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指南

肉制品致癌风波后还能愉快地吃肉吗 应该理性看待

2015年10月28日 15:55 信息来源:http://xiaofei.nen.com.cn/system/2015/10/28/018559643.shtml

专家:大可不必从此“皈依”素食,但要注意荤素搭配

问:加工肉制品致癌依据何在

答:或许含已知致癌物亚硝胺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与饮食学教授汤姆·桑德斯解释说,部分加工肉制品经过了亚硝酸盐处理,以防肉毒杆菌滋生,这种肉类或许含有亚硝胺,这是已知的致癌物。

英国雷丁大学食品营养学专家冈特·屈恩勒也指出,大多数加工肉制品都会经过腌制处理,腌制配料中所含的亚硝酸盐能在肠道中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它们能与DNA发生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形成。亚硝胺还会引发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模式,这种现象在很多大肠癌病例中能观察到。

问:致癌说法怎么看几率多大

答:会增加风险,不说明严重程度

此结论一出,很多人不禁心中问号连连:吃肉究竟有多危险?摄入多少肉会致癌?致癌几率又有多大?对此,权威机构和各国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表示将致癌物的风险分为“致癌、致癌可能性较高、可能致癌、致癌程度不确定和可能不致癌”5个级别。这一等级划分是根据某种物质增加人体患癌风险的证据确凿程度来定的。对其致癌能力有确凿证据的物质会被列入“致癌物”类别,证明该物质确实会增加人类患癌风险,但不表示其致癌能力的大小。

英国食品研究所营养学研究员伊恩·约翰逊说,加工肉致癌的结论或许与肉类加工时使用的配料有关,配料中的某些物质符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有关致癌物的定义。此次研究反映的是证明致癌现象的证据具有何种可信度,并不说明致癌风险的严重程度。吃肉带来的大肠癌风险与吸烟带来的肺癌风险相比,前者要小很多。

因此,虽然香烟、石棉、砒霜与加工肉制品同属致癌物,但并不说明它们的致癌风险同样高。要知道,酒精饮料、咸鱼、槟榔和太阳辐射也都在这个致癌榜单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说,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4万人因过度摄入加工肉制品而死于癌症,而每年由吸烟、饮酒和空气污染致癌并死亡者分别为100万、60万和20万人。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戴维·施皮格尔霍尔特解释说,这一调查结论的影响范围还需更深入地分析。通常来讲,每100人里约有6人会得大肠癌,如果这100人一生中每天都吃约含50克培根的三明治,那么依据这份调查报告,他们中会有额外18%的人得大肠癌,也就是说从100人中的大肠癌患者增加到约7人而已。

问:难道要像戒烟一样戒肉吗

答:大可不必,但要注意均衡饮食

参照新研究结论,人们是否该如“戒烟”一样“戒肉”呢?人类从远古时期进化至今,所形成的饮食习惯是适应自然和满足自身需要的结果。专家认为,人们大可不必因为那些结论就不沾肉。事实上,注重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肉类,才是积极可取的态度。

法国心脏病专家、营养学家弗雷德里克·萨尔德曼对当地媒体说,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引发癌症风险与摄入量、吃肉频率、烹饪方法及配菜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人们仍然可以继续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但要注意不要频繁、过量地吃,并在合理摄入肉类的同时佐以大量蔬菜,借助蔬菜中的有益成分促进食物种类均衡。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与饮食学教授汤姆·桑德斯说,红肉是血红素铁、锌、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一个人每天进食30克肉就足以补充身体所需。因此,可考虑将吃红肉次数降到每周1至2次,且尽可能避免吃含大量肥肉的肉制品。

在牛津大学教授蒂姆·基看来,尝试在晚餐时吃鱼而不是香肠,或午餐吃沙拉而不是熏肉三明治都是更健康的选择。研究者们还呼吁,多吃水果蔬菜、减少肉类整体摄入量并增加鸡肉、鱼肉等白肉在肉食消费中的比例,不仅有益于自身健康,还有助减少家畜养殖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保护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据新华社

北京时间10月26日晚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一份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并将生鲜红肉,即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肉列为仅次于前者的“致癌可能性较高”食物。这是否意味着火腿肠、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就不能吃了?难道无肉不欢的朋友们真得从此“皈依”素食?专家认为应该理性看待。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