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突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将质量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要求全系统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全面提高质量上当好排头兵、突击队。特别强调“机遇难得,抓不住就是我们的失误;责任重大,干不好就是我们的失职。”这既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向全系统发出的动员令。
首先,这个庄严承诺和动员令源于质量供给水平大力提升带来的高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发展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主体框架愈加牢固,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进。纵观近年来质检总局党组抓质量提升的历程,从2015年提出的“狠抓质量提升”,到2016年提出的“组织开展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再到今年的“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这既体现了质检总局党组抓质量的不松劲、不停步,更是体现了抓质量的力度不断加强、措施更加精准,不断开创质量工作新境界。过去一年,我们突出重点抓关键,大力组织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着力提升消费品质量,产品质量国家必威足球彩票 合格率提高到91.6%,10类重点消费品总体合格率提升5.2个百分点、达到90.3%,电子商务产品合格率提升11.4个百分点,智能马桶合格率提升22.4个百分点。着力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出口工业产品退货批次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3.1%和19.4%,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上线企业1150家,新增订单55.6亿元。着力提升服务业质量,服务业质量监测与提升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物流服务、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等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我们加强品牌建设,正式命名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3个,新建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82个,新批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0个,食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4.6%。这些质量工作的收入账,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也为我们抓全面提高质量积厚成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这个庄严承诺和动员令源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迫切需求
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8000美元,正在迈向“新消费时代”,消费者所追求的不再是物质“数量”而是生活“质量”,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向更高的精神型、享受型、体验型、娱乐型消费升级,人们需要更精致、时尚、愉悦的幸福生活,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加迫切。
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升级要求。有效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是导致国内消费外溢、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测算,2015年我国居民全年出境游达1.2亿人次,消费总额近1.5万亿元,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这表明,我们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变了、升级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跟不上。老百姓有需求,我们就要有行动。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着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第三,这个庄严承诺和动员令源于质检总局党组对全面提高质量的有力部署
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用很大篇幅部署了质量工作,特别强调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全系统的总任务和重头戏,找准“发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连续抓几年,直至出成效。对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突出“3个重点”。
一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质量提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瞄准实体经济,瞄准拉动内需,瞄准高质量供给,瞄准老百姓日常消费品,重点发力,开展各行业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围绕《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重点产业产品,围绕输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非、输中东、输东亚南亚等出口商品,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围绕旅游、民航、铁路等领域以及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计量测试等高技术服务业和重点服务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力争重点产品质量国家必威足球彩票 合格率达到90%以上,重点领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稳定在75以上,实实在在地提升质量水平。
二要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抓质量提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既要打造“质量高地”,又要整治“质量洼地”,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一方面要加强示范引领。在质量水平高、形象好的产业集聚区,孵化和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把优质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带动相关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促进优质优价、优胜劣汰,引导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要整治“质量洼地”。对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实施区域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要敢于“亮牌吹哨”,约谈政府负责人,严重的要在媒体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倒逼整改落实。
三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抓质量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之纲。我们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分门别类地抓质量,由质量帮扶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要组织多方力量,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挖掘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做法、新经验。对大型企业要坚持“放”,更多的是质量管理的指导和服务。要特别关注产品细分市场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帮扶专项活动,引导他们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敢于实施高标准、追求高质量,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打造一批质量生命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把外溢的消费拉回来。
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建立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标准化+”行动,特别是全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抓好质量宣传动员,让追求质量、崇尚卓越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打造中国质量品牌,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品牌培育和加强品牌宣传,打造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中国金字品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支树平局长在工作报告最后向全系统做好质量工作发出了号召,我们正在迈向伟大的质量时代,让我们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召唤,下最大气力抓好全面提高质量,为提高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作出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全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精心组织、精心部署、精心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突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将质量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要求全系统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全面提高质量上当好排头兵、突击队。特别强调“机遇难得,抓不住就是我们的失误;责任重大,干不好就是我们的失职。”这既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向全系统发出的动员令。
首先,这个庄严承诺和动员令源于质量供给水平大力提升带来的高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发展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主体框架愈加牢固,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进。纵观近年来质检总局党组抓质量提升的历程,从2015年提出的“狠抓质量提升”,到2016年提出的“组织开展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再到今年的“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这既体现了质检总局党组抓质量的不松劲、不停步,更是体现了抓质量的力度不断加强、措施更加精准,不断开创质量工作新境界。过去一年,我们突出重点抓关键,大力组织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着力提升消费品质量,产品质量国家必威足球彩票 合格率提高到91.6%,10类重点消费品总体合格率提升5.2个百分点、达到90.3%,电子商务产品合格率提升11.4个百分点,智能马桶合格率提升22.4个百分点。着力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出口工业产品退货批次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3.1%和19.4%,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上线企业1150家,新增订单55.6亿元。着力提升服务业质量,服务业质量监测与提升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物流服务、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等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我们加强品牌建设,正式命名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3个,新建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82个,新批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0个,食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4.6%。这些质量工作的收入账,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也为我们抓全面提高质量积厚成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这个庄严承诺和动员令源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迫切需求
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8000美元,正在迈向“新消费时代”,消费者所追求的不再是物质“数量”而是生活“质量”,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向更高的精神型、享受型、体验型、娱乐型消费升级,人们需要更精致、时尚、愉悦的幸福生活,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加迫切。
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升级要求。有效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是导致国内消费外溢、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测算,2015年我国居民全年出境游达1.2亿人次,消费总额近1.5万亿元,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这表明,我们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变了、升级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跟不上。老百姓有需求,我们就要有行动。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着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第三,这个庄严承诺和动员令源于质检总局党组对全面提高质量的有力部署
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用很大篇幅部署了质量工作,特别强调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全系统的总任务和重头戏,找准“发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连续抓几年,直至出成效。对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突出“3个重点”。
一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质量提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瞄准实体经济,瞄准拉动内需,瞄准高质量供给,瞄准老百姓日常消费品,重点发力,开展各行业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围绕《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重点产业产品,围绕输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非、输中东、输东亚南亚等出口商品,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围绕旅游、民航、铁路等领域以及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计量测试等高技术服务业和重点服务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力争重点产品质量国家必威足球彩票 合格率达到90%以上,重点领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稳定在75以上,实实在在地提升质量水平。
二要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抓质量提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既要打造“质量高地”,又要整治“质量洼地”,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一方面要加强示范引领。在质量水平高、形象好的产业集聚区,孵化和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把优质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带动相关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促进优质优价、优胜劣汰,引导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要整治“质量洼地”。对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实施区域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要敢于“亮牌吹哨”,约谈政府负责人,严重的要在媒体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倒逼整改落实。
三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抓质量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之纲。我们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分门别类地抓质量,由质量帮扶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要组织多方力量,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挖掘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做法、新经验。对大型企业要坚持“放”,更多的是质量管理的指导和服务。要特别关注产品细分市场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帮扶专项活动,引导他们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敢于实施高标准、追求高质量,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打造一批质量生命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把外溢的消费拉回来。
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建立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标准化+”行动,特别是全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抓好质量宣传动员,让追求质量、崇尚卓越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打造中国质量品牌,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品牌培育和加强品牌宣传,打造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中国金字品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支树平局长在工作报告最后向全系统做好质量工作发出了号召,我们正在迈向伟大的质量时代,让我们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召唤,下最大气力抓好全面提高质量,为提高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作出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全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精心组织、精心部署、精心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