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双12”了 “双11”的水分为何需中消协披露
马上就是“双12”了,网购价格大战又将到来。然而,协会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却令人惊讶。这份报告是对94款“双11”网购商品的价格跟踪情况报告,比较了它们在“双11”当天、11月18日和12月5日等三个时间节点的售价,发现其中32款仍能以不高于“双11”价格购买。也就是说,虽然消费者忍受了通宵熬夜的抢货、忍受了慢如蜗牛的送货,拿到手的商品很可能一分钱便宜也没占到。
“超三分之一商品打折有水分”,如此报告结果,就像戳穿了一个美丽的网购肥皂泡,应验了那个早被指出的事实:一些电商平台“清仓价”“限时抢购”“史无前例,仅此一天”“血拼24小时”“逆天低价”“‘双11’最省钱”的价格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夸之后对消费者的误导,或者只是某种价格制定上的“偷梁换柱”,一切不过是为了吸引网购者。不过回望中消协报告的新闻,更令人惊诧的是:为什么“双11”网购的水分需要中消协来披露?
今年“双11”前,国家发改委曾发布提醒书,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要求商家在网络上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同实体店一样,自觉依法明码标价。同时,禁止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20多家国内知名网络交易平台,更是和130多位网店经营者共同签名,承诺“诚信守法经营,不售假不刷单”。
提醒书发布后,集体的签名与承诺后,仍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网购商品打折有水分,这首先说明的自然是对网购多重监管的失效。但审视中消协给出的调查报告,值得反思之处不止于此。那些看起来眼花缭乱的价格宣传形式,在外界监管不力之外,它为什么能够年复一年地延续下来?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其实在于网购者的不理性。虽然明知一些价格促销存在问题,但部分网购者依旧遏制不住血拼的冲动。但购买失去理性,商品打折有水分的现象自然就会重复上演。
这是不难被厘清的事实:如果说,中消协主动发布“双11”网购价格水分报告,是履行自身职责,那么它也是某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网购监管力量一直乏力,而且部分消费者也存在盲目购买心理。恰缘于此,对于一则中消协给出“双11”网购价格水分报告的新闻,需要从中窥见某种网购价格之乱,更需看到如影随形的监管缺位,以及消费者不理性。这是报告中全部的真相,也是必须直面和改变的现实。
马上就是“双12”了,网购价格大战又将到来。然而,协会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却令人惊讶。这份报告是对94款“双11”网购商品的价格跟踪情况报告,比较了它们在“双11”当天、11月18日和12月5日等三个时间节点的售价,发现其中32款仍能以不高于“双11”价格购买。也就是说,虽然消费者忍受了通宵熬夜的抢货、忍受了慢如蜗牛的送货,拿到手的商品很可能一分钱便宜也没占到。
“超三分之一商品打折有水分”,如此报告结果,就像戳穿了一个美丽的网购肥皂泡,应验了那个早被指出的事实:一些电商平台“清仓价”“限时抢购”“史无前例,仅此一天”“血拼24小时”“逆天低价”“‘双11’最省钱”的价格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夸之后对消费者的误导,或者只是某种价格制定上的“偷梁换柱”,一切不过是为了吸引网购者。不过回望中消协报告的新闻,更令人惊诧的是:为什么“双11”网购的水分需要中消协来披露?
今年“双11”前,国家发改委曾发布提醒书,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要求商家在网络上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同实体店一样,自觉依法明码标价。同时,禁止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20多家国内知名网络交易平台,更是和130多位网店经营者共同签名,承诺“诚信守法经营,不售假不刷单”。
提醒书发布后,集体的签名与承诺后,仍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网购商品打折有水分,这首先说明的自然是对网购多重监管的失效。但审视中消协给出的调查报告,值得反思之处不止于此。那些看起来眼花缭乱的价格宣传形式,在外界监管不力之外,它为什么能够年复一年地延续下来?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其实在于网购者的不理性。虽然明知一些价格促销存在问题,但部分网购者依旧遏制不住血拼的冲动。但购买失去理性,商品打折有水分的现象自然就会重复上演。
这是不难被厘清的事实:如果说,中消协主动发布“双11”网购价格水分报告,是履行自身职责,那么它也是某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网购监管力量一直乏力,而且部分消费者也存在盲目购买心理。恰缘于此,对于一则中消协给出“双11”网购价格水分报告的新闻,需要从中窥见某种网购价格之乱,更需看到如影随形的监管缺位,以及消费者不理性。这是报告中全部的真相,也是必须直面和改变的现实。
- 聚焦“双11”•提品质促消费 | 警惕“买买买”消费陷阱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避坑”指…(2024-11-01)
- “免费领养宠物”涉嫌捆绑消费(2024-10-29)
- 选购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电子门锁(2024-10-10)
- 书包: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开学季·学生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一(2024-09-04)
- 茶饮甜品频现跨界营销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要“流量”更要“留量”(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