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维护“河间驴肉”品牌需要动真格

2018年01月11日 09:57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8-01/11/content_100423.htm?div=-1

被冠以“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多个乡镇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们所加工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地名吃——“河间驴肉”。这些“河间驴肉”多不含驴肉,而是由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上驴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剂煮成。这样的“驴肉”价格低廉,一斤在20元左右。

(据《新京报》)

“河间驴肉”是河北河间的名吃,消费者认准的就是正宗、味道好,可事实上,“河间驴肉”早就名不符实了。

据了解,当地商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白天煮马肉不怕事,晚上煮猪肉没人来查。”这句话就道出了黑作坊有恃无恐。其实,除了无证照的黑作坊外,一些正规厂家也生产“假驴肉”,商家的底线如此之低,又是谁造成的?诚然,无良商家将猪肉当驴肉,主要是因为近几年驴肉价格飞涨,但驴肉火烧还是维持在5、6元的价格,用不起驴肉,只好拿骡子肉、马肉、猪肉替代,但更重要的是,没人来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商家做生意,最看重的其实是成本。当造假变得没有风险,且利益巨大,谁愿意老老实实做生意?2016年4月,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节目曾曝光河间假驴肉,记者调查发现,沧州泊头市富镇一带的不少驴肉火烧店内用的驴肉,都是来自河间的假驴肉。而这些假驴肉分3类,最次的是用死猪肉冒充;2017年7月,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晚20分》也对河间假驴肉进行了报道。笔者在河间市调查发现,一种以猪肉和驴油煮的“假驴肉”,一斤只卖20元。这些假驴肉不光在河间本地销售,而且还销往了全国各地。现在媒体又进行了曝光,这只能说明当地对驴肉造假似乎真的没有办法了。

不能说当地监管部门知道驴肉造假,也不能说当地监管部门没有进行整治。据了解,早在2011年,河间市对辖区内驴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2016年,河间市下发2016年驴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专项行动,发现解决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等问题,依法查处驴肉及其制品掺杂使假违法行为。但这样的整治只能说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真正维护“河间驴肉”名牌。

要想维护、壮大“河间驴肉”名牌,这一方面要依法惩罚那些假冒者,另一方面给予正规经营商家一些保护措施和激励措施。更重要的是需要“零容忍”的态度和长效机制,如此,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正宗“河间驴肉”的香味。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