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中国消费者报:“涨十倍才行”是什么逻辑

2013年04月22日 10:23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3/0422/486247.html

水价上涨打着“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保护水资源”之类的旗号,可实际上涨价所得尽数进了供水企业的荷包。按照这样的涨价逻辑,还有什么东西不是“涨十倍才行”呢

“水价应涨十倍以节约水源”。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柯日前在2013年第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上表示,水价的决定因素,不能是只如国家发改委规定的那样,由生产成本来决定,现在要以节约水源为目的,来决定供水的价格。“水价要提高到30元到40元一吨才行,我坚决支持水价上涨。”

众所周知,在“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保护水资源”之类旗号下,各地自来水价格曾经频繁上涨。很多地方都走出了一条 “涨价—盈利—亏损—涨价”的怪异曲线,并且叫嚣“水价上涨的空间仍很大”——那么,水价上涨空间究竟有多大?央企中国水务的董事长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至少要提高十倍才行,到30到40元一吨。中国水务现在的主营收入就有26亿元,如果水价涨十倍,那就是260亿元:涨价十倍的梦想一实现,岂能不赚个盆满钵满?又管它什么民生痛苦与百姓悲辛呢?

油价上涨也好,气价上涨也罢,基本的路子都是不再由成本来决定价格。不过,自来水又与这些不一样,因为它没有一个所谓国际市场可以挂钩,暂时也还没有从国外 “进口自来水”的说法,于是可以作为涨价理由的,还是“节约水源”之类的空话。但这点把戏早就骗不了人了,谁都知道“水价涨”与“水税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水价上涨打着“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保护水资源”之类的旗号,可实际上涨价所得还是尽数进了供水企业的荷包。

事实上,即便是在成本定价模式下,很多地方水价涨得也都没道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供应一吨水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水价成本是否存在猫腻?去年新华社就曾报道,广州市水价“监审清单”显示,一吨水被企业多报成本0.348元,比真实成本2.016元“虚高”了17.26%。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水价多涨0.348元,按广州市每年近12亿吨的供水量计算,水企一年就能因此获益超过4亿元!难以想象,那些没有进行成本监审,或者成本监审只是“走过场”的城市,水价中究竟含有多少“水分”?

更让人纳闷的是,在“自来水50%不合格”的质疑下,这些水企怎么就敢狮子大开口,要求“水价涨十倍才行”呢?自来水水质50%合格与水价100%大涨,本身就是一边掏空国人腰包,一边危害国人健康;现在倒好,自来水水质仍在继续讲“特殊国情”,水价却必须涨十倍才能填满水企胃口!半数自来水不合格,不处罚不赔偿也便罢了,还要涨十倍的价格,让人情何以堪呢?

水资源固然需要保护,但水资源首先是老天爷赐予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存必需品,水企凭什么垄断牟利?按照这样的涨价逻辑,还有什么东西不是“涨十倍才行”呢?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