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笔杆子里面有门道

2017年01月24日 10:01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7-01/24/content_3874285.htm

去年年底,太钢集团宣布研制出不锈钢新型材料,终于能够自主生产圆珠笔笔头。作为圆珠笔生产大国,笔头材料却长期依赖进口,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终于有望打破。这事被媒体当作正能量事件密集报道了一番,直到现在还有热度。

但是,看到取得的一点成绩时,冷静下来反思,想到更多的差距,这才最重要,也才是取得更多进步的基础。自主造出圆珠笔头,这只是中国制笔行业迈出的第一步,而接下来需要“打破”的各种局面,还有很多。中国是世界第一制笔大国,全部7大类笔及各种墨水和油墨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圆珠笔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0%。但这些笔中,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质量一般、价格便宜、档次低”。就算笔头能造了,能造多好,与国外企业相比是否具有竞争力,这还是问题。

事实上,我国制笔业正面临市场生存的大问题,不少企业竞争乏力,生存艰难。一旦市场大环境发生变化,一些制笔企业就会陷入困境,要么死撑,要么改行,要么干脆关门大吉。以上海制笔企业为例,过去曾经名噪业内的制笔四兄弟,第一铅笔(依靠中华、长城品牌铅笔名扬天下)如今已经变身老凤祥大东家,主营金银饰品;永生钢笔这个老牌子,也早不再生产笔,永生品牌虽还在,其实已转行资本市场,专心制药和投资了;丰华圆珠2007年关停制笔业务,公司也已注销,只剩丰华这个品牌空壳,被沿海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收购;英雄钢笔也是“英雄气短”,在经历上市退市、更名转业等诸多变故之后,最终被江苏丹化集团接盘。

更加严酷的现实是,在键盘、触屏时代,笔这种工具越来越被闲置、被边缘化。这样的时代的确让制笔业面临凋敝的危险,然而,不与其他行业比,只从制笔业内部看,为什么国外一些知名制笔企业,如美国的派克、德国的万宝龙、日本的万年笔等,虽经时代风雨,却依然能够屹立全球文具市场而不倒呢?显然,这些企业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拥有着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肯定,笔杆子里面仍有门道。这首先体现为技术。而这一点恰是中国企业最缺失的。中国制笔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有来自原材料方面的,也有源自工艺技术方面的,既有来自加工设备精确度方面的,也有源自模具开制水平的,当然还与技术工人的制作水平有关。但导致这些差距产生的最关键的因素则在于,中国制笔业还未掌握几项关键性技术,如墨水技术、笔头技术等。

技不如人,是中国制笔企业都不愿意搞研发、不想大胆创新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实施,使我国制笔行业取得了4方面技术突破和12项创新成果。如今,从笔头到墨水,再到生产设备,我国都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从派克、万宝龙等世界大品牌都找中国制笔企业代工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还是拥有相当不错的技术和工艺实力的。有技术、有实力却没有市场,问题出在这个市场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这种不规范阻碍了正规合法企业的发展。而不规范的典型表现,就是假冒伪劣盛行。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45家。大量存在的小作坊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多以仿冒为主,不仅扰乱市场,还拉低了中国笔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知。

假冒及低价竞争对正规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犹如釜底抽薪。一位制笔企业负责人无奈感叹:一个公司花了很大力气研发的产品,却可能被仿冒打死,导致企业的合理盈利水平无法保障,无法持续提高产品品质。这样的市场环境,造成制笔行业创新能力偏弱,例如,从油性笔、中性笔、水性笔到中油性笔,圆珠笔演进了好几代,却没有一项技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只能做别人的追随者。

由此看来,中国制笔业要生存下去,并抓住机遇完成华丽转身,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整顿市场环境。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打假力度,清除拉低产业质量水平的老鼠屎。同时加强质量监督,建立健全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然,制笔企业自身也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胆创新,靠质量说话,以品牌立身,努力打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