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不仅要“有得玩”更要“玩得好”

2018年10月10日 09:17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69259.html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结束,各项统计数据也再次印证了中国人对旅游的热爱。据初步统计,10月1日至7日18时,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6.16亿人次,其中,全国铁路累计旅客发送人数预计达9898.2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0%;道路旅客运输量达到4.92亿人次,同比基本持平;主要地区水路客运量完成1316万人次,同比下降1.26%;民航运输旅客人数达1222.7万人次,同比增长8.7%。

国庆节出行人数有增无减,带来的是旅游市场的兴旺与消费市场的红火。2018年国庆假期,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上报和提供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12301全国旅游咨询投诉平台共收到投诉736件,同比下降9.25%。此外,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5%。今年“十一”黄金周前4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2亿人次,同比增长8.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8.1%,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旅游产品受到欢迎。

尽管大家在网上调侃“旅游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但是“世界那么大”,更多的人“想去看看”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也至于今年国庆节期间出现了增设“暑期黄金周”的呼声,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旅游市场的旺盛需求。可以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是我国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第一大国内旅游国、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在经济规模上,我国已经是世界旅游大国,但还不是旅游强国。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球第17位,与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旅游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层出不穷的旅游负面新闻也在提示我们,我国离旅游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服务质量方面。换句话说,我们的旅游更多是解决了游客“有得玩”的需求,离游客“玩得好”的要求还有差距,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包括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主题公园规范发展;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指导,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等。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消费对于我国的消费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旅游消费仍有巨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提升。

从“有得玩”到“玩得好”,必须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方面,要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从而更好地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借助标准化的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服务品牌,推动中国特色的旅游模式,将旅游与文化、消费相结合,推行一体化的全域旅游模式。

从“有得玩”到“玩得好”,更要加强旅游服务市场的监管,要建立相应的诚信体系与“黑名单”制度,有良好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使得那些旅游服务质量差的旅游景点、吃住场所退出市场,保证整个市场的质量水平,尤其是要借助诚信体系建设,搭建相应的平台,让消费者用脚投票,杜绝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情况,从根本上整顿旅游乱象,而不是进入“曝光-整顿-再曝光-再整顿”的恶性循环之中。

伴随着旅游市场数量的扩张,旅游产业也逐渐走向量与质相统一的新时代,旅游出行不仅要“有得玩”,更要“玩得好”。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