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添加剂选择安全小食品
随着消费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也日益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食用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为指导消费,让消费者了解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四类食品中含人工合成甜味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正确选择和食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北京、广州、天津三大城市购买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四类食品,样品共127个,涉及68个厂家、70个品牌,检测项目为食品中含有的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等4种人工合成甜味剂以及苯甲酸、山梨酸等2种防腐剂。比较试验的测试工作由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研究中心完成。甜蜜素测试采用GB13112-91《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方法》中气相色谱法测定;糖精钠、安赛蜜、甜味素、苯甲酸、山梨酸等测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的方法同时进行测定。
■认识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的质量和档次,保持原料乃至成品的新鲜度,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新食品和改善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食品添加剂中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甜味剂的产生热量少,对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患者十分有利,又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因此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糖精钠是最早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300~500倍,后味微苦,它不参加人体代谢,以原形从尿中排出体外。甜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对于大多数人讲,甜蜜素不参与人体代谢,只有少数人可将其代谢。目前国际上对于糖精钠、甜蜜素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我国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可限量使用。安赛蜜的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它也不参与人体代谢,通过试验,没有发现其不良结果。甜味素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因其代谢产物含有苯丙氨酸,对苯酮尿症患者不利,使用时必须明确标出含有苯丙氨酸,我国对甜味素的使用没有做限量规定。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属于酸性防腐剂,用于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存期。山梨酸及其盐类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防腐剂,它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参与人体正常代谢,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毒性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是苯甲酸的5倍。苯甲酸及其盐类由于有累积中毒现象,使用已越来越受到限制。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食用限量规定
关于所测6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我国GB2760-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其增补中规定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四类食品的最高限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了日许量(ADI值)(具体限量见表1)。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是由世界权威食品添加剂专家以个人身份参加,以纯科学的立场对世界各国所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的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制定的食品添加剂法典是在JECFA评价推荐的基础上进行审议和认可的。所以JECFA的规定虽没有法规的作用,但其数据具有权威性。ADI值的定义为:依据人体体重,终身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它是国内外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
表1:6种添加剂国家限量及ADI值 添加剂食品 名称 类别 糖精钠(g/kg) 甜蜜素(g/kg) 安赛蜜(g/kg) 甜味素(g/kg) 苯甲酸(钠)(g/kg) 山梨酸(钾)(g/kg)碳酸饮料 0.15 0.65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0.2 0.2 果汁(味)型饮料 0.15 0.65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0 0.5 蜜饯 0.15 1.0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0.5 0.5 1.5① 8.0③ 5.0② 果冻 ——④ 0.65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0.5 八宝粥 —— ——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 ADI⑤(mg/kg ) 5 11 15 40 5 25
备注:
① 表示糖精钠在芒果干、无花果干为1.5g/kg 。
② 表示糖精钠在话李、话杏、话梅、陈皮、甘草橄榄、甘草金桔中为5.0g/kg。
③ 表示甜蜜素在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中为8.0g/kg。
④ 表中“——”表示此添加剂在该类食品中尚未批准使用。
⑤ 表示ADI是FAO/WHO规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单位mk/kg为每天每公 斤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
标签标注方面,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中规定:食品配料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标出,并使用GB2760-96规定的产品名称和种类名称,甜味剂、防腐剂应标明具体名称。其中甜味剂应标为:“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甜味素)”、“乙酰黄胺酸钾(安赛蜜)”;防腐剂应标为:“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GB2760-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第2号修改中又明确规定,添加甜味素的食品在其标签上应标明:“甜味素(含苯丙氨酸)”。
■四类样品实测结果逐个点
1、果冻,三成多样品甜蜜素过量。本次试验抽取果冻样品19种,共计7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2)。有9个样品使用甜味剂,均为甜蜜素,占样品总数的47.4%。有7个样品甜蜜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甜蜜素含量在970~1250mg/kg范围,国家规定甜蜜素的使用限量为650mg/kg。使用防腐剂的样品有9个,均为山梨酸。防腐剂的使用均符合国标。有7个果冻样品使用了甜味剂——甜蜜素,但产品标签未做标注。 重点提示:果冻的消费者多数为儿童,因此甜味剂和防腐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厂家应在品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其用量或不添加。另外人们在购买时,应选择不含或少含甜味剂和防腐剂的产品。例如,果冻中含甜蜜素为1257.66mg/kg,一个30公斤体重的儿童每天最多可以吃260克,如果按一个果冻20克计,那么最多只能吃13个,其摄入量就达到了ADI值。从营养价值讲,果冻中多使用各种人工合成添加剂,营养成分很少,儿童不宜多吃。
2、八宝粥,违规大量使用甜蜜素。八宝粥样品共21种,涉及17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3)。检出3个样品含有甜味剂——甜蜜素,占样品总数的14.3%,在八宝粥中甜味剂糖精钠和甜蜜素未被批准使用,国家规定只允许添加安赛蜜和甜味素。在抽测的八宝粥样品中未检出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这2种防腐剂。 21个八宝粥样品中有6个在标注方面存在问题,其中3个样品使用了国家未批使用甜蜜素,但未标注;另有3个样品标注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甜蜜素和安赛蜜,但未测出。被测样品中甜蜜素最高含量为1342.78mg/kg ,如果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一天吃2听(按350克每听计)这样的八宝粥,则每公斤体重的摄入量为15.7mg/天,将超过甜蜜素ADI值4.7mg。
3、饮料,多数样品含有添加剂。本次比较试验抽取的饮料样品有碳酸饮料和果汁(味)型饮料两种,样品共计52种,30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4、表5)。 52个样品中,有30个样品使用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甜蜜素使用最多有20个,占样品总数的38.5%;使用糖精钠的有7个;使用安赛蜜的有1个;使用甜味素的有2个;还有1个样品同时使用糖精钠和甜蜜素两种甜味剂。四种甜味剂在用量方面,有8个样品的甜蜜素含量高于国家标准。抽测样品中有21个添加了防腐剂苯甲酸钠,占样品总数的40.0%;有9个样品添加了防腐剂山梨酸钾,占样品总数的17.3%。两种防腐剂的使用都符合国家标准。抽测的样品在标注方面问题较多,有28个样品甜味剂标注有问题,占样品总数的53.8%,其中13个样品使用了甜味剂但未标注,12个样品甜味剂名称标注不准确,3个样品标明含有甜味剂但未测出。被测样品中防腐剂标注存在问题的有14个,占样品总数的26.9%,其中8个样品使用了防腐剂但未标注,6个样品的防腐剂标注与测试结果不符。 重点提示:测试结果显示,饮料中有71%的样品使用了人工合成甜味剂和防腐剂,消费者在购买和应用是应加以选择。在我国,果汁(味)型饮料国家规定其防腐剂的限量高于含气的碳酸饮料,这样可能导致果汁(味)饮料中防腐剂含量比碳酸饮料高,饮用要适量。
4、蜜饯,甜味剂、防腐剂使用普遍,超量惊人。本次比较试验共购买蜜饯样品35种,涉及22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6)。样品中只使用糖精钠和甜蜜素两种甜味剂,有27个样品使用了甜味剂,占被检样品总数的77.8%。抽查样品中有25个样品添加了防腐剂,占样品总数的72.2%。抽测的蜜饯样品中,甜蜜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最低值8000mg/kg的样品有15个,占被测样品的41.7%。样品中甜蜜素最高达44125.67mg/kg,超量惊人。按联合国卫生组织对甜蜜素规定的日许量(ADI为11mg/kg)计算,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人每天最多只能吃此蜜饯15克(0.3两)就达到了ADI值规定的量,不可再摄入其它含甜蜜素的食品,否则对人体健康会不利,对于体重为30公斤的儿童来讲,此产品的最高摄入量仅为7克(0.14两),因此选择这样的产品,很容易导致甜蜜素的日摄入量超过安全线,儿童不宜食用。有一个样品糖精钠含量超过5000mg/kg,但糖精钠的ADI值仅为5mg/kg。有10个蜜饯样品使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山梨酸钾的使用均符合国家标准。蜜饯样品在标签标注方面问题较多。甜味剂标注共有26个样品存在问题,占样品总数的75%,其中有13个样品使用了甜味剂但未标注,有12个样品甜味剂标注不准确,有1个样品标明有疑问句但未检出。防腐剂有18个样品存在问题,占样品总数的52.8%,其中15个样品使用防腐剂但未标出,有3个样品标注的防腐剂与测试结果不符。
蜜饯类食品表现突出的是;1、大量使用甜蜜素。2、普遍使用防腐剂苯甲酸钠。甜蜜素的成本虽略高于糖精钠,但其口感较好,另外,据企业反映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在对甜味剂的检测方面,重点检测糖精钠,多数情况下对甜蜜素含量不做检测,造成生产厂家超量使用甜蜜素,有些产品可谓无限制使用,这样对于不知情的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苯甲酸钠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看中其成本低廉,但苯甲酸与山梨酸相比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大,欧盟国家禁止将其用于儿童食品中,日本对于进口食品中的苯甲酸含量也严格限制,有的甚至禁止使用。 重点提示:蜜饯类食品大量使用甜蜜素,普遍使用防腐剂。广大消费者应少吃蜜饯,尤其是话梅、陈皮类蜜饯,其甜味剂含量较高。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宜吃蜜饯类食品。
■四类产品比较,蜜饯类产品问题最多。
按商品分析,比较试验涉及的四类商品中,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存在问题较多的是蜜饯类食品,其次是饮料和果冻类,八宝粥情况较好。存在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甜味剂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甜蜜素,蜜饯类食品表现尤为突出,有36%的蜜饯测试样品,甜蜜素含量的试验结果超过10000mg/kg。四类样品中防腐剂超过国家标准的只有蜜饯,其30%的样品超标。测试的6种人工合成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毒性试验仍在进行研究,因此任何过量或超范围试验都有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另一类问题是标签标注问题,错误的标注或不标注都是对消费者安全权和知悉权的侵害,标签问题归纳有以下3点:⑴ 试验测出样品含有人工合成某些添加剂,但样品的标签中没有标注。⑵ 样品标签标明的添加剂与试验结果不符,有些样品防腐剂标注为“山梨酸钾”,实测却为苯甲酸钠,山梨酸的日许量(ADI值)是苯甲酸的5倍,如此标注将对长期喜爱吃此产品的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⑶ 添加剂的名称标注错误或不规范,或标注不准确,错误的标注如“糖蜜素”、“甜味料”或标明是A却添加B,不规范标注如“蛋白糖”,不准确标注指只标注“甜味剂”而不标明使用哪种甜味剂。
■企业反馈,质量管理问题多。
本次比较试验收到就许多生产厂家的反馈意见,企业出于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就本身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解释和说明。对于添加剂使用超标情况,企业反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⑴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不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⑵ 设备原因,致使搅拌不均匀。⑶ 生产厂家没有及时了解到原料质量的改变,延用原有工艺配方。产品标签标注问题主要原因有:⑴ 商标标签印制错误。⑵ 国家规定出台后,企业为减少损失,延用旧商标。有3家公司—北冰洋饮料公司、东莞安可食品公司、汕头富味食品公司提供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使用的批文。⑶由于生产厂家不知原料改变,没有及时更改商标标签。来函的21家企业表示接受中消协的监督,今后将严把原料关,认真执行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随着消费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也日益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食用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为指导消费,让消费者了解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四类食品中含人工合成甜味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正确选择和食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北京、广州、天津三大城市购买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四类食品,样品共127个,涉及68个厂家、70个品牌,检测项目为食品中含有的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等4种人工合成甜味剂以及苯甲酸、山梨酸等2种防腐剂。比较试验的测试工作由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研究中心完成。甜蜜素测试采用GB13112-91《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方法》中气相色谱法测定;糖精钠、安赛蜜、甜味素、苯甲酸、山梨酸等测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的方法同时进行测定。
■认识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的质量和档次,保持原料乃至成品的新鲜度,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新食品和改善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食品添加剂中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甜味剂的产生热量少,对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患者十分有利,又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因此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糖精钠是最早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300~500倍,后味微苦,它不参加人体代谢,以原形从尿中排出体外。甜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对于大多数人讲,甜蜜素不参与人体代谢,只有少数人可将其代谢。目前国际上对于糖精钠、甜蜜素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我国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可限量使用。安赛蜜的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它也不参与人体代谢,通过试验,没有发现其不良结果。甜味素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因其代谢产物含有苯丙氨酸,对苯酮尿症患者不利,使用时必须明确标出含有苯丙氨酸,我国对甜味素的使用没有做限量规定。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属于酸性防腐剂,用于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存期。山梨酸及其盐类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防腐剂,它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参与人体正常代谢,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毒性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是苯甲酸的5倍。苯甲酸及其盐类由于有累积中毒现象,使用已越来越受到限制。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食用限量规定
关于所测6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我国GB2760-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其增补中规定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四类食品的最高限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了日许量(ADI值)(具体限量见表1)。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是由世界权威食品添加剂专家以个人身份参加,以纯科学的立场对世界各国所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的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制定的食品添加剂法典是在JECFA评价推荐的基础上进行审议和认可的。所以JECFA的规定虽没有法规的作用,但其数据具有权威性。ADI值的定义为:依据人体体重,终身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它是国内外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
表1:6种添加剂国家限量及ADI值 添加剂食品 名称 类别 糖精钠(g/kg) 甜蜜素(g/kg) 安赛蜜(g/kg) 甜味素(g/kg) 苯甲酸(钠)(g/kg) 山梨酸(钾)(g/kg)碳酸饮料 0.15 0.65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0.2 0.2 果汁(味)型饮料 0.15 0.65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0 0.5 蜜饯 0.15 1.0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0.5 0.5 1.5① 8.0③ 5.0② 果冻 ——④ 0.65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0.5 八宝粥 —— —— 0.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 ADI⑤(mg/kg ) 5 11 15 40 5 25
备注:
① 表示糖精钠在芒果干、无花果干为1.5g/kg 。
② 表示糖精钠在话李、话杏、话梅、陈皮、甘草橄榄、甘草金桔中为5.0g/kg。
③ 表示甜蜜素在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中为8.0g/kg。
④ 表中“——”表示此添加剂在该类食品中尚未批准使用。
⑤ 表示ADI是FAO/WHO规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单位mk/kg为每天每公 斤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
标签标注方面,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中规定:食品配料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标出,并使用GB2760-96规定的产品名称和种类名称,甜味剂、防腐剂应标明具体名称。其中甜味剂应标为:“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甜味素)”、“乙酰黄胺酸钾(安赛蜜)”;防腐剂应标为:“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GB2760-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第2号修改中又明确规定,添加甜味素的食品在其标签上应标明:“甜味素(含苯丙氨酸)”。
■四类样品实测结果逐个点
1、果冻,三成多样品甜蜜素过量。本次试验抽取果冻样品19种,共计7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2)。有9个样品使用甜味剂,均为甜蜜素,占样品总数的47.4%。有7个样品甜蜜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甜蜜素含量在970~1250mg/kg范围,国家规定甜蜜素的使用限量为650mg/kg。使用防腐剂的样品有9个,均为山梨酸。防腐剂的使用均符合国标。有7个果冻样品使用了甜味剂——甜蜜素,但产品标签未做标注。 重点提示:果冻的消费者多数为儿童,因此甜味剂和防腐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厂家应在品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其用量或不添加。另外人们在购买时,应选择不含或少含甜味剂和防腐剂的产品。例如,果冻中含甜蜜素为1257.66mg/kg,一个30公斤体重的儿童每天最多可以吃260克,如果按一个果冻20克计,那么最多只能吃13个,其摄入量就达到了ADI值。从营养价值讲,果冻中多使用各种人工合成添加剂,营养成分很少,儿童不宜多吃。
2、八宝粥,违规大量使用甜蜜素。八宝粥样品共21种,涉及17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3)。检出3个样品含有甜味剂——甜蜜素,占样品总数的14.3%,在八宝粥中甜味剂糖精钠和甜蜜素未被批准使用,国家规定只允许添加安赛蜜和甜味素。在抽测的八宝粥样品中未检出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这2种防腐剂。 21个八宝粥样品中有6个在标注方面存在问题,其中3个样品使用了国家未批使用甜蜜素,但未标注;另有3个样品标注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甜蜜素和安赛蜜,但未测出。被测样品中甜蜜素最高含量为1342.78mg/kg ,如果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一天吃2听(按350克每听计)这样的八宝粥,则每公斤体重的摄入量为15.7mg/天,将超过甜蜜素ADI值4.7mg。
3、饮料,多数样品含有添加剂。本次比较试验抽取的饮料样品有碳酸饮料和果汁(味)型饮料两种,样品共计52种,30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4、表5)。 52个样品中,有30个样品使用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甜蜜素使用最多有20个,占样品总数的38.5%;使用糖精钠的有7个;使用安赛蜜的有1个;使用甜味素的有2个;还有1个样品同时使用糖精钠和甜蜜素两种甜味剂。四种甜味剂在用量方面,有8个样品的甜蜜素含量高于国家标准。抽测样品中有21个添加了防腐剂苯甲酸钠,占样品总数的40.0%;有9个样品添加了防腐剂山梨酸钾,占样品总数的17.3%。两种防腐剂的使用都符合国家标准。抽测的样品在标注方面问题较多,有28个样品甜味剂标注有问题,占样品总数的53.8%,其中13个样品使用了甜味剂但未标注,12个样品甜味剂名称标注不准确,3个样品标明含有甜味剂但未测出。被测样品中防腐剂标注存在问题的有14个,占样品总数的26.9%,其中8个样品使用了防腐剂但未标注,6个样品的防腐剂标注与测试结果不符。 重点提示:测试结果显示,饮料中有71%的样品使用了人工合成甜味剂和防腐剂,消费者在购买和应用是应加以选择。在我国,果汁(味)型饮料国家规定其防腐剂的限量高于含气的碳酸饮料,这样可能导致果汁(味)饮料中防腐剂含量比碳酸饮料高,饮用要适量。
4、蜜饯,甜味剂、防腐剂使用普遍,超量惊人。本次比较试验共购买蜜饯样品35种,涉及22个品牌(样品情况详见表6)。样品中只使用糖精钠和甜蜜素两种甜味剂,有27个样品使用了甜味剂,占被检样品总数的77.8%。抽查样品中有25个样品添加了防腐剂,占样品总数的72.2%。抽测的蜜饯样品中,甜蜜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最低值8000mg/kg的样品有15个,占被测样品的41.7%。样品中甜蜜素最高达44125.67mg/kg,超量惊人。按联合国卫生组织对甜蜜素规定的日许量(ADI为11mg/kg)计算,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人每天最多只能吃此蜜饯15克(0.3两)就达到了ADI值规定的量,不可再摄入其它含甜蜜素的食品,否则对人体健康会不利,对于体重为30公斤的儿童来讲,此产品的最高摄入量仅为7克(0.14两),因此选择这样的产品,很容易导致甜蜜素的日摄入量超过安全线,儿童不宜食用。有一个样品糖精钠含量超过5000mg/kg,但糖精钠的ADI值仅为5mg/kg。有10个蜜饯样品使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山梨酸钾的使用均符合国家标准。蜜饯样品在标签标注方面问题较多。甜味剂标注共有26个样品存在问题,占样品总数的75%,其中有13个样品使用了甜味剂但未标注,有12个样品甜味剂标注不准确,有1个样品标明有疑问句但未检出。防腐剂有18个样品存在问题,占样品总数的52.8%,其中15个样品使用防腐剂但未标出,有3个样品标注的防腐剂与测试结果不符。
蜜饯类食品表现突出的是;1、大量使用甜蜜素。2、普遍使用防腐剂苯甲酸钠。甜蜜素的成本虽略高于糖精钠,但其口感较好,另外,据企业反映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在对甜味剂的检测方面,重点检测糖精钠,多数情况下对甜蜜素含量不做检测,造成生产厂家超量使用甜蜜素,有些产品可谓无限制使用,这样对于不知情的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苯甲酸钠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看中其成本低廉,但苯甲酸与山梨酸相比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大,欧盟国家禁止将其用于儿童食品中,日本对于进口食品中的苯甲酸含量也严格限制,有的甚至禁止使用。 重点提示:蜜饯类食品大量使用甜蜜素,普遍使用防腐剂。广大消费者应少吃蜜饯,尤其是话梅、陈皮类蜜饯,其甜味剂含量较高。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宜吃蜜饯类食品。
■四类产品比较,蜜饯类产品问题最多。
按商品分析,比较试验涉及的四类商品中,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存在问题较多的是蜜饯类食品,其次是饮料和果冻类,八宝粥情况较好。存在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甜味剂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甜蜜素,蜜饯类食品表现尤为突出,有36%的蜜饯测试样品,甜蜜素含量的试验结果超过10000mg/kg。四类样品中防腐剂超过国家标准的只有蜜饯,其30%的样品超标。测试的6种人工合成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毒性试验仍在进行研究,因此任何过量或超范围试验都有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另一类问题是标签标注问题,错误的标注或不标注都是对消费者安全权和知悉权的侵害,标签问题归纳有以下3点:⑴ 试验测出样品含有人工合成某些添加剂,但样品的标签中没有标注。⑵ 样品标签标明的添加剂与试验结果不符,有些样品防腐剂标注为“山梨酸钾”,实测却为苯甲酸钠,山梨酸的日许量(ADI值)是苯甲酸的5倍,如此标注将对长期喜爱吃此产品的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⑶ 添加剂的名称标注错误或不规范,或标注不准确,错误的标注如“糖蜜素”、“甜味料”或标明是A却添加B,不规范标注如“蛋白糖”,不准确标注指只标注“甜味剂”而不标明使用哪种甜味剂。
■企业反馈,质量管理问题多。
本次比较试验收到就许多生产厂家的反馈意见,企业出于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就本身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解释和说明。对于添加剂使用超标情况,企业反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⑴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不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⑵ 设备原因,致使搅拌不均匀。⑶ 生产厂家没有及时了解到原料质量的改变,延用原有工艺配方。产品标签标注问题主要原因有:⑴ 商标标签印制错误。⑵ 国家规定出台后,企业为减少损失,延用旧商标。有3家公司—北冰洋饮料公司、东莞安可食品公司、汕头富味食品公司提供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使用的批文。⑶由于生产厂家不知原料改变,没有及时更改商标标签。来函的21家企业表示接受中消协的监督,今后将严把原料关,认真执行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 “头”等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头盔“新国标”实施情况市场调查(2023-07-28)
- 游泳圈市场监管亟待加强(2023-07-25)
-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召开全省专利导航工作座谈会(2021-07-02)
- 北京朝阳: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治理(2021-07-02)
- 福建举办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公开承诺(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