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整治重点 整治帮扶并举 我国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6月4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计发现涉及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标志、未经批准在境内从事认证活动、认证活动不规范等问题线索1049条,立案调查涉嫌违法案件128起,发布境内外机构非法从事认证活动警示通报268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现场帮扶口罩企业15224家、防护服企业996家。通过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和服务企业举措,防疫用品领域存在的认证乱象得到初步遏制,认证服务品质和效率明显提升,认证工作保障产品质量和便利对外贸易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明确整治重点全系统立即行动
规范防疫物资出口认证,事关国家信誉和国际形象,事关外交外贸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4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一手抓监管整治,一手抓帮扶服务,坚决维护中国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家信誉。其后,市场监管系统立即行动,迅速贯彻落实。4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整治重点为“伪造、冒用、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未经批准擅自在我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的违法行为,认证机构认证活动不规范的问题,认证价格违法问题”。4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视频会,向全系统进行动员部署。
认证行业积极响应,落实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召开相关认证机构参加的座谈会,明确公开认证信息、自查认证证书、严把认证质量、做好认证服务4项具体要求,督促认证机构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认证行为,提升认证有效性和服务质量。建立每日督办制度,狠抓工作落实,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每天上报工作动态,推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同时,要求具有分包欧盟CE认证业务资质的国内认证机构,即时报送欧盟公告机构颁发给国内防疫用品生产企业的CE证书相关信息,及时掌握出口认证情况。
整治帮扶并举
促进质量提升和顺利出口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切实规范认证市场秩序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认证等国际市场准入方面的困难,促进防疫物资质量提升和顺利出口。
深入排查问题,迅速查办案件。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主动排查、企业反映、12315投诉举报、网络舆情监测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并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在符合法定程序及时效的前提下从严从快查处违法案件
开展帮扶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企业不了解国外市场准入要求和认证机构资质信息、排队办理认证等困难,市场监管部门采取3项帮扶措施。一是先后发布3版“防疫用品国外市场准入要求信息指南”,动态更新欧盟CE、美国FDA等市场准入要求,公布具有欧盟CE、ISO13485医疗器械管理体系认证资质的机构名录,指导企业及时获取准确信息。二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举办多场政策宣贯、线上培训、认证服务对接等活动,讲解国外准入要求和出口认证流程,指导企业依规办理认证。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举办欧盟CE标志、美国FDA注册线上培训,吸引1300余人次参加学习;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挥“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资源优势,为995家企业组织10场认证服务对接会。三是认证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开通出口认证“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认证服务。针对“企业排队办理CE认证”的现象,要求国内具有CE业务分包资质的认证机构加强与境外欧盟公告机构的沟通协调,提高发证效率。
开展实地调研,加强督促指导。为推动专项整治和帮扶企业落到实处,总局派出6个调研组,分别对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防疫用品出口量较大、认证领域问题较为突出的省市开展督导调研,走访企业50家,听取专题汇报18次,召开座谈会20次,督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帮助防疫用品企业解决生产出口难题。
4项措施并举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服务企业的各项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通过发布信息指南、开展政策解读、组织咨询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正确了解欧盟CE、美国FDA等国外市场准入要求、认证程序和机构资质等信息,尤其是辨别美国FDA注册、欧盟CE标志“自我声明”与认证的区别,指导企业正确选择合格评定方式,避免因误导遭受损失。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下,企业已基本了解防疫用品出口要求,不再盲目委托无资质机构办理“认证”。
规范认证市场秩序。通过打击违法行为、公布合法机构信息,有力遏制了境内外无资质机构开展的违法认证活动;针对ECM、ICR等境外机构无欧盟公告资质出具无效CE证书发布警示通报,遏制了境外不良机构对国内企业的欺诈行为;针对百度、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提供虚假认证广告信息等违规现象责令排查整治,对87条违规广告、2375个商品链接及6103件商品作下线处理,净化了网络环境。
提升认证服务能力。针对企业出口认证需求旺盛,有关认证机构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增强专业服务能力,提升认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解决了服务能力不足、认证周期偏长等困难。比如,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推出个人防护口罩快速检测方案,产品通过检测获得符合性声明后即可出口至德国,办理流程缩短至两周。
完善认证监管制度。针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认证监管中反映出的问题,完善了认证监管规范,如认证机构信息公开义务、承担境外机构分包业务要求、商业网络平台认证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监管制度缺陷,提升了应急状态下认证监管能力。
截至6月4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计发现涉及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标志、未经批准在境内从事认证活动、认证活动不规范等问题线索1049条,立案调查涉嫌违法案件128起,发布境内外机构非法从事认证活动警示通报268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现场帮扶口罩企业15224家、防护服企业996家。通过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和服务企业举措,防疫用品领域存在的认证乱象得到初步遏制,认证服务品质和效率明显提升,认证工作保障产品质量和便利对外贸易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明确整治重点全系统立即行动
规范防疫物资出口认证,事关国家信誉和国际形象,事关外交外贸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4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一手抓监管整治,一手抓帮扶服务,坚决维护中国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家信誉。其后,市场监管系统立即行动,迅速贯彻落实。4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整治重点为“伪造、冒用、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未经批准擅自在我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的违法行为,认证机构认证活动不规范的问题,认证价格违法问题”。4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视频会,向全系统进行动员部署。
认证行业积极响应,落实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召开相关认证机构参加的座谈会,明确公开认证信息、自查认证证书、严把认证质量、做好认证服务4项具体要求,督促认证机构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认证行为,提升认证有效性和服务质量。建立每日督办制度,狠抓工作落实,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每天上报工作动态,推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同时,要求具有分包欧盟CE认证业务资质的国内认证机构,即时报送欧盟公告机构颁发给国内防疫用品生产企业的CE证书相关信息,及时掌握出口认证情况。
整治帮扶并举
促进质量提升和顺利出口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切实规范认证市场秩序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认证等国际市场准入方面的困难,促进防疫物资质量提升和顺利出口。
深入排查问题,迅速查办案件。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主动排查、企业反映、12315投诉举报、网络舆情监测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并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在符合法定程序及时效的前提下从严从快查处违法案件
开展帮扶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企业不了解国外市场准入要求和认证机构资质信息、排队办理认证等困难,市场监管部门采取3项帮扶措施。一是先后发布3版“防疫用品国外市场准入要求信息指南”,动态更新欧盟CE、美国FDA等市场准入要求,公布具有欧盟CE、ISO13485医疗器械管理体系认证资质的机构名录,指导企业及时获取准确信息。二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举办多场政策宣贯、线上培训、认证服务对接等活动,讲解国外准入要求和出口认证流程,指导企业依规办理认证。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举办欧盟CE标志、美国FDA注册线上培训,吸引1300余人次参加学习;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挥“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资源优势,为995家企业组织10场认证服务对接会。三是认证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开通出口认证“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认证服务。针对“企业排队办理CE认证”的现象,要求国内具有CE业务分包资质的认证机构加强与境外欧盟公告机构的沟通协调,提高发证效率。
开展实地调研,加强督促指导。为推动专项整治和帮扶企业落到实处,总局派出6个调研组,分别对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防疫用品出口量较大、认证领域问题较为突出的省市开展督导调研,走访企业50家,听取专题汇报18次,召开座谈会20次,督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帮助防疫用品企业解决生产出口难题。
4项措施并举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服务企业的各项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通过发布信息指南、开展政策解读、组织咨询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正确了解欧盟CE、美国FDA等国外市场准入要求、认证程序和机构资质等信息,尤其是辨别美国FDA注册、欧盟CE标志“自我声明”与认证的区别,指导企业正确选择合格评定方式,避免因误导遭受损失。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下,企业已基本了解防疫用品出口要求,不再盲目委托无资质机构办理“认证”。
规范认证市场秩序。通过打击违法行为、公布合法机构信息,有力遏制了境内外无资质机构开展的违法认证活动;针对ECM、ICR等境外机构无欧盟公告资质出具无效CE证书发布警示通报,遏制了境外不良机构对国内企业的欺诈行为;针对百度、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提供虚假认证广告信息等违规现象责令排查整治,对87条违规广告、2375个商品链接及6103件商品作下线处理,净化了网络环境。
提升认证服务能力。针对企业出口认证需求旺盛,有关认证机构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增强专业服务能力,提升认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解决了服务能力不足、认证周期偏长等困难。比如,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推出个人防护口罩快速检测方案,产品通过检测获得符合性声明后即可出口至德国,办理流程缩短至两周。
完善认证监管制度。针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认证监管中反映出的问题,完善了认证监管规范,如认证机构信息公开义务、承担境外机构分包业务要求、商业网络平台认证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监管制度缺陷,提升了应急状态下认证监管能力。
- 市场监管总局试点委托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质效稳步提升(2024-10-22)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业态新模式食品安全行政指导会(2024-10-22)
- 技术联动专家联审!两部门合力推动特殊食品行业创新发展(2024-10-22)
- 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第二次推进会召开(2024-10-20)
- 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交流推进会在京召开(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