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授权漏洞”问题不是个别现象

2018年01月11日 09:58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8-01/11/content_100419.htm?div=-1

1月3日,支付宝推出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有人发现其中的“授权漏洞”并质疑支付宝故意缩小字体不让用户留意授权内容。当日深夜,芝麻信用回应称,这个做法“肯定是错了”……目前已调整页面,取消默认勾选。

(据澎湃新闻网)

支付宝要玩一把情怀,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年度账单服务,这无可厚非。但是,前提条件必须是尊重和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要切实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

从法律角度说,这次“授权漏洞”,很显然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合同格式条款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按照公平原则确定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采用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换言之,即便有一些用户很不在意,压根就不会慢慢看这种协议,直接选择同意授权,但改变不了支付宝在默认“勾选”这件事情上做错了的本质。尤其是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社会环境还不是很健全之下,支付宝作为行业龙头,在保护用户权益上,理当率先垂范。所以,支付宝默认勾选,得打个差评。

其实,客观地说,“授权漏洞”问题,早就成了一种行业潜规则,许多互联网产品存在过度获取用户信息的现象。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平台,在需要与用户签订一份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就某些事项提前征得用户授权时,要么直接采用用户默认“勾选”事项的方式,要么就是协议内容太长、让人看不懂,逼得用户看不下去,或者只要用户不同意格式条款的协议就不给使用,逼得想用的用户只能同意,间接剥夺用户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源泉,是一座大金矿。而且,在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的今天,用户信息直接关系到用户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决定了保护用户个人信息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含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首先,对过度获取用户信息的互联网企业,要依法惩罚。其次,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有针对性的完善法律法规,堵住互联网企业过度获取用户信息的漏洞。再者,用户要提高保护信息的意识,要认真阅读互联网企业的协议,不要省事直接接受了之。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