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忽悠老年人的营销,执法部门该下重手

2017年11月21日 10:29 信息来源:http://gz315.gd315.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8&id=12505

山西朔州市工商局副局长郝如翔最近突然成了网络红人。原来,郝局长近日下班途中收到一份健康讲座传单,次日他乔装进入现场,台上一位“专家”称某保健品包治“百病”,台下500余名老年人听得非常专注。经过两天暗访取证,朔州工商局决定对该活动予以查处,在网上公布了视频,并且建议大家把这段视频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看。

“朔州工商副局长收广告后卧底调查”,以此为标题的这一段视频在网上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虽然“卧底”二字略嫌夸张,但熟知当下保健品营销乱象的人都知道,大凡以各种名目兜售保健品的场所,除了大爷大妈是卖家的期待群体,肯定敞开欢迎,其他人等还真不能随便进入。所以,郝局长能够进入现场,需要“乔装”,还费了一些功夫,并不是假话。

应该为这位局长点赞。先设想另外一种情况,在收到那份传单之后,假若郝如翔只是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付之一笑,随手将传单扔进垃圾筒,显然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那位以虚假学历伪装的“专家”就不会被揭破,“专家”兜售的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就依然还是不少大爷大妈们心目中的神物,自然,大爷大妈们因受骗上当而导致的金钱损失也就无法顺利追回。而郝如翔不仅高度关注,而且采取了果断行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敬业的精神,也证明公众利益在他那里具有很高的位置。

小礼品,健康讲座,高大上的“专家”,“神奇”的药物和器械……当下的老年人对此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听所谓免费的讲座,领一点不值钱的纪念品,然后在各种洗脑理论的影响之下动用辛苦积攒的养老金,这俨然已成为不少地方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小看这些乱象对老年人的伤害,央视3·15晚会报道,多位老人平时省吃俭用,却偏爱购买各种保健品,几年来花费高达数十万元,但央视记者仔细查看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大都没有任何批准文号,来路不明,所谓的保健品并没有给老人带来健康,留下的除了一身的病痛就是沉重的外债……

这次朔州市工商局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录制了现场视频,并且建议大家把这段视频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看。经过传播,相信会提高大爷大妈的辨别能力。而在此之外,要遏制央视所指的这些乱象,关键还得依赖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年轻人抱怨无法说服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的理由是假若那些“专家”的行为不合法、涉嫌欺诈,为什么很少看到执法部门对此进行干预?

从央视的曝光和朔州此次公布的视频来看,相关部门的查处和打击具备充足的法理依据,只要是专门面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和器械,哪一次活动不是拿保健品当药品出售、哪一次活动不涉及虚假宣传、哪一次活动最后不是以席卷很多老年人不菲的资金而收场?名为营销,实为欺诈,是执法部门重拳出击的时候了。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