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何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2年,中国的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88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3.08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尽管当前可以把“手机超越台式电脑”这一节点定义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但是,它并不意味着手机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全部,甚至,它可能只是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构成部分。手机甚至都不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为什么?因为移动上网终端越来越多样化,这里说的这些终端当然不仅仅是平板电脑,而是目前炙手可热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能会引爆一场终端革命。目前我们可看到的可穿戴智能终端包括:
智能眼镜——以谷歌眼睛为代表,改变了信息展示的终端形式,我们不必一定要拿一个显示屏在手上了;
智能手表——苹果的iWATCH尚未见真容,甚至尚无官方信息,但是已经炒得沸沸扬扬了。无论如何,智能手表一定会成为未来可穿戴式设备家族的重要一员;
智能健康跟踪设备——尽管还没有太知名的,但是这些设备已然如春天到来般开始遍地发芽。目前,这些设备还只是具有运动辅助功能,未来有可能增加健康监测与管理功能。
上述这些设备,将极大程度地替代手机,而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有些人可能会说:交互呢?命令识别呢?总要让智能设备识别我们的需求吧。那就再看看我们如何和互联网交互。我们从传统互联网的输入法开始——
输入,一定要键盘输入吗?一定要手写输入吗?不一定,语音输入正在兴起,二维码、条码识别等正在兴起,图片识别的技术正在不断获得突破,甚至姿势识别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以,输入法也不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除了主动输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被动的交互。比如我们的位置信息、比如健康设备跟踪到的身体状况信息。这些信息会根据用户的隐私设置,在用户许可的范围内与服务器交互,帮助服务器了解我们以及我们的需求。
举个例子,可能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将近中午,你走到小吃街的一个餐馆门前,看着餐馆的招牌,按了下左手手表上的一个按钮,想查查这个餐馆的特色。你的眼镜上配备的屏幕会提醒你,这家的菜偏咸,你血脂偏高,不建议选择这家。同时,系统还会告诉你隔壁有一家清淡的菜馆,你可以考虑选择。
这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典型的生活类应用。这个服务整合了前面提到的几个智能设备,同时,还整合了隐藏在后台的大数据、云计算、搜索技术。但是在这个案例里面,显然没有手机什么事。
举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手机和输入法在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形态中,可能都会失去入口地位。那么谁是掌握了用户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关键角色呢?操作系统!当然,操作系统只是记录你的需求和行为,真正满足你需求,依靠的则是在云端的大数据技术和海量的信息资源。
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谷歌的布局有多可怕——基于越来越广泛的安卓操作系统,你的行为都将在谷歌面前一览无余,而谷歌的搜索则基于你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利用其云端的大数据技术,为你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未来你将更加离不开谷歌。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2年,中国的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88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3.08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尽管当前可以把“手机超越台式电脑”这一节点定义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但是,它并不意味着手机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全部,甚至,它可能只是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构成部分。手机甚至都不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为什么?因为移动上网终端越来越多样化,这里说的这些终端当然不仅仅是平板电脑,而是目前炙手可热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能会引爆一场终端革命。目前我们可看到的可穿戴智能终端包括:
智能眼镜——以谷歌眼睛为代表,改变了信息展示的终端形式,我们不必一定要拿一个显示屏在手上了;
智能手表——苹果的iWATCH尚未见真容,甚至尚无官方信息,但是已经炒得沸沸扬扬了。无论如何,智能手表一定会成为未来可穿戴式设备家族的重要一员;
智能健康跟踪设备——尽管还没有太知名的,但是这些设备已然如春天到来般开始遍地发芽。目前,这些设备还只是具有运动辅助功能,未来有可能增加健康监测与管理功能。
上述这些设备,将极大程度地替代手机,而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有些人可能会说:交互呢?命令识别呢?总要让智能设备识别我们的需求吧。那就再看看我们如何和互联网交互。我们从传统互联网的输入法开始——
输入,一定要键盘输入吗?一定要手写输入吗?不一定,语音输入正在兴起,二维码、条码识别等正在兴起,图片识别的技术正在不断获得突破,甚至姿势识别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以,输入法也不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除了主动输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被动的交互。比如我们的位置信息、比如健康设备跟踪到的身体状况信息。这些信息会根据用户的隐私设置,在用户许可的范围内与服务器交互,帮助服务器了解我们以及我们的需求。
举个例子,可能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将近中午,你走到小吃街的一个餐馆门前,看着餐馆的招牌,按了下左手手表上的一个按钮,想查查这个餐馆的特色。你的眼镜上配备的屏幕会提醒你,这家的菜偏咸,你血脂偏高,不建议选择这家。同时,系统还会告诉你隔壁有一家清淡的菜馆,你可以考虑选择。
这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典型的生活类应用。这个服务整合了前面提到的几个智能设备,同时,还整合了隐藏在后台的大数据、云计算、搜索技术。但是在这个案例里面,显然没有手机什么事。
举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手机和输入法在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形态中,可能都会失去入口地位。那么谁是掌握了用户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关键角色呢?操作系统!当然,操作系统只是记录你的需求和行为,真正满足你需求,依靠的则是在云端的大数据技术和海量的信息资源。
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谷歌的布局有多可怕——基于越来越广泛的安卓操作系统,你的行为都将在谷歌面前一览无余,而谷歌的搜索则基于你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利用其云端的大数据技术,为你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未来你将更加离不开谷歌。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
- 以旧换新带动数码产品消费增长(2024-10-25)
- 夸大宣传无异于饮鸩止渴(2024-10-23)
- 9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交车环节成为销售和售后弱项(2024-10-22)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