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车“维权”要不得
苏青在《论红颜薄命》一文里说:“红颜薄命,这四个字为什么常连在一起,其故盖有二焉:第一,红颜若不薄命,则其红颜与否往往不为人所知,故亦无从谈起之者;第二,薄命者若非红颜,则其薄命事实也被认为平常,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这位心思细腻堪比张爱玲的海派女作家说的极是。其实这事还可以接着谈:不仅红颜薄命常连在一起,红颜即美女,美女香车四字也常配对,而香车,其命亦多不厚也矣。什么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在中国动辄上演被砸的悲剧,看着着实让人心痛。这不,就刚刚,电动香车特斯拉也加入了被砸的行列,成为香车们命运多舛的又一证据。
香车,俗称豪车,为什么常被人砸呢?其故盖亦有二焉:豪车若不被砸,则其 (其实是车主)豪与否往往不为人所知,故媒体舆论谁管你呢;第二,被砸者若非豪车,则其被砸事实也被认为平常,谁稀罕你那点动静呢。那位来自内蒙古的特斯拉车主怒而砸车,其实也让人看出其内隐的“豪”情,只是该字前尚需加个“土”字。不用说,把车换成是二手的夏利,莫说是一辆,就算规模增大到十辆八辆,也不会起什么涟漪的。明白了上述道理,与砸车相伴的另一诉求——维权,其实就只是一种次生或曰伴生行为,收不收得到效果,对土豪而言,真的就不重要了。2013年5月青岛车展现场,一位车主当众把一辆价值260万元的玛莎拉蒂丁丁咣咣给砸了,有人质疑车主此举意在炒作。还用质疑吗,从目的到态势到结果,这就是彻头彻尾的炒作。“就算是车主想砸车泄愤,也不用弄这么大的排常”一位围观者如是说。可是,要是换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去所,在夜黑风高的子时下手,倒是不占地不扰民,可这砸个什么劲埃也有看出门道的,一位自称对豪华车比较了解的市民说:“尽管车辆从外观看被砸得面目全非,但内部发动机、车架等关键部位完全没有受损,完事修修花不了多少钱。”
真可谓一针见血。事实上,翻看所有砸车事件,几无例外的都属于这种“高抡锤、轻放下,只伤皮、不动骨”的路数,演给人看的动机非常明显。对此,有评论指出,车是你的,是砸是扔是你的权利,但“不蒸馒头争口气”的想法固然有气节,却丧失了理性。即使私下沟通无果,依然还有法律途径可以选择,用暴力砸车维权的方式吸引注意力,虽然可以给纠纷另一方带来巨大压力,但对社会来说,却是一个不好的示范。有网友的表达更干脆:“260万哪,说砸就砸了,我的心都疼。这哪是维权啊,这是赤裸裸的炫富啊!”
其实,炫富倒在其次,借砸车炒作,以引起社会关注,给车企车商造成舆论压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维权”(如果目的不纯,这种行为就很难被称为维权)筹码,甚至狮子大开口借机赚一笔,这才是砸车戏份的重头。据青岛砸车事件的当事经销商说,事情的缘起并不复杂,也就换配件这样的小事,可是在修车过程中由于技师操作失误造成车辆掉漆 (痕迹只有牙签长短),这引起车主的极大不满,尽管经销商方面马上道歉并提出修复和补偿意见,但车主却不依不饶,不断加码(从开价20万元赔偿到最终提出换一辆新车),远远超出沟通谈判的范围。
刚刚发生的特斯拉砸车事件中,车主提出的7大维权理由多是服务问题,其中即使有其所谓的“地域歧视”,也不至于到砸车闹事的地步。滑稽的是,这次砸车,车主只是在风挡玻璃上敲出几处裂纹,让人感觉表演成分过浓,以至于网上报道几乎看不到支持他的跟帖。
车是砸了,可表演也演砸了。正如一句网语所说:“Nozuonodie”(不作死不会死),砸车维权,要不得。
苏青在《论红颜薄命》一文里说:“红颜薄命,这四个字为什么常连在一起,其故盖有二焉:第一,红颜若不薄命,则其红颜与否往往不为人所知,故亦无从谈起之者;第二,薄命者若非红颜,则其薄命事实也被认为平常,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这位心思细腻堪比张爱玲的海派女作家说的极是。其实这事还可以接着谈:不仅红颜薄命常连在一起,红颜即美女,美女香车四字也常配对,而香车,其命亦多不厚也矣。什么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在中国动辄上演被砸的悲剧,看着着实让人心痛。这不,就刚刚,电动香车特斯拉也加入了被砸的行列,成为香车们命运多舛的又一证据。
香车,俗称豪车,为什么常被人砸呢?其故盖亦有二焉:豪车若不被砸,则其 (其实是车主)豪与否往往不为人所知,故媒体舆论谁管你呢;第二,被砸者若非豪车,则其被砸事实也被认为平常,谁稀罕你那点动静呢。那位来自内蒙古的特斯拉车主怒而砸车,其实也让人看出其内隐的“豪”情,只是该字前尚需加个“土”字。不用说,把车换成是二手的夏利,莫说是一辆,就算规模增大到十辆八辆,也不会起什么涟漪的。明白了上述道理,与砸车相伴的另一诉求——维权,其实就只是一种次生或曰伴生行为,收不收得到效果,对土豪而言,真的就不重要了。2013年5月青岛车展现场,一位车主当众把一辆价值260万元的玛莎拉蒂丁丁咣咣给砸了,有人质疑车主此举意在炒作。还用质疑吗,从目的到态势到结果,这就是彻头彻尾的炒作。“就算是车主想砸车泄愤,也不用弄这么大的排常”一位围观者如是说。可是,要是换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去所,在夜黑风高的子时下手,倒是不占地不扰民,可这砸个什么劲埃也有看出门道的,一位自称对豪华车比较了解的市民说:“尽管车辆从外观看被砸得面目全非,但内部发动机、车架等关键部位完全没有受损,完事修修花不了多少钱。”
真可谓一针见血。事实上,翻看所有砸车事件,几无例外的都属于这种“高抡锤、轻放下,只伤皮、不动骨”的路数,演给人看的动机非常明显。对此,有评论指出,车是你的,是砸是扔是你的权利,但“不蒸馒头争口气”的想法固然有气节,却丧失了理性。即使私下沟通无果,依然还有法律途径可以选择,用暴力砸车维权的方式吸引注意力,虽然可以给纠纷另一方带来巨大压力,但对社会来说,却是一个不好的示范。有网友的表达更干脆:“260万哪,说砸就砸了,我的心都疼。这哪是维权啊,这是赤裸裸的炫富啊!”
其实,炫富倒在其次,借砸车炒作,以引起社会关注,给车企车商造成舆论压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维权”(如果目的不纯,这种行为就很难被称为维权)筹码,甚至狮子大开口借机赚一笔,这才是砸车戏份的重头。据青岛砸车事件的当事经销商说,事情的缘起并不复杂,也就换配件这样的小事,可是在修车过程中由于技师操作失误造成车辆掉漆 (痕迹只有牙签长短),这引起车主的极大不满,尽管经销商方面马上道歉并提出修复和补偿意见,但车主却不依不饶,不断加码(从开价20万元赔偿到最终提出换一辆新车),远远超出沟通谈判的范围。
刚刚发生的特斯拉砸车事件中,车主提出的7大维权理由多是服务问题,其中即使有其所谓的“地域歧视”,也不至于到砸车闹事的地步。滑稽的是,这次砸车,车主只是在风挡玻璃上敲出几处裂纹,让人感觉表演成分过浓,以至于网上报道几乎看不到支持他的跟帖。
车是砸了,可表演也演砸了。正如一句网语所说:“Nozuonodie”(不作死不会死),砸车维权,要不得。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