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竞争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十三五”时期竞争环境建设综述
公平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创新的活力。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道“必答题”。回眸“十三五”,市场监管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强化合作,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构筑公平竞争“四梁八柱”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竞争性政策是实现公平竞争的基本制度。
这五年,市场监管“四梁八柱”性的重大制度相继建立,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得以确立,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作出重大修订,《电子商务法》等一批法律规章从无到有,填补了重要领域监管制度空白。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使用本地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大类),对购买认定产品的本市企业,按实际支付款项1%、给予补助,每年最高200万元。”
2020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认定,《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上述条款违反公平竞争。目前,该文件相关条款已被删除,其他内容不变。
“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就是要清理妨碍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和退出市场、违法违规实行歧视性优惠政策等‘拦路虎’,让市场主体活力加速释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自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2019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全覆盖。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及《实施指南》,通报2018年、2019年42项违规政策措施。
“十三五”时期,全国共清理各类政策措施文件189万件,修订废止文件近3万件,制度刚性约束力进一步强化。
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强化竞争政策实施的重要成果,而《反垄断法》是实施竞争政策最重要的核心工具。
市场监管总局完成《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制定发布《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印发《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起草《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指南》《企业境外反垄断指南》等指南,增强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对监管者立规矩,市场监管总局建立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制定出台《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听证暂行办法》及《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监督暂行规定》。
为规制新型扰乱竞争秩序行为,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反不正当竞争法》两次修订,配合做好《电子商务法》的起草、审议、出台等工作,推动《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修订。
围绕强化竞争政策顶层设计,市场监管总局完善市场总体竞争状况评估报告,开展航空、保险、原料药等多个行业市场竞争状况评估,起草强化竞争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行动,上海、海南等自贸区推开强化竞争政策试点工作,海南等地成立反垄断委员会、起草《公平竞争条例》,山东、广东等地完善强化竞争政策试点工作方案。
实现公正监管高效执法
激发市场活力和公正监管相辅相成,没有公正的监管,就没有市场公平竞争。
这五年,高效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体系初步建立,经营者集中审查实现全链条监管,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得到遏制,商业银行、转供电等领域价格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强化,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明显减少。
2018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三家冰醋酸原料药企达成垄断协议行为开出1283万元的罚单。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查处3家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经销企业垄断案,罚没款共计3.255亿元。
不止原料药,市场监管总局强化供水、供电、燃气、殡葬、银行、港口、软件、通信等民生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在“保健”市场、互联网、医药等领域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围绕促进市场竞争环境持续优化,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的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对不正当竞争热点问题治理。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查处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等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对瑞幸咖啡45家涉案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查办市场垄断案件127件,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7.63万件,收到经营者集中申报1796件、立案1645件、审结1674件。
为打通降价红利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2019年两次部署全国涉企收费专项治理,重点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等进行抽查,共计检查涉企收费单位1.9万家,查处违规涉企收费21.29亿元。
市场监管部门最大限度减少欺诈、制假售假等行为,连续多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铁拳”“清风”等行动,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仅2018年,市场监管部门就查处了侵权假冒案件21.5万件。
“只有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才能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遵纪守法的企业不吃亏,加快市场优胜劣汰。”北京诚济制药研发部总经理童丰深有感触地说。
加强合作优化竞争环境
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指出:“竞争是提升效率、推广技术和创新的最强大的动力。加强竞争就要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五年,市场监管总局加强竞争执法国际合作,推动各地完善竞争性地方法规及相关工作,助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竞争秩序更加优化。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的营商环境排序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个经济体之列。
作为该报告在中国主要监测城市之一,上海统计权重占55%。从2017年开始,上海一手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推出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改革举措,一手明晰企业经营合规准则,出台全国首部修改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明确经营者主体责任,对经营者进行事前指引。第三方测评显示,上海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在85%以上。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十三五”期间,市场监管总局深化国际交流,与法国、英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相关企业代表就知识产权保护举行会谈。与欧盟共同举办中欧竞争政策对话,与美国、欧盟、俄罗斯等32个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美国、欧盟等司法辖区竞争机构就拜耳收购孟山都等重大跨国并购案加强执法协作。积极参加反垄断国际会议,为加强全球反垄断执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场监管部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开展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切实提高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能力,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公平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创新的活力。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道“必答题”。回眸“十三五”,市场监管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强化合作,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构筑公平竞争“四梁八柱”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竞争性政策是实现公平竞争的基本制度。
这五年,市场监管“四梁八柱”性的重大制度相继建立,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得以确立,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作出重大修订,《电子商务法》等一批法律规章从无到有,填补了重要领域监管制度空白。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使用本地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大类),对购买认定产品的本市企业,按实际支付款项1%、给予补助,每年最高200万元。”
2020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认定,《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上述条款违反公平竞争。目前,该文件相关条款已被删除,其他内容不变。
“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就是要清理妨碍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和退出市场、违法违规实行歧视性优惠政策等‘拦路虎’,让市场主体活力加速释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自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2019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全覆盖。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及《实施指南》,通报2018年、2019年42项违规政策措施。
“十三五”时期,全国共清理各类政策措施文件189万件,修订废止文件近3万件,制度刚性约束力进一步强化。
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强化竞争政策实施的重要成果,而《反垄断法》是实施竞争政策最重要的核心工具。
市场监管总局完成《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制定发布《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印发《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起草《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指南》《企业境外反垄断指南》等指南,增强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对监管者立规矩,市场监管总局建立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制定出台《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听证暂行办法》及《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监督暂行规定》。
为规制新型扰乱竞争秩序行为,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反不正当竞争法》两次修订,配合做好《电子商务法》的起草、审议、出台等工作,推动《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修订。
围绕强化竞争政策顶层设计,市场监管总局完善市场总体竞争状况评估报告,开展航空、保险、原料药等多个行业市场竞争状况评估,起草强化竞争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行动,上海、海南等自贸区推开强化竞争政策试点工作,海南等地成立反垄断委员会、起草《公平竞争条例》,山东、广东等地完善强化竞争政策试点工作方案。
实现公正监管高效执法
激发市场活力和公正监管相辅相成,没有公正的监管,就没有市场公平竞争。
这五年,高效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体系初步建立,经营者集中审查实现全链条监管,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得到遏制,商业银行、转供电等领域价格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强化,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明显减少。
2018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三家冰醋酸原料药企达成垄断协议行为开出1283万元的罚单。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查处3家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经销企业垄断案,罚没款共计3.255亿元。
不止原料药,市场监管总局强化供水、供电、燃气、殡葬、银行、港口、软件、通信等民生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在“保健”市场、互联网、医药等领域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围绕促进市场竞争环境持续优化,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的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对不正当竞争热点问题治理。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查处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等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对瑞幸咖啡45家涉案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查办市场垄断案件127件,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7.63万件,收到经营者集中申报1796件、立案1645件、审结1674件。
为打通降价红利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2019年两次部署全国涉企收费专项治理,重点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等进行抽查,共计检查涉企收费单位1.9万家,查处违规涉企收费21.29亿元。
市场监管部门最大限度减少欺诈、制假售假等行为,连续多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铁拳”“清风”等行动,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仅2018年,市场监管部门就查处了侵权假冒案件21.5万件。
“只有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才能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遵纪守法的企业不吃亏,加快市场优胜劣汰。”北京诚济制药研发部总经理童丰深有感触地说。
加强合作优化竞争环境
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指出:“竞争是提升效率、推广技术和创新的最强大的动力。加强竞争就要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五年,市场监管总局加强竞争执法国际合作,推动各地完善竞争性地方法规及相关工作,助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竞争秩序更加优化。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的营商环境排序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个经济体之列。
作为该报告在中国主要监测城市之一,上海统计权重占55%。从2017年开始,上海一手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推出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改革举措,一手明晰企业经营合规准则,出台全国首部修改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明确经营者主体责任,对经营者进行事前指引。第三方测评显示,上海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在85%以上。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十三五”期间,市场监管总局深化国际交流,与法国、英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相关企业代表就知识产权保护举行会谈。与欧盟共同举办中欧竞争政策对话,与美国、欧盟、俄罗斯等32个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美国、欧盟等司法辖区竞争机构就拜耳收购孟山都等重大跨国并购案加强执法协作。积极参加反垄断国际会议,为加强全球反垄断执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场监管部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开展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切实提高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能力,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13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11月开始实施将为引领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持(2024-11-02)
- 中国与斯洛伐克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2024-11-02)
-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2024-11-02)
- 我国与澳新签署有机产品合作互认协议(2024-11-02)
- 孟扬率团访问英国、意大利、阿联酋(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