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评论

四川在线:假日物价,得贵的有理由

2013年02月16日 14:56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xiaofeipinglun/2013/0216/469057.html

“洗一辆车150元,吃一顿家常菜多100多元,停车费也不能用超市的小票减免了,这年过得好‘贵’。”年还没过一半,不少市民纷纷抱怨道。据记者调查,在春节期间,不少服务行业都或多或少地涨价。让不少市民直呼,这个春节过得好“贵”。(2月12日 《北京晨报》)

假日里物价投诉居高不下,一直是被诟病的现象。这蛇年新春刚开始没不久,有些北京居民就感叹这个年过的好贵。过半的常住人口离京回家过年,导致人力资源费用上涨是必然的。加上国内菜价必须逢节必涨的“优良传统”,种种因素累加在一起,这过年成本是自然水涨船高。不过合理涨价这也是老百姓认同的,但是超过正常标准的涨价,可就不是那回事了。

一盘清蒸鲈鱼坐地起价涨了30元,这个细节吸引住了笔者眼球,因为笔者过年的时候也做了这道菜。所有成本加起来最多25,平日里餐厅叫价是五十元,但考虑到京城和小县城的物价差,68元的价格可以认同。然而就在春节期间直线飙升30元,整整多出近3成,这不给节日里的食客添堵吗?都知道过节东西是贵,但过节就成了过节正当理由了?

不过和洗车比起来,清蒸鲈鱼真算是小菜一碟。平时30元的洗车费,这两天要220元,足足翻了7倍有余!恐怕过年洗次车的费用,都可以洗一年的了。这笔帐横算竖算都不对,但是老板却大有说辞,“过年了,挨宰是正常的!”

诚然,很多服务行业的从业者,放弃休息、团圆的机会,还在为大家提供服务,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提高价格都不过分。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吧,对于节日物价,很多地方政府采取的都是硬措施。对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实行强制性、规范性的管理,确保做到不调价、不提价、不涨价。而对于价格放开的商品、服务,理论上也将采用“随时采样”的办法监督。但是很多商家之所以牛气冲天,不怕投诉、检查,就在于黄金假期机会难得,而几次的罚款,只要宰一次客就能捞回本钱,这样你奈他何?

假期难得,大家都在努力制造出好心情,可每每这个时候,不应景的物价总能如脱缰野马一样横冲直撞。相对应的法规早已出台,可为何收效甚微?有关监督部门是不是也全体放假了,这个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市面上那些高的离谱的价格,是有多少普通人能坦然承受的呢?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