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引发的“码”上骗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吃饭、购物、看电影,还是添加好友、下载APP、租车,都能通过扫二维码快速实现。扫码真的安全吗?
目前,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购物,扫码支付对于不少网友而言,如同“拿出钱包现金支付”一般简单。只要有智能手机在身,“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完成支付。但手机支付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机会。
二维码“扫一扫”骗局频现
2016年5月,合肥的李先生收到某电商网站的推销短信,称其液晶电视降价近千元。由于该页面跟李先生之前浏览过的该官网很相似,便想都没想就填了账号密码。李先生通过手机扫描了店主发来的二维码,在支付界面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后却显示“支付失败”。待他的银行账号被转走10000余元才知被骗了。
同年10月,山西省高平市公安局陆续接到30余人报案,称被人在网络上以购买虚拟物品进行刷单的形式骗走500元至5000元不等。经查,犯罪嫌疑人田某为偿还赌债,通过微信、QQ发布信息,谎称利用“蚂蚁花呗”额度支付,通过“扫二维码、点击店铺链接”购买手机等虚拟商品进行刷单可获取分红,并先后骗取30余名被害人共计7万余元。
同年12月17日,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瑶海大队接到市民报警,称停在瑶海区和县路的车子被贴了含有微信二维码的违法停车告知单,扫了上面的支付罚款二维码,疑似被诈骗。2017年1月23日,合肥警方发布消息称,2名嫌疑人已被抓获,现场缴获伪造的瑶海、庐阳、包河等交警大队公章7枚、交警违法停车告知单1万余张。
骗局凸显行业技术标准滞后
如此多的骗局都指向二维码,二维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呢?中国二维码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张也平提到,一是存在法律合规性风险。因为二维码是近几年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创新型支付方式,法律法规本来就存在滞后性,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法律监管未到位。
同时,二维码支付还存在安全性风险。二维码技术门槛较低,编译发布相对简单,容易植入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等,此前被篡改支付的案例已发生过多起。
信用卡套现、洗钱风险也是二维码存在的问题。二维码支付目前缺乏原始监管,加之交易真实性审核缺失,很容易伪造交易进行信用卡套现和洗钱。
另外,二维码支付的环境远比银行、网上银行或者刷卡交易操作时的环境复杂,电子支付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较低。还有二维码交易中已突现大量的资金沉淀,而二维码交易的账户管理人往往是企业,并不是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风险,如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等,可能存在二维码账户中的资金提不出来的风险。
专家建议强化源头保护
张也平提到过,目前我国大量运用的是国外的二维码技术,其开放式的市场应用模式导致各种安全问题频发且难以有效监控。从恶意广告到金融诈骗,甚至包括敏感词汇以及非法集会通知、谣言等,都能通过二维码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广泛传播。
近几年,国家产业部门开始重视二维码标准建设,但在标准化落实和应用方面还缺乏政策层面的措施和推动力度。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应用规范,实现二维码技术自主、可控、安全。
而遏制当前新型诈骗多发高发势头,不仅需要提升公民的防骗意识和能力,更需从根源上解决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为人们的新生活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有关人士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强化源头保护,因工作关系合法掌握公民信息的单位,对于监守自盗的内部人员要进行严惩,同时需及时堵塞信息系统安全漏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吃饭、购物、看电影,还是添加好友、下载APP、租车,都能通过扫二维码快速实现。扫码真的安全吗?
目前,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购物,扫码支付对于不少网友而言,如同“拿出钱包现金支付”一般简单。只要有智能手机在身,“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完成支付。但手机支付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机会。
二维码“扫一扫”骗局频现
2016年5月,合肥的李先生收到某电商网站的推销短信,称其液晶电视降价近千元。由于该页面跟李先生之前浏览过的该官网很相似,便想都没想就填了账号密码。李先生通过手机扫描了店主发来的二维码,在支付界面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后却显示“支付失败”。待他的银行账号被转走10000余元才知被骗了。
同年10月,山西省高平市公安局陆续接到30余人报案,称被人在网络上以购买虚拟物品进行刷单的形式骗走500元至5000元不等。经查,犯罪嫌疑人田某为偿还赌债,通过微信、QQ发布信息,谎称利用“蚂蚁花呗”额度支付,通过“扫二维码、点击店铺链接”购买手机等虚拟商品进行刷单可获取分红,并先后骗取30余名被害人共计7万余元。
同年12月17日,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瑶海大队接到市民报警,称停在瑶海区和县路的车子被贴了含有微信二维码的违法停车告知单,扫了上面的支付罚款二维码,疑似被诈骗。2017年1月23日,合肥警方发布消息称,2名嫌疑人已被抓获,现场缴获伪造的瑶海、庐阳、包河等交警大队公章7枚、交警违法停车告知单1万余张。
骗局凸显行业技术标准滞后
如此多的骗局都指向二维码,二维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呢?中国二维码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张也平提到,一是存在法律合规性风险。因为二维码是近几年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创新型支付方式,法律法规本来就存在滞后性,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法律监管未到位。
同时,二维码支付还存在安全性风险。二维码技术门槛较低,编译发布相对简单,容易植入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等,此前被篡改支付的案例已发生过多起。
信用卡套现、洗钱风险也是二维码存在的问题。二维码支付目前缺乏原始监管,加之交易真实性审核缺失,很容易伪造交易进行信用卡套现和洗钱。
另外,二维码支付的环境远比银行、网上银行或者刷卡交易操作时的环境复杂,电子支付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较低。还有二维码交易中已突现大量的资金沉淀,而二维码交易的账户管理人往往是企业,并不是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风险,如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等,可能存在二维码账户中的资金提不出来的风险。
专家建议强化源头保护
张也平提到过,目前我国大量运用的是国外的二维码技术,其开放式的市场应用模式导致各种安全问题频发且难以有效监控。从恶意广告到金融诈骗,甚至包括敏感词汇以及非法集会通知、谣言等,都能通过二维码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广泛传播。
近几年,国家产业部门开始重视二维码标准建设,但在标准化落实和应用方面还缺乏政策层面的措施和推动力度。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应用规范,实现二维码技术自主、可控、安全。
而遏制当前新型诈骗多发高发势头,不仅需要提升公民的防骗意识和能力,更需从根源上解决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为人们的新生活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有关人士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强化源头保护,因工作关系合法掌握公民信息的单位,对于监守自盗的内部人员要进行严惩,同时需及时堵塞信息系统安全漏洞。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
- 20元乳胶枕加个枕套敢卖1000元 起底乳胶床品造假黑幕(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