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行为可认定为“哄抬价格”?内蒙古出台《指导意见》
2020年2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经营者销售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防护防疫用品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认定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经营者销售同品种商品,超过2020年1月19日前(含当日,下同)最后一次实际交易的进销差价率的;在2020年1月19日前,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防护防疫用品未实际销售或者实际交易情况无法查证的,进销差价率超过20%的;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在2020年1月19日前未实际销售或者实际交易情况无法查证的,经营者在购进成本基础上大幅提高价格对外销售,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综合考虑经营者的实际经营状况、主观恶性和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结合实际具体认定。
《意见》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价格监管效率,灵敏高效反应,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哄抬价格、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要通过提醒告诫、约谈警示、政策宣讲等方式,加强对经营者的引导,促进价格自律。要畅通12315投诉举报热线,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本意见自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终止之日停止执行。
2020年2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经营者销售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防护防疫用品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认定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经营者销售同品种商品,超过2020年1月19日前(含当日,下同)最后一次实际交易的进销差价率的;在2020年1月19日前,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防护防疫用品未实际销售或者实际交易情况无法查证的,进销差价率超过20%的;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在2020年1月19日前未实际销售或者实际交易情况无法查证的,经营者在购进成本基础上大幅提高价格对外销售,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综合考虑经营者的实际经营状况、主观恶性和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结合实际具体认定。
《意见》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价格监管效率,灵敏高效反应,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哄抬价格、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要通过提醒告诫、约谈警示、政策宣讲等方式,加强对经营者的引导,促进价格自律。要畅通12315投诉举报热线,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本意见自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终止之日停止执行。
- 13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11月开始实施将为引领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持(2024-11-02)
- 中国与斯洛伐克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2024-11-02)
-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2024-11-02)
- 我国与澳新签署有机产品合作互认协议(2024-11-02)
- 孟扬率团访问英国、意大利、阿联酋(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