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功能变成忽悠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发布的功能性服装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所检的48个品牌125个批次服装中有32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25.6%。其中,在32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明示功能性项目不合格的有26批次,涉及透气/透湿、吸湿性、防(渗)水性、防(沾)水性、防紫外性等10类不合格项目。不合格产品不乏阿迪达斯(Adidas)、耐克(Nike)、李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近年来,功能服装检出不合格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表明,关于功能性服装的很多宣传都是有水分的,有些甚至就是“大忽悠”。不过,这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功能服装,有些功能服装还是有实实在在功效的。比如抗紫外线服装。此类服装通常是在面料中加入防晒助剂,能够隔离紫外线。还有一些较高档的防紫外线服装是利用功能性纤维对紫外线的反射用来防止紫外线透过服装损害人体皮肤。
即使是真的具有某种功能,但企业生产的功能性服装也可能被认定不合格。防紫外线服装主要是针对长波紫外线UVA。根据我国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要求,防紫外线服装必须满足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UVA透射率T(UVA)AV<5%。监管部门抽查发现,许多企业此类产品根本达不到标准要求。上海工商部门此次抽查就检出2个批次产品防紫外线不合格。
而在多次不合格名单中,一些国际大牌成为“常客”,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一些功能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与国外的测试方法存在差异,品牌的质量指标要求也与国内产品标准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如果国际品牌仍然固守其传统的质量要求和评判标准,就可能出现产品无法满足中国相关标准的情况。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国外也有类似的民谚,道理很简单——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这个“乡”,不要老是强调自家的“俗”,而是要了解并遵守中国的法规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产品被认定不合格,造成品牌声誉和经济损失。
当然,更多不合格问题则是在功能性上玩概念、搞花活。事实上,功能服装领域出现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并非现在才有,而是伴随这一市场领域而生,并日渐突出。前些年保暖内衣市场还刮起一阵“远红外”风,一些厂家还打出“远红外可以保健身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宣传语。其实,这种保暖内衣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所谓保健功能多是厂家附加的。事实上,大多数带有高科技元素的保暖内衣,其实只是概念性产品,是厂商的营销噱头。普通的纯棉保暖内衣保暖性可能相对差一点,但与“远红外”型保暖内衣相比,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还要更安全一些。
很多商家过度宣传功能服装,主要是因为厂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只看到这个行业的利润,却忘了这个市场还要依法经营。而市场存在诸多乱象,也与监管不到位有关——最明显表现就是标准缺失。目前,不少服装品牌都推出了防风、保温、保湿等功能性产品,但目前这些产品大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只能用普通纺织品标准,对安全性和外观、物理性能进行检测时,无法涉及功能性标准。而正是由于缺少标准,监管部门就无法对这类服装进行检测,即使明知企业对产品功能的宣传存在忽悠成分,也因缺少执法依据而难以对其进行惩处。
找到症结,也就便于对症下药了。治理功能服装市场乱象,必须首先要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而企业要想在该领域站住脚,就要在遵守法规标准的前提下,花本钱、搞创新、练真功,光耍嘴皮子忽悠人是不行的。要是耍过头了,一直打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擦边球,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发布的功能性服装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所检的48个品牌125个批次服装中有32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25.6%。其中,在32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明示功能性项目不合格的有26批次,涉及透气/透湿、吸湿性、防(渗)水性、防(沾)水性、防紫外性等10类不合格项目。不合格产品不乏阿迪达斯(Adidas)、耐克(Nike)、李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近年来,功能服装检出不合格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表明,关于功能性服装的很多宣传都是有水分的,有些甚至就是“大忽悠”。不过,这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功能服装,有些功能服装还是有实实在在功效的。比如抗紫外线服装。此类服装通常是在面料中加入防晒助剂,能够隔离紫外线。还有一些较高档的防紫外线服装是利用功能性纤维对紫外线的反射用来防止紫外线透过服装损害人体皮肤。
即使是真的具有某种功能,但企业生产的功能性服装也可能被认定不合格。防紫外线服装主要是针对长波紫外线UVA。根据我国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要求,防紫外线服装必须满足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UVA透射率T(UVA)AV<5%。监管部门抽查发现,许多企业此类产品根本达不到标准要求。上海工商部门此次抽查就检出2个批次产品防紫外线不合格。
而在多次不合格名单中,一些国际大牌成为“常客”,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一些功能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与国外的测试方法存在差异,品牌的质量指标要求也与国内产品标准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如果国际品牌仍然固守其传统的质量要求和评判标准,就可能出现产品无法满足中国相关标准的情况。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国外也有类似的民谚,道理很简单——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这个“乡”,不要老是强调自家的“俗”,而是要了解并遵守中国的法规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产品被认定不合格,造成品牌声誉和经济损失。
当然,更多不合格问题则是在功能性上玩概念、搞花活。事实上,功能服装领域出现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并非现在才有,而是伴随这一市场领域而生,并日渐突出。前些年保暖内衣市场还刮起一阵“远红外”风,一些厂家还打出“远红外可以保健身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宣传语。其实,这种保暖内衣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所谓保健功能多是厂家附加的。事实上,大多数带有高科技元素的保暖内衣,其实只是概念性产品,是厂商的营销噱头。普通的纯棉保暖内衣保暖性可能相对差一点,但与“远红外”型保暖内衣相比,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还要更安全一些。
很多商家过度宣传功能服装,主要是因为厂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只看到这个行业的利润,却忘了这个市场还要依法经营。而市场存在诸多乱象,也与监管不到位有关——最明显表现就是标准缺失。目前,不少服装品牌都推出了防风、保温、保湿等功能性产品,但目前这些产品大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只能用普通纺织品标准,对安全性和外观、物理性能进行检测时,无法涉及功能性标准。而正是由于缺少标准,监管部门就无法对这类服装进行检测,即使明知企业对产品功能的宣传存在忽悠成分,也因缺少执法依据而难以对其进行惩处。
找到症结,也就便于对症下药了。治理功能服装市场乱象,必须首先要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而企业要想在该领域站住脚,就要在遵守法规标准的前提下,花本钱、搞创新、练真功,光耍嘴皮子忽悠人是不行的。要是耍过头了,一直打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擦边球,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