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防控 全链条对接 市场监管部门部署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
强化“人”“物”同防、加强疫情监测……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加强冷链食品管理与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已部署各地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努力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在国内市场的风险防控。
随着冬季来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南,部署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货物源头管控、生产经营过程防控和从业人员防护等。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开展市场风险排查。天津、山东等9省(市)报出进口冷链食品检出核酸阳性情况或涉疫食品流入相关情况后,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对核酸阳性食品同批次产品开展全面排查,督促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立即下架停售、专区封存相关食品,查清涉疫食品来源、去向、库存及相关数量,严格按照《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处置指南》规定进行处置,及时向相关省份通报涉疫食品流向信息,同时积极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定期对食品冷链从业人员、环境场所等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该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研发了“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时对接各地追溯系统,快速确定产品流通路径和影响范围,提升排查处置效率,为疫情防控争取主动。总局部署各地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推动北京、浙江、广东等10个省份建立省级追溯平台,实现与总局平台的数据对接,覆盖三文鱼、冻虾、牛肉等重点品类。会同海关部门完善信息共享、数据对接机制,努力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强化“人”“物”同防、加强疫情监测……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加强冷链食品管理与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已部署各地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努力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在国内市场的风险防控。
随着冬季来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南,部署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货物源头管控、生产经营过程防控和从业人员防护等。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开展市场风险排查。天津、山东等9省(市)报出进口冷链食品检出核酸阳性情况或涉疫食品流入相关情况后,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对核酸阳性食品同批次产品开展全面排查,督促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立即下架停售、专区封存相关食品,查清涉疫食品来源、去向、库存及相关数量,严格按照《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处置指南》规定进行处置,及时向相关省份通报涉疫食品流向信息,同时积极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定期对食品冷链从业人员、环境场所等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该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研发了“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时对接各地追溯系统,快速确定产品流通路径和影响范围,提升排查处置效率,为疫情防控争取主动。总局部署各地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推动北京、浙江、广东等10个省份建立省级追溯平台,实现与总局平台的数据对接,覆盖三文鱼、冻虾、牛肉等重点品类。会同海关部门完善信息共享、数据对接机制,努力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 13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11月开始实施将为引领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持(2024-11-02)
- 中国与斯洛伐克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2024-11-02)
-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2024-11-02)
- 我国与澳新签署有机产品合作互认协议(2024-11-02)
- 孟扬率团访问英国、意大利、阿联酋(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