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该做好的时候
近日看到消息说,吉利的轿车博瑞成了古巴的外事礼宾用车。据一位汽车评论人介绍,各国选礼宾车,有两个不成文的规则:如果本国有民族汽车工业,首选本国品牌汽车;如果本国不生产汽车,会向重要贸易伙伴或“关系铁”的国家发出订单。由此来推测,古巴选择中国品牌做外事礼宾车是遵循了第二条“惯例”。
不过,对于汽车圈来讲,这一事件的最大意义并不是第二条“惯例”揭示了中国与古巴之间比较“铁”的关系,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款礼宾车就能决定的。当然,也不代表我国汽车品牌抢占了国际市场,因为礼宾车算不上大订单,车企也不会因此赚大钱。但是,这一事件对于自主品牌的形象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担纲礼宾车,能够在重要的外事场合抛头露面,能够让重要的外交人物成为“座上宾”,相当于其品牌和品质都得到了一国政府的肯定。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的风头正劲,其市场份额也持续上升。但是,与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不相匹配的是,自主品牌的形象却深陷低端的泥沼。由于早期大多数自主品牌以低质低价的定位切入市场,所以,尽管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却给消费者留下了低端的品牌形象。曾有车企老总感叹,“同样配置的车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价高达57%。”
由此可见,处于汽车行业食物链底端的自主品牌,向上寻求突破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光是这种低端的刻板印象就会让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先输一阵”。不过,此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向“高端”冲击之路却屡屡受挫。在2008年前后,自主品牌曾集中向高端突围,但是由于根基不稳、技术储备有限、造车经验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弱等多种原因,大都铩羽而归。近几年,国内几家较大的自主品牌相继发力,不仅在轿车市场取得成绩,在紧凑级SUV车型中也拿下了绝大部分市场。不过,唯独在中高端车型中难有作为。
是孤注一掷“做好”,还是贪图安逸“走量”?摆在自主品牌面前的这道选择题,如果从短期效益考量,毫无疑问是后者更优。但是如果从长久来看,自主品牌确实到了“该做好的时候”,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在6年前就曾说过:“就算销量跌出10名开外,奇瑞也要进行战略转型。”
当前,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突出强调,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些都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中高端迈进的新动力。
从消费层面来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原有的对产品数量的需求,已转换为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围绕这一消费变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也必须做出回应,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结构优化,以提高供给质量。
去年9月29日,汽车评测机构J.D. Power中国区汽车质量事业部总经理蔡明在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车企离美国市场有多远”的主题演讲。据他推测,中国汽车市场赶超美国需要6年时间。这一数据是J.D. Power根据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进步所做出的推测,其中就包括趋于完善的服务质量、规模日益庞大的车企和逐渐被认可的中国自主品牌。
不可否认,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要挑战高端,冲破价格天花板,在竞争白热化的中高级轿车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但是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中国的高铁、中国装备制造业纷纷取得成功的同时,中国汽车取得突破绝非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自主品牌也只有冲破高端,才能够掌握汽车市场的话语权、主导权和品牌溢价能力。
如今,吉利通过古巴礼宾车的身份“登堂入室”,算是给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竖起了一个榜样,希望能有更多的自主品牌逐渐捅破中高端这层“窗户纸”。
近日看到消息说,吉利的轿车博瑞成了古巴的外事礼宾用车。据一位汽车评论人介绍,各国选礼宾车,有两个不成文的规则:如果本国有民族汽车工业,首选本国品牌汽车;如果本国不生产汽车,会向重要贸易伙伴或“关系铁”的国家发出订单。由此来推测,古巴选择中国品牌做外事礼宾车是遵循了第二条“惯例”。
不过,对于汽车圈来讲,这一事件的最大意义并不是第二条“惯例”揭示了中国与古巴之间比较“铁”的关系,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款礼宾车就能决定的。当然,也不代表我国汽车品牌抢占了国际市场,因为礼宾车算不上大订单,车企也不会因此赚大钱。但是,这一事件对于自主品牌的形象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担纲礼宾车,能够在重要的外事场合抛头露面,能够让重要的外交人物成为“座上宾”,相当于其品牌和品质都得到了一国政府的肯定。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的风头正劲,其市场份额也持续上升。但是,与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不相匹配的是,自主品牌的形象却深陷低端的泥沼。由于早期大多数自主品牌以低质低价的定位切入市场,所以,尽管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却给消费者留下了低端的品牌形象。曾有车企老总感叹,“同样配置的车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价高达57%。”
由此可见,处于汽车行业食物链底端的自主品牌,向上寻求突破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光是这种低端的刻板印象就会让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先输一阵”。不过,此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向“高端”冲击之路却屡屡受挫。在2008年前后,自主品牌曾集中向高端突围,但是由于根基不稳、技术储备有限、造车经验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弱等多种原因,大都铩羽而归。近几年,国内几家较大的自主品牌相继发力,不仅在轿车市场取得成绩,在紧凑级SUV车型中也拿下了绝大部分市场。不过,唯独在中高端车型中难有作为。
是孤注一掷“做好”,还是贪图安逸“走量”?摆在自主品牌面前的这道选择题,如果从短期效益考量,毫无疑问是后者更优。但是如果从长久来看,自主品牌确实到了“该做好的时候”,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在6年前就曾说过:“就算销量跌出10名开外,奇瑞也要进行战略转型。”
当前,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突出强调,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些都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中高端迈进的新动力。
从消费层面来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原有的对产品数量的需求,已转换为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围绕这一消费变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也必须做出回应,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结构优化,以提高供给质量。
去年9月29日,汽车评测机构J.D. Power中国区汽车质量事业部总经理蔡明在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车企离美国市场有多远”的主题演讲。据他推测,中国汽车市场赶超美国需要6年时间。这一数据是J.D. Power根据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进步所做出的推测,其中就包括趋于完善的服务质量、规模日益庞大的车企和逐渐被认可的中国自主品牌。
不可否认,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要挑战高端,冲破价格天花板,在竞争白热化的中高级轿车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但是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中国的高铁、中国装备制造业纷纷取得成功的同时,中国汽车取得突破绝非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自主品牌也只有冲破高端,才能够掌握汽车市场的话语权、主导权和品牌溢价能力。
如今,吉利通过古巴礼宾车的身份“登堂入室”,算是给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竖起了一个榜样,希望能有更多的自主品牌逐渐捅破中高端这层“窗户纸”。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