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分论坛之“全球质量挑战的答案”

2017年09月19日 08:15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7-09/19/content_94407.htm?div=-1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从世界通行做法来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加快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合格评定体系。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9月15日上午的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开幕式上发出“坚持互联互通,共同夯实质量基础”的倡议,他表示,“我们愿与各国同仁一起,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方面合作,加强质量基础建设,推动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共享质量基础最新成果。”当天下午大会“分会场二”专门以“全球质量挑战的答案: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质量提升和国际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各国都重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两千年多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华夏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繁衍不息的基石。两千多年后,中国政府聚焦国家质量基础(NQI)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陶永华表示,国家质量基础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加强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已经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推进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从上海市的实践来看,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通过立法保障,政策规划,制度执行来推进国家质量基础的建设,经过长期的投入建设,目前呈现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技术实力日趋雄厚,支撑工业转型发展能力持续加强,参与国际活动能力显著提升的局面。

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中的标准为例,目前上海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有744项,34项团体标准已经登记,有2.7278万条企业标准网上备案和自我声明,有143个国家级,824个上海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展开,“这些都为增强上海市的优势产业竞争力,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陶永华表示。

不仅是地方,中国在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认为,标准作为国家质量基础之一,可以通过解决“一致性”问题在国际贸易方面实现便利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指出,计量是贸易达成的基础,标准是建立最佳贸易秩序的基本准测,认证认可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有效手段,检验检测是判定符合性的有效工具。

同中国一样,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全俄光学与物理研究院院长、欧亚计量合作组织主席克鲁蒂科夫·弗拉基米尔表示,俄罗斯非常重视计量工作,在计量保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欧洲认可合作组织主席托马斯·法克拉姆也指出,欧洲之旅基础设施对欧洲国家乃至全球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标准协会首席执行官霍华德·科尔专门谈及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框架,尤其是其中标准的角色,认为标准在现代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质量基础设施便利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是加强国家质量基础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据了解,认证手段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定位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证认可也是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

“近年来,认可与互认制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采信和利用,支持监管、促进贸易、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基础作用得到了不断增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国际认可论坛主席肖建华表示,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旨在通过运行全球认可多边互认制度,增强合格评定相关国际标准和制度规则在全球实施的一致性,促进贸易便利化,其愿景是“一次认可、一次检验检测认证,全球接受。”

肖建华介绍说,我国实施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统一体系,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认可相关利益方代表共同参与对认可政策制定、认可工作运行的治理。目前,CNAS签署了12项国际多边互认协议,认可机构达22个国家,其中一半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化了认可国际合作,为我国检验检测校准认证结果取得广泛国际承认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台。

托马斯·法克拉姆指出,国际互认的、全球共建的质量基础设施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竞争,便于商贸往来以及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自由交易,从而增加社会利润和人民福祉,给世界各国人民每天创造出高质量的新生活。

“质量基础设施投入对于帮助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中国目前在这方面展现了极大的领导力,在加强自身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来应对未来的质量挑战。全球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应对新的质量挑战,促进全球的便利和互联互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贸易、投资和创新司司长伯纳多·卡尔萨迪拉·萨米恩托说到。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