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捂盘赌涨价考验调控智慧
如果开发商拖延工期、推迟开盘,相关部门就应及时介入调查,只要查证属实,就启动问责处罚程序,从经济上让捂盘开发商得不偿失
最近,部分一线城市又见捂盘惜售现象。一些开发商明知报价难获政府认可仍旧报高价,以拿不到预售证为借口拖延开盘,更有甚者故意拖延工期推迟开盘时间。(据6月17日新华社报道)
新“国五条”明确规定,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实际供应量。增加土地供应本是为了加大商品房供应,然而,一些开发商故意报高价,以拿不到预售证为借口拖延开盘,甚至故意拖延工期推迟开盘,造成短期市场供应紧张,以期卖出更高房价,获取更多利润。
房价如今已是高处不胜寒,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开发商却重复使用捂盘惜售伎俩,逼着楼市继续涨价。如是“饥饿营销”策略传递出的警示信号令人担忧,也在考量着政府调控楼市的智慧与执行力。
中央一直都在打击开发商捂盘惜售等违规经营行为。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房地产企业,要加大整治查处力度,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2007年,原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囤房惜售、哄抬房价等行为都被列入整治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明码标价销售。部分开发商故意不拿预售证推迟开盘,既是对抗楼市调控政策,也是在钻政策的空子。
为了打击捂盘惜售,地方也在行动。但是,由于对开发商的捂盘行为缺乏明确的处罚细则,再加上不少地方沿袭房地产财政思维惯性,打击违规开发商不愿意动真格,导致地方政府对捂盘的打击“雷声大,雨点小”,问责板子高举起轻放下,一道又一道的捂盘禁令被证实是一纸空文。比如,南京市出台规定对开发商捂盘确定最高1万元的罚款标准,就引发了舆论炮轰。对此,有论者尖锐指出“罚款1万是捂盘动员令”。这样的指责或许有失苛刻。但是罚款标准过低显然难以遏制开发商的捂盘冲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地鸡毛。
在笔者看来,要遏制开发商捂盘惜售、豪赌房价,住建部等部委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调控政策。比如,明确规定具备预售条件的楼盘必须申请预售证,已经领取预售证的楼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开盘,并且是一次性开盘,并配套制定明确而严厉的处罚细则。如果开发商拖延工期、推迟开盘,相关部门就要及时介入调查,只要查证属实,就启动问责处罚程序,从经济上让捂盘开发商得不偿失。如此,方能使开发商放弃暴利心态,用正常手段运作房产市场,让消费者走出无休止涨价预期的恐慌阴影,回归购房理性。
如果开发商拖延工期、推迟开盘,相关部门就应及时介入调查,只要查证属实,就启动问责处罚程序,从经济上让捂盘开发商得不偿失
最近,部分一线城市又见捂盘惜售现象。一些开发商明知报价难获政府认可仍旧报高价,以拿不到预售证为借口拖延开盘,更有甚者故意拖延工期推迟开盘时间。(据6月17日新华社报道)
新“国五条”明确规定,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实际供应量。增加土地供应本是为了加大商品房供应,然而,一些开发商故意报高价,以拿不到预售证为借口拖延开盘,甚至故意拖延工期推迟开盘,造成短期市场供应紧张,以期卖出更高房价,获取更多利润。
房价如今已是高处不胜寒,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开发商却重复使用捂盘惜售伎俩,逼着楼市继续涨价。如是“饥饿营销”策略传递出的警示信号令人担忧,也在考量着政府调控楼市的智慧与执行力。
中央一直都在打击开发商捂盘惜售等违规经营行为。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房地产企业,要加大整治查处力度,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2007年,原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囤房惜售、哄抬房价等行为都被列入整治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明码标价销售。部分开发商故意不拿预售证推迟开盘,既是对抗楼市调控政策,也是在钻政策的空子。
为了打击捂盘惜售,地方也在行动。但是,由于对开发商的捂盘行为缺乏明确的处罚细则,再加上不少地方沿袭房地产财政思维惯性,打击违规开发商不愿意动真格,导致地方政府对捂盘的打击“雷声大,雨点小”,问责板子高举起轻放下,一道又一道的捂盘禁令被证实是一纸空文。比如,南京市出台规定对开发商捂盘确定最高1万元的罚款标准,就引发了舆论炮轰。对此,有论者尖锐指出“罚款1万是捂盘动员令”。这样的指责或许有失苛刻。但是罚款标准过低显然难以遏制开发商的捂盘冲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地鸡毛。
在笔者看来,要遏制开发商捂盘惜售、豪赌房价,住建部等部委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调控政策。比如,明确规定具备预售条件的楼盘必须申请预售证,已经领取预售证的楼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开盘,并且是一次性开盘,并配套制定明确而严厉的处罚细则。如果开发商拖延工期、推迟开盘,相关部门就要及时介入调查,只要查证属实,就启动问责处罚程序,从经济上让捂盘开发商得不偿失。如此,方能使开发商放弃暴利心态,用正常手段运作房产市场,让消费者走出无休止涨价预期的恐慌阴影,回归购房理性。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