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莫让伪科技产品行世惑人

2019年06月04日 10:27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9-06/04/content_7180905.htm

有媒体报道,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以量子技术为卖点的瓶装水,号称“一杯下去力大无穷”“一个月下来糖尿病康复80%”。这种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量子水”,有许多可疑之处——治疗作用天马行空,商品无生产许可证,专利号无从查询,产品原理说不清,而且质量安全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其实,市面上炒作量子概念忽悠人的产品不止“量子水”一种。在淘宝搜索“量子”一词,可以发现许多“量子+”产品:量子项链、量子烟盒、量子眼镜、量子车膜、量子防辐射手机贴、量子超能量碗……这些产品虽门类不同,却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量子加持,功能强大;二是科技背书,价格不菲。然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表示,量子技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精密探测,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市场所见“量子+”产品都是忽悠大众的概念炒作,这些宣传都是假的,与量子科学无半点关系。

除了“量子+”产品,市场上还曾经出现许多炒作高科技概念的伪科技产品。像什么以“石墨烯保暖内衣”为代表的“石墨烯+”系列,以“暗物质洗发水”为代表的“暗物质+”系列,以“远红外内衣”为代表的“红外线+”系列等。有媒体做过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1.3%的受访者感觉现在伪科技产品太多,86.3%的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伪科技产品忽悠过。调查中,58.8%的受访者认为,市场上之所以出现大量伪科技产品,主要原因是大众缺乏科学素养。

中国科学院教授李大光认为,人们因不懂而轻信伪科学的东西,实质上是科学文化认知出了问题。当前,国人科学素养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大,民众科学素养水平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这也使得中老年人群成为伪科技产品的最大目标。这一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基于年龄和身体状况问题,对养生保健逐渐重视,但囿于知识结构陈旧且更新换代慢,对现代科技进展并不了解,容易被“新科技名词+治病保健”的产品吸引迷惑。除此之外,中老年消费群体还有一个“不懂”,即不懂法,缺少维权意识。他们买了伪科技产品发现被骗后,也多出于怕人笑话的心理不愿声张,自认倒霉。

商家无良,受众无知,这让忽悠变得非常容易,但要把产品推入市场骗钱,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法律存空白、监管有漏洞。事实上,空白和漏洞只要想找,总是有的。我们知道,市场上的产品翻新非常快,天然具有一定“滞后性”的标准往往跟不上节奏。比如现在市场可以见到的蒸脸机、超声波美容仪等美容小家电产品,有些商家宣传称其产品拥有“纳米技术”“光波功能”等,可以做到美容护肤、抵抗衰老。这种明显带有忽悠属性的产品却并不好管。原因是目前我国尚无针对该类产品的标准规范,只能用现行的或普通的标准进行一般性(安全性、物理性能等)检测,无法就功能性进行判定。正是由于缺少标准,监管部门就难以对这类产品进行有效检测监管,即使明知企业对产品功能的宣传存在忽悠成分,也因缺少执法依据而无法对其进行惩处。

要改变伪科技产品行世惑人的局面,指望商家良心发现,主动收敛,恐怕并不现实,而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辨识能力,亦非短期可以见效。从根本上看,最关键也最直接管用的办法,还是要法规标准说话。要根据市场变化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标准,填补空白,堵住漏洞。同时加强监管,把市场的每个环节盯紧盯死,不给玩概念炒作、虚假宣传的商家留下可乘之机。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