发展”新机制,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统一了起来,找到了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做优中小企业的突破口。
朱云华介绍,为进一步提升质量驱动发展的力度,今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对质量驱动政策又一次做了系统优化,先后出台了《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21条政策》和《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两个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以质量变革带动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鼓励企业围绕提升质量竞争力狠抓研发和创新,研发费用免税减税还给补贴,研发先进装备、建技术中心和创新载体的给奖励,对积极提供和利用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和技术手段的行为加大奖励力度。
在标准化方面,创新奖励力度一年高于一年,瑞安等地还百万重奖国际标准制定者,并将标准化列入技术创新奖励之中,在企业融资、技术改造中予以优先安排。
在科技支撑方面,支柱产业都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温州有国家质检中心5个,省质检中心14个,全市技术机构通过认证认可的7000多项检验检测项目(参数)基本覆盖了温州10大主导产业。
在品牌建设方面,注重发挥“品字标”品牌建设抓手作用。今年以来新增“浙江制造”认证企业5家,申报“品字标”“自我声明”模式的企业达到42家企业,合计77个产品。
“现在看来,‘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这句话实在是太贴切了,回看40年实践,每次经济发展遇到曲折和瓶颈的关口,温州人总是会想到运用质量的作为突出重围的抓手,早年用质量救命,后来抓质量发展,如今续写辉煌更是离不开高质量。”
温州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常小东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温州是中国与市场融合最早最深的城市,也是最早体会到质量有着巨大发展动能的城市。40年来,温州质量发展先后经历了质量立市、质量兴市和质量强市3个阶段。2012年开始的质量强市阶段主要任务是把温州质量培育为温州比较优势。
2012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温州工业经济增速跌到了改革以来的最低点。
2012年也是温州又一轮涅槃之年,一些长期以来坚守质量、坚守主业的企业在逆势中的稳定增长,成了温州工业经济的亮丽风景,成为抵御发展风险的最重要力量,也让温州认识到,重振温州的基础是通过发挥质量驱动力来构建温州工业竞争新优势。
在这一年,温州启动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城市质量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赋予温州模式全新的内涵——“政府驱动质量工作、质量驱动企业发展”。温州打出了一套工业质量提升促发展组合拳。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抓质量、配套要素资源支持企业抓质量、搭建公共平台服务企业抓质量,金融、科技、教育、行业自治等等都围着质量提升转。
当前温州正大力加强原创技术进步、加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初步形成了以质量变革为基础,效率变革为主线,动能变革为主体的标准质量品牌三位一体驱动的发展道路,为推进该市乡村振兴,完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创“温州质量模式”新辉煌,鼎立“铁三角”而坚定前行。
以质量驱动做强中小企业
原来在发展落入低谷的2012年,育才集团毅然停产了外贸热销但是质量有隐患的PVC地垫产品,启动了优质环保教具的研发,以一款获得专利的PP材质幼儿座椅一举解决了传统座椅不安全、不环保、寿命短等多个痛点,当年就让公司年产值翻番达到一亿元。随后又再接再厉开发了人体工程课桌椅,建设了文创园、学生实践基地,成立了教育装备研究院,实现了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大升级,迎来持续5年高增长。
育才集团负责人说,走上以质量为轴心的绩效提升道路,既有企业自身坚持因素,也与市县政府推动和扶持密不可分。从事阀门制造的保一集团与育才集团对于企业发展中政府质量驱动政策的作用有着同样的感受。
“最多的时候,政府部门质量标准管理人员一个月要到企业跑上十来趟,和企业共谋质量发展。”保一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忠告诉记者,最近这些年里,当地政府与企业互动最频繁的就是质量工作了,企业通过申报政府质量奖、参与行业标准化技术活动,运用质量工具将质量发展目标逐一落实,有能力与传统国际大牌同台角逐,成为国内外重大石化项目的优质供应商。
在浙江通达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达光学)采访时,正好赶上一家年销售上千亿欧元的意大利时尚品牌公司CEO要来造访。通达光学作为一个年产值不到3亿元眼镜架制造企业,规模不大,与这个时尚品牌的商业交易量也不多,驱动CEO来访原因就是通达光学在国际同行中首屈一指的质量水平,这也是通达规划未来3年年产值要从3亿元增加到5亿元的底气。
如今的温州,有着数百家像育才集团、通达光学和保一集团这样的企业,从产值上看规模不是很大,但从质量看,在各自行业内都具备自己独有的优势,发展特别有韧劲,支撑着温州工业发展,这一点和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模式颇为相似。
以质量驱动做优特色产业
温州民营工业发展另一个特点就是产业块状集聚度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认为,集群型产业发展更具有持续性,区域政府在集群竞争力培育上有着更大作为空间。温州近年按照“政府驱动质量工作、质量驱动产业发展”模式,在继续做强服装、皮鞋、低压电气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同时,突出以质量驱动状产业提升发展,瑞安的汽摩配件、永嘉泵阀、教玩具、瓯海的眼镜等产业集群因此得以强势崛起,成为行业龙头板块。
瓯海区政府今年做出了一个颇为宏大的规划,那就是要让瓯海眼镜业的产值规模在5年内从2017年的1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瓯海眼镜是承接深圳产业转移诞生的一个块状产业,快速成长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得益于区政府做了两件事:一是通过瓯海十大眼镜品牌评选,政府出资联合企业打广告、做推广,带动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在质量上而不是在价格上你追我赶搞竞争的好局面。二是集中资源引进先进装备和人才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今年瓯海又启动了眼镜特色小镇建设,目标是形成全国性设计、营销中心,小微产业园则聚焦零部件的质量升级。
汽摩配件行业是瑞安市最大的产业集群,2017年行业总产值568亿元,不仅产业链完整,而且业内龙头企业差异发展,在各自细分产品市场优势明显,瑞立主打汽车制动系统、瑞明主打乘用车发动机缸盖、胜华波主打雨刮器电机,环球主打滤清器……
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瑞安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瑞安市是温州第一个实施政府质量奖和精益生产奖制度的县级行政区。瑞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宏伟介绍说,有质量的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迄今为止,瑞安20多家获奖企业没有一家遭遇发展风险和危机。
永嘉县则以创建国家产业品牌示范区的机遇,强化泵阀产业的质量驱动能力供给,在永嘉建成了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国家阀门质检中心、省泵阀质检中心、浙江省泵阀行业协会、永嘉县泵阀行业协会、浙江省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阀标委止回阀和截止阀标准工作组等技术机构。发挥出汇聚专业人才服务产业研发功能,推动行业制定实施联盟标准拉高产业整体质量水平,推动永嘉泵阀产品从“通用型”向“中高端型”迈进。
- 京津冀联合发布国庆期间消费提示(2024-09-30)
- 甘肃多措并举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2024-09-30)
- 安徽六举措持续提升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水平(2024-09-30)
- “标准+认证”助力陕西精品高质量发展(2024-09-30)
- 安徽强化特殊食品经营环节行政指导(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