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指南

预付式消费暗藏风险 当心陷阱“卡”住你

2016年02月23日 14:18 信息来源:http://xiaofei.nen.com.cn/system/2016/02/23/018887052.shtml

在健身中心交了定金,店突然关门了;在理发店充值了会员卡,理发店关门了;在美容店买了好几个套餐卡,没做几次,店就关门了……近年来,随着预付式消费的盛行,这种消费方式带来的纠纷也屡见不鲜。而这种看似价廉物美的消费并非个个“明明白白”、“货真价实”,有的甚至暗藏陷阱。

那么,预付式消费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预付式消费成消费投诉高发地

去年8月,曾报道过市民杨小姐花了350元在世纪城二期附近的一个洗车店办了12次的洗车卡,刚用了4次,再去洗车店洗车的时候,发现已经人去房空,连洗车店的牌子也摘掉了。洗车店老板“跑路”,让其办理的预付卡成了一张不能兑现的废卡。

而2016年年初,承德某健身中心突然无法正常营业,引来上千健身会员质疑。办理的会员卡和私教课就这么没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预付式消费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所有的消费投诉类别中,涉及到会员卡、优惠卡的投诉大部分集中在餐饮、美容、理发、健身、干洗等行业,尤以美容、理发行业居多,多数以事先隐瞒消费内容等形式诱导消费者办理会员卡,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或者商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以停业或转产等借口‘跑路’或是‘停止优惠服务’,这就使得许多消费者持有的会员卡余额打了水漂。”市消协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预存卡消费暗藏风险需谨慎

美容美发的VIP预存卡、饭店的打折卡、商场购物的积分卡……在这个“凭卡消费”的时代,市民们打开钱包,各种形式的会员卡填满了人们的钱包,而预存卡是馅饼还是陷阱,市民对此褒贬不一。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健身、美发、洗衣等多个经营场所发现,预存卡的金额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其中,美甲、饮品等小店预存金额较少,健身、美容及商场等预存金额较多。同时,积分卡、消费卡、会员卡、代金券等预存形式也五花八门。

“它既有利于商家提前回笼资金、锁定客户,也能让消费者省去每次交付现金的麻烦并得到价格上的优惠。但是,预付费式消费具有单方风险性,经营者集中获取了权利而分散地承担义务,处于极为优势的地位,而消费者是以分散的方式获得权利,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对预付卡消费一向谨慎的吴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对于预付式消费,市民刘宇在我 市某影城消费时也遭到了尴尬境遇:“过年期间和家人一起去看电影,当划卡的时候被告知所持有的会员卡余额不足,需要继续充值才能享受会员价,充值金额必须为200元及200元的整数倍,且卡中余额不予退还。”为了不影响过年的情绪,刘宇也没多理论就被动地充值了。

“有的商家往往把预付款消费和普通消费的价钱拉得很大,所以不少消费者都会选择预付款消费。因为预付款消费具有‘先给钱后消费’特点,一旦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维权就会陷入被动。”采访中,曾吃过预付式消费亏的田女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然而,随着预付式消费纠纷的不断增多,市民在预付式消费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谨防自己被欺诈?对此,市消协的工作人员提醒,在办理会员卡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信誉良好的、管理规范的商家,不要贪图便宜,需要预付款时,要理性消费,不要一次性充值太多,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会员卡类型。

除此之外,办理预存卡时,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认真阅读合同内容,了解清楚相关的优惠事项及办卡后相关事宜,并以书面形式写清楚,以便事后维权使用。如果权益受到侵害,必要时可以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