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市以质量强市创建活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连续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城国研智库发布《2018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湖北省大冶市再次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以下简称全国百强县)。这是大冶连续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大冶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和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大冶采矿炼铜,创造了辉耀千古的青铜文明。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跨区域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大冶境内兴办了20多家大中型厂矿企业,采掘金、铜、铁矿石,使大冶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
进入“十三五”时期,大冶市制定了“绿色百强”“3个大冶”(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一优三化”(坚持生态优先,国际化引领、高端化推动、品质化提升)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湖北领跑、中部率先、全国示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并将建设质量强市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和创新举措,在全市掀起了争创“质量强省示范市”的热潮。
近年来,大冶先后出台了《大冶市质量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大冶市创建湖北省质量强省示范市工作方案》《大冶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10多份规范性文件,从领导架构、战略规划、保证措施等多方面提供制度保证,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和以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四大质量为主体架构的质量发展体系。
“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核心的质量共治机制,是建设质量强市的首要前提和保证。”大冶市质量强市办公室主任、市质监局局长彭宏说,2017年,大冶市正式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5位副市长为副主任,44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高规格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今年初,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谋划、督促检查。为如期完成52项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市政府主要领导与30个科局14个乡镇“一把手”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质量强市创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和实行问责的重要依据,倒逼质量工作落实。
据了解,大力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制造业质量水平,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冶模式”的一大特色。作为重点产业集群,铝型材产业连续两年被列入省级质量提升示范区。2016年,大冶市首次出台《大冶市铝型材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方案》,重点开展铝型材产品标识标注专项整治。去年,该市再次组织专家对蓝华、晨茂、实美、金桥等重点企业开展现场质量诊断,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30多个。经过两年的质量提升,铝型材产业成功转型,生产企业发展到18家,生产线200多条,从业人员两万多人,产能达到80万吨以上,产值近120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两家,成为全市产值过百亿的重要支柱行业。
2017年,大冶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5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13.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2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增长7.2%。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又以总分湖北第一的优势,跃居“全国百强县”第86位,比去年上升两个位次,并首次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和“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成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城国研智库发布《2018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湖北省大冶市再次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以下简称全国百强县)。这是大冶连续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大冶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和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大冶采矿炼铜,创造了辉耀千古的青铜文明。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跨区域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大冶境内兴办了20多家大中型厂矿企业,采掘金、铜、铁矿石,使大冶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
进入“十三五”时期,大冶市制定了“绿色百强”“3个大冶”(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一优三化”(坚持生态优先,国际化引领、高端化推动、品质化提升)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湖北领跑、中部率先、全国示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并将建设质量强市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和创新举措,在全市掀起了争创“质量强省示范市”的热潮。
近年来,大冶先后出台了《大冶市质量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大冶市创建湖北省质量强省示范市工作方案》《大冶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10多份规范性文件,从领导架构、战略规划、保证措施等多方面提供制度保证,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和以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四大质量为主体架构的质量发展体系。
“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核心的质量共治机制,是建设质量强市的首要前提和保证。”大冶市质量强市办公室主任、市质监局局长彭宏说,2017年,大冶市正式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5位副市长为副主任,44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高规格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今年初,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谋划、督促检查。为如期完成52项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市政府主要领导与30个科局14个乡镇“一把手”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质量强市创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和实行问责的重要依据,倒逼质量工作落实。
据了解,大力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制造业质量水平,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冶模式”的一大特色。作为重点产业集群,铝型材产业连续两年被列入省级质量提升示范区。2016年,大冶市首次出台《大冶市铝型材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方案》,重点开展铝型材产品标识标注专项整治。去年,该市再次组织专家对蓝华、晨茂、实美、金桥等重点企业开展现场质量诊断,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30多个。经过两年的质量提升,铝型材产业成功转型,生产企业发展到18家,生产线200多条,从业人员两万多人,产能达到80万吨以上,产值近120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两家,成为全市产值过百亿的重要支柱行业。
2017年,大冶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5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13.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2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增长7.2%。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又以总分湖北第一的优势,跃居“全国百强县”第86位,比去年上升两个位次,并首次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和“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成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 京津冀发布节日价格行为告诫书(2024-09-15)
- 浙江开展七大质量活动共建质量强省(2024-09-15)
- 内蒙古出台实施意见创新监管执法模式(2024-09-15)
- 福建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三年行动(2024-09-15)
- 宁夏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显成效(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