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先看病后付费”当尽早提上决策议程
日前有媒体报道,“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今年将全面推行。19日卫生部官员回应,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该模式,但从未要求“全面推行”,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正进行探索,但因条件限制,短期内无法全面施行。
从披露到辟谣,不过须臾之间,“先看病后付费”的话题由此升温。公众表情,也经历了从期待到失落的切换。尽管官方表态已一锤定音,可对“先看病后付费”的讨论仍在展开。舆论热议,无疑是公共诉求井喷的投射。
长期以来,看病就得先掏钱,已成惯例。对有些患者而言,这有些繁琐,不但有无钱垫付之忧,还要在排队缴费、报销等环节耗费时间成本。对医院来说,就诊效率也会被拖累。
若是采用“先诊疗后结算”的就医模式,对医改增量等不乏积极意义。患者无需担心承受不了垫付费用,也能少些折腾。它尊重了患者的就医感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也是医改升级的大势所趋。
当然,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势必会遇到掣肘。它要与医保结算机制对接,当费用垫付落到医院头上,势必冲击医院的资金链。只有资金周转畅通,才能避免为医疗运作设梗。在推广空间受限的情境下,完善医保异地转接、结算联网等就尤为重要。再者,在相应的制度安排上,还须预估风险,谨防逃费。与之对应的,是个人征信系统的亟待补全。
多重阻力下,“先看病后付费”的推进之难不难窥见。在“摸石头”中过河,也就情有可原。但路障充斥,不等于可原地踏步,或裹足缓行。在医保水平渐次提升等语境中,加快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才能拓展医改层次,承接民众期许。事实上,构筑起多维的配套机制,“先看病后付费”的风险是可控的。
说到底,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可有缓冲空间,但应平衡民众诉求与现实阻碍,循序渐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将它提上决策议程,制订出时间表——要知道,舆论聚焦与嗟叹,正是期待善政尽早落地的迂回表达。
日前有媒体报道,“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今年将全面推行。19日卫生部官员回应,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该模式,但从未要求“全面推行”,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正进行探索,但因条件限制,短期内无法全面施行。
从披露到辟谣,不过须臾之间,“先看病后付费”的话题由此升温。公众表情,也经历了从期待到失落的切换。尽管官方表态已一锤定音,可对“先看病后付费”的讨论仍在展开。舆论热议,无疑是公共诉求井喷的投射。
长期以来,看病就得先掏钱,已成惯例。对有些患者而言,这有些繁琐,不但有无钱垫付之忧,还要在排队缴费、报销等环节耗费时间成本。对医院来说,就诊效率也会被拖累。
若是采用“先诊疗后结算”的就医模式,对医改增量等不乏积极意义。患者无需担心承受不了垫付费用,也能少些折腾。它尊重了患者的就医感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也是医改升级的大势所趋。
当然,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势必会遇到掣肘。它要与医保结算机制对接,当费用垫付落到医院头上,势必冲击医院的资金链。只有资金周转畅通,才能避免为医疗运作设梗。在推广空间受限的情境下,完善医保异地转接、结算联网等就尤为重要。再者,在相应的制度安排上,还须预估风险,谨防逃费。与之对应的,是个人征信系统的亟待补全。
多重阻力下,“先看病后付费”的推进之难不难窥见。在“摸石头”中过河,也就情有可原。但路障充斥,不等于可原地踏步,或裹足缓行。在医保水平渐次提升等语境中,加快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才能拓展医改层次,承接民众期许。事实上,构筑起多维的配套机制,“先看病后付费”的风险是可控的。
说到底,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可有缓冲空间,但应平衡民众诉求与现实阻碍,循序渐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将它提上决策议程,制订出时间表——要知道,舆论聚焦与嗟叹,正是期待善政尽早落地的迂回表达。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