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边缘化的火车票代售点 需要谋求转型

2017年02月14日 09:34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7-02/14/content_80738.htm?div=-1

2017年春运,铁路作为全国春运大迁徙的主力军,创下单日发送旅客1150万人次新高。然而,与不断增长的旅客发送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十多年内为广大旅客办理售票、取票的代售点却遭遇滑铁卢,面临生存危机。

火车票代售点最早出现于1998年,当时设立代售点是铁路售票组织的一次创新,有效缓解了买票难。那时,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工业重镇,无论闹市区还是城乡接合部,火车票代售点可谓“星罗棋布”。每逢学生寒暑假,过年过节放假,周边代售点购票者络绎不绝,排起的长队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随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社会的变革,铁路的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从普速铁路到高铁,从人工售票窗口到自动取票机购票,再加上铁路部门不断创新售票方式,在解决购票难、出行难等方面做足了文章,有效解决出行难、一票难求等春运难题。如:电话订票、开发12306购票网站,推行手机购票APP,增设自动售取票机,合理设定购票预售期,提供互联网购票邮寄服务,成立青年爱心志愿服务队在各车站引导旅客购票、取票等便民措施,得到了广大旅客的认可。所以说,代售点客源下降,遭遇“边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在笔者看来,火车票代售点遇冷其实是社会的进步,彰显出科技给铁路发展大变革带来的成就,也反映旅客的需求和便捷是铁路改革发展的目标。不可否认,火车票代售点的出现,对普通市民来说多了一条购票渠道,于火车站而言,则起到了分流减压的作用。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购票技术的成熟,旅客购票更加便捷、快速,火车票代售点也变得愈发边缘化,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是根本所在。

“互联网+”等网络购票技术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使用,对代售点冲击力很大,但生活电子化也是大趋势,无法阻挡。如果,代售点能紧跟铁路大发展、大改革的步伐,提升软实力,着力谋求“转型”,从只代售火车票,到代售飞机票,提供办理签证、旅游咨询等增值服务,也许寒冬过后,代售点又会迎来下一个春天。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