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指南

淮北消协发布“三提醒” 年后“抄底”要留心

2016年02月18日 15:40 信息来源:http://xiaofei.nen.com.cn/system/2016/02/18/018874210.shtml

春节虽然已经过去,假期消费高潮却依然持续,不少市民选择在节后“抄底”消费,餐饮、购物、娱乐等领域的商家也已经在为元宵节做热身了。日前,市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消费时多留个心眼,应看清“红包”“优惠券”等促销规则,建议广大消费者安全、科学、理性、绿色消费。

理性面对商家促销

商场、购物中心利用假期消费高峰期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令消费者眼花缭乱。常用的促销方式是“购物满多少送多少劵”,消费者在遇到此类活动时一定要看好赠劵的使用金额、范围、日期,避免产生纠纷。一些不良商家,采取“先升后降”“许诺不兑”等手段进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也有一些折扣误导、循环消费等消费陷阱,建议消费者理智参与促销活动,避免受误导而冲动购物;还要考虑清楚是否真正需要此类商品或服务,切莫因赠品盲目购物。

在超市选购食品时,应注意查看商家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注意食品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书,是否标有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主要成分、保质期限、QS标志等;在选购肉禽水产等生鲜食品时,应“察颜观色”,看食品颜色是否有异常,闻产品是否有异味。不要贪图便宜在路边摊或者叫卖摊贩手上购买食品,要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连锁超市进行购买。食品不宜一次性置办太多,以免吃不完导致食品变质,造成浪费。

谨慎选择“微商”购物平台

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微信等购物平台,有着价格低、便捷高效等诸多优点,吸引了广大“网购一族”。

据统计,网络购物投诉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微信等移动购物平台,存在不少问题:产品质量无保障;通过朋友圈传播,具有一定隐蔽性和封闭性,维权取证难;虚假宣传多,责任难以界定;销售商没有固定地址,相关信息不详。消费者网购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得到及时处理,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无法提供销售商名称、地址等有效信息。建议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尽量选择信誉较好、证照齐全的大型电商平台,要核实商家地址、保存电子单据票号、聊天记录等信息,方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购车时定金保险问清楚

新年伊始,不少市民都会携家带口地逛逛4S店,选一辆爱车作为新的一年出行工具。限于商家资金问题,一些消费者在没有现车情况下,就需要支付定金订购车辆,对车型、配置、颜色方面难以做到完全了解。市消协提醒大家,在预付定金时,一定要注意“订金”和“定金”之分。“定金”在法律意义上具有担保作用,金额一般不超过总价款的20%。如果消费者违约则无权要求商家返还定金;如果商家违约,则必须依法双倍返还。若是“订金”,具有预付款作用,当合同不能履约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

关于车险的问题,4S店不能强制消费者购买车险。因此,消费者在跟商家谈优惠条件时,应该问清楚车险是否在本店购买。如无涉及,消费者只需支付裸车价格即可。对于移库费、检测费用等莫须有的费用,消费者一定要询问清楚才可支付车款。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