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扔垃圾不该全赖素质
每年的黄金周过去,盘点国人旅游素养似乎成了“例牌”大戏。风景名胜处,有人大声喧哗的,有人随便插队的,有人乱涂乱画的,有人打架斗殴的……找起例证也不困难,最典型的是乱扔垃圾。
垃圾太多、素质太低,似乎是天然有理的一对结论。但就像微博上揭秘的,骂广场垃圾的人,有多少了解到以下事实呢:为了安全,广场几无垃圾箱;为了保持秩序,参观者必须彻夜排队、不得随意走动,因此有垃圾必须就地摆放。长城6天产生的100多吨垃圾,不等于“6天乱扔了100多吨垃圾”,这是两个性质迥然的事实判断;而沿着不同的事实,又必然得出天壤之别的价值判断,还是请不要把所有垃圾都记在素质的账单上。
一者,内地游客的文明素养尽管有待提升,却始终在进步。港媒在黄金周调查发现,铜锣湾、尖沙咀等旅游旺区均见人头涌动,到处都能见到内地游客的身影,但秩序井然。在有待转身的休假制度与超载的服务业态面前,高贵的素质恐怕也敌不过陋习的“破窗效应”,这是群体极化的自然反应。要反思的,不仅是个体素质,还有“人山人海”的出行潮。
二者,公共服务不到位的责任,不能一股脑记在游客头上。垃圾遍地,很多时候是因为垃圾桶不够。黄金周里的基础设施本就超负荷运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境遇之下,再有素质的游客恐怕也会选择没素质的生活方式应急。文明的前提是秩序,如果秩序溃坏,文明就不可能成为民众的普遍选择。
更重要的是,文明素养不是骂出来的。历史上看,谁都经历过旅游文明的粗放阶段,这也不能算很丢人的事情。假以时日,制度完备、引导得当,中国游客也可以摆脱“最不讨喜”的帽子。但是,养成一个暴发户和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所需的时间显然大不相同。
乱扔垃圾是不对的,但十一黄金周里的垃圾量,恐怕不能都折算成素质不堪的佐证。毕竟,如实的反思比想象的批判更有力,更有意义。
每年的黄金周过去,盘点国人旅游素养似乎成了“例牌”大戏。风景名胜处,有人大声喧哗的,有人随便插队的,有人乱涂乱画的,有人打架斗殴的……找起例证也不困难,最典型的是乱扔垃圾。
垃圾太多、素质太低,似乎是天然有理的一对结论。但就像微博上揭秘的,骂广场垃圾的人,有多少了解到以下事实呢:为了安全,广场几无垃圾箱;为了保持秩序,参观者必须彻夜排队、不得随意走动,因此有垃圾必须就地摆放。长城6天产生的100多吨垃圾,不等于“6天乱扔了100多吨垃圾”,这是两个性质迥然的事实判断;而沿着不同的事实,又必然得出天壤之别的价值判断,还是请不要把所有垃圾都记在素质的账单上。
一者,内地游客的文明素养尽管有待提升,却始终在进步。港媒在黄金周调查发现,铜锣湾、尖沙咀等旅游旺区均见人头涌动,到处都能见到内地游客的身影,但秩序井然。在有待转身的休假制度与超载的服务业态面前,高贵的素质恐怕也敌不过陋习的“破窗效应”,这是群体极化的自然反应。要反思的,不仅是个体素质,还有“人山人海”的出行潮。
二者,公共服务不到位的责任,不能一股脑记在游客头上。垃圾遍地,很多时候是因为垃圾桶不够。黄金周里的基础设施本就超负荷运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境遇之下,再有素质的游客恐怕也会选择没素质的生活方式应急。文明的前提是秩序,如果秩序溃坏,文明就不可能成为民众的普遍选择。
更重要的是,文明素养不是骂出来的。历史上看,谁都经历过旅游文明的粗放阶段,这也不能算很丢人的事情。假以时日,制度完备、引导得当,中国游客也可以摆脱“最不讨喜”的帽子。但是,养成一个暴发户和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所需的时间显然大不相同。
乱扔垃圾是不对的,但十一黄金周里的垃圾量,恐怕不能都折算成素质不堪的佐证。毕竟,如实的反思比想象的批判更有力,更有意义。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