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指南

景区“圈路”收费是变相宰客 引游客不满直呼价高

2016年01月19日 08:56 信息来源:http://xiaofei.nen.com.cn/system/2016/01/18/018796710.shtml

售票点离景区10公里远,还需付观光车费45元……近日在广西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游客要在10公里外的新游客中心购买门票,还需花费45元转乘观光车前往景区,引起游客的不满,直呼价格高、不方便。

论起售票点与景区的距离,10公里几乎可以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游客多花的45元观光车费,也堪称是景区收费中的“奇葩”。买了门票后,还得在路上多花“冤枉钱”,如此“圈路”收费,简直是变相宰客。

如今,提起旅游,人们最害怕的是陷阱、是圈套,然而,景区收费的“高智商”,总是让你“防不胜防”。这不,广西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就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新招:售票点设在10公里外,前往景区还得花45元车费,着实有一种让人“挨宰”的感觉。如果不是被媒体曝光,或许还会有更多人挨宰,但如今该景区已经“广而告之、臭名远扬”,游客数量大幅减少,而最大损失则是口碑下降,这真是得不偿失。

健康的景区,离不开游客口碑,更离不开规范管理。一个景区如果管理不规范、收费不合理,必然自毁声誉,难以健康发展。就拿广西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来说,景区观光车收费是未经当地物价局审批、核准的,同时门票销售与观光车票销售,是由两家公司分别运营的,这种模式难免会导致双方发生利益纠纷。门票销售方当然希望售票点离景区近些,才能防止游客抱怨甚至拂袖而去;观光车票销售方肯定不乐意游客“走两步就到景区”,不然观光票还咋卖?两个运营方之间争斗较劲的结果,以后者的胜利告终,但这种胜利是以“牺牲”游客的游玩体验度和满意度为代价的,对景区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个景区,两家公司共同运营,往往会出现利益纠纷,且唯一的售票点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最终受伤的是游客。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在处理与企业的关系中存在管理混乱。一方面,当地政府未能权衡各方关系,使两家公司出现利益纠葛;另一方面,负责观光车运营的公司,在尚未依法设立时,就投入运营,折射出当地政府监管“失职”。由此可见,景区“圈路”收费不仅是急功近利,也折射出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监管的漏洞。

利益交叉,监管混乱,是旅游发展的大忌。当下,一些地方政府将旅游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但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钻进钱眼”。对此,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协调好经营实体的利益关系,防止收费“打假”现象和短视的投资行为。同时,作为景区,理应把重点放在提升顾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而多余的10公里路程、45元车费,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因此,当地景区和旅游管理部门,应该知错即改,取消多余路程和收费,重新设置售票点。至于售票点设在哪,应主要考虑游客方便,而不能为了收费“方便”。

作为公共资源的景区,再怎么开发也不能丢弃管理的规范性、收费的合理性。政府如果急功近利,任由某些运营方将景区变成“圈钱”之所,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此,各地都应引以为戒,加强对景区管理和收费的督导,防止出现侵害游客利益、影响景区声誉的行为,否则就可能因此自毁前程。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