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潮”扎堆马拉松 是体育运动之痛
鸡年伊始,中国马拉松热依旧。中国马拉松官网显示,1月份全国已举办8场马拉松赛。但不少业内人士担心,随着“跑马”热的快速兴起,参加者的防护意识却未同步提升,如果不加注意,跑步热之后很可能就是“受伤潮”。
(《新华网》2月3日)
作为最简单的运动,跑步已经成为目前国人最简单且最受热捧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的跑者却因跑受伤,甚至流传出“跑步百利唯伤膝”的段子。而此次有关人士关于跑步热之后就是“受伤潮”扎堆的说法,也绝非空穴来风。据跑步网站“爱燃烧”在调查万名跑者后发现,超1/3的跑者会膝盖受伤,约1/5的跑者脚部或腰部受伤,约1/7的跑者脚踝受伤或足底筋膜炎,没有伤病的跑者仅占15.7%。这意味着,每7名跑者中,就有6人跑出了不同程度的伤病。作为特殊的跑步运动,马拉松虽然参与门槛低,非常普及,也广受公众热爱,但40多公里的里程,对于参与者而言,有形和无形的伤害更甚。马拉松后“受伤潮”扎堆确实让长跑运动很不堪,也是事与愿违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日益被公众所接受,体育运动参与度空前高涨,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好现象。但出现“受伤潮”扎堆马拉松,确实让人尴尬和难以接受的。如果参与跑步等体育运动最终获取的是伤痛,这不仅会让体育锻炼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于国民体质提升和民众锻炼热情而言,也是一种无形中的伤害。但事实终归是事实,“受伤潮”扎堆马拉松虽然尴尬,但也为我们民间体育运动敲响了警钟。
“受伤潮”为何会扎堆马拉松?或者说跑步这一意义积极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式缘何竟埋下健康隐患?原因很简单,就是参与体育运动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和行为不科学。比如体质原本较差,或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不适宜长跑而盲目参加长跑,结果埋下健康隐患;再比如准备不充分,盲目上场,动辄数十公里,结果不仅跑不下来,还导致身心衰竭等严重后果,其中个别马拉松赛事中体力不济、中途昏厥等现象就是极端的警示;还有,如腿脚条件不适合,结果盲目参加跑步导致肌肉拉伤、腿脚受伤等恶性后果……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出现,最关键的就是参与跑步运动的对象,不知道科学选择跑步方式和跑步里程,不会科学甄别体育运动竞技与锻炼的区别,不知道科学锻炼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不会从实际体质状况出发科学保护身体健康,结果是原本意义积极的体育运动却成为体育运动之痛。
很多人都认为体育锻炼人人可为,认为体育健身个个可行,但却没有想到,体育运动只是健身的载体和方式,但在选择这种载体和方式时必须科学进行,理性选择,审慎而为。而参与和选择体育运动并把其作为强身健体方式的对象,也必须理性地考虑自身体质和身体承受能力等现实因素,有条件的还应充分参考医疗专家和健康专家的建议,方可为之。不然,难免会出现事与愿违的尴尬和体育运动伤身的不堪,这不仅是参加体育运动并希望体育健身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全民健身和提质工程所摒弃的。因此,参加体育锻炼也好,选择与运动也好,是选择马拉松式长跑也好,是选择太极、体操、武术等健身方式也罢,都必须坚持一点:科学选择甄别,认真充分准备,理性审慎而为。
鸡年伊始,中国马拉松热依旧。中国马拉松官网显示,1月份全国已举办8场马拉松赛。但不少业内人士担心,随着“跑马”热的快速兴起,参加者的防护意识却未同步提升,如果不加注意,跑步热之后很可能就是“受伤潮”。
(《新华网》2月3日)
作为最简单的运动,跑步已经成为目前国人最简单且最受热捧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的跑者却因跑受伤,甚至流传出“跑步百利唯伤膝”的段子。而此次有关人士关于跑步热之后就是“受伤潮”扎堆的说法,也绝非空穴来风。据跑步网站“爱燃烧”在调查万名跑者后发现,超1/3的跑者会膝盖受伤,约1/5的跑者脚部或腰部受伤,约1/7的跑者脚踝受伤或足底筋膜炎,没有伤病的跑者仅占15.7%。这意味着,每7名跑者中,就有6人跑出了不同程度的伤病。作为特殊的跑步运动,马拉松虽然参与门槛低,非常普及,也广受公众热爱,但40多公里的里程,对于参与者而言,有形和无形的伤害更甚。马拉松后“受伤潮”扎堆确实让长跑运动很不堪,也是事与愿违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日益被公众所接受,体育运动参与度空前高涨,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好现象。但出现“受伤潮”扎堆马拉松,确实让人尴尬和难以接受的。如果参与跑步等体育运动最终获取的是伤痛,这不仅会让体育锻炼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于国民体质提升和民众锻炼热情而言,也是一种无形中的伤害。但事实终归是事实,“受伤潮”扎堆马拉松虽然尴尬,但也为我们民间体育运动敲响了警钟。
“受伤潮”为何会扎堆马拉松?或者说跑步这一意义积极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式缘何竟埋下健康隐患?原因很简单,就是参与体育运动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和行为不科学。比如体质原本较差,或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不适宜长跑而盲目参加长跑,结果埋下健康隐患;再比如准备不充分,盲目上场,动辄数十公里,结果不仅跑不下来,还导致身心衰竭等严重后果,其中个别马拉松赛事中体力不济、中途昏厥等现象就是极端的警示;还有,如腿脚条件不适合,结果盲目参加跑步导致肌肉拉伤、腿脚受伤等恶性后果……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出现,最关键的就是参与跑步运动的对象,不知道科学选择跑步方式和跑步里程,不会科学甄别体育运动竞技与锻炼的区别,不知道科学锻炼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不会从实际体质状况出发科学保护身体健康,结果是原本意义积极的体育运动却成为体育运动之痛。
很多人都认为体育锻炼人人可为,认为体育健身个个可行,但却没有想到,体育运动只是健身的载体和方式,但在选择这种载体和方式时必须科学进行,理性选择,审慎而为。而参与和选择体育运动并把其作为强身健体方式的对象,也必须理性地考虑自身体质和身体承受能力等现实因素,有条件的还应充分参考医疗专家和健康专家的建议,方可为之。不然,难免会出现事与愿违的尴尬和体育运动伤身的不堪,这不仅是参加体育运动并希望体育健身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全民健身和提质工程所摒弃的。因此,参加体育锻炼也好,选择与运动也好,是选择马拉松式长跑也好,是选择太极、体操、武术等健身方式也罢,都必须坚持一点:科学选择甄别,认真充分准备,理性审慎而为。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