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警示

“保健品”消费骗局频发敲响警钟: 多陪伴老人,让骗子走开

2016年12月21日 11:57 信息来源:http://jsgs.jschina.com.cn/system/2016/12/21/030289262.shtml

年终岁末,很多不法分子将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打着“保健品讲座”“厂家大促销”等幌子大肆行骗。20日,南京警方通过分析“保健品消费骗局”给公众敲响警钟,同时提醒年轻人,平时常回家看看,多陪伴空巢老人,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今年7月下旬,南京市六合公安分局雄州派出所接市民报警称,自己的母亲和其他老人近期参加某生物科技公司的“健康讲座”,被骗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经调查,多名老人先后接到某公司电话,称要举办为期3天的“关爱老人身心健康讲座”。第一天,二三十名老人一大早就去排队参加讲座,并领回一些杂粮;第二天,更多的老人带着朋友去了,领到一些鸡蛋,这次每位老人还捐出100元“爱心钱”,公司承诺次日返还;第三天,公司将100元返还给捐钱的老人,并现场免费赠送价值399元的“骨质疏松保健品”等。随后,开始推销该公司保健品。

这家公司称,这套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保护肠胃的保健品价值上万元,但公司对老年朋友感恩回馈,本次活动一套售价仅5899元。听讲座期间,公司员工对老人们又是端茶又是递水,嘘寒问暖,“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叫个不停,“贴身”推销保健品。软磨硬泡、久违的“关心”、无微不至的“照顾”,先后有50多名老年人被哄骗购买50多套保健产品,价值29万余元。

无独有偶。今年3月,天津某公司5名“销售人员”在南京市六合区长芦街道玉带社区租场地举办促销活动。第一天,40多人购买30元一块的香皂,后“销售人员”将钱返还;第二天,50多人又购买100元的雪花膏,“销售人员”随后又将100元返还;第三天,30多人购买价值300元的数码按摩仪,“销售人员”后又将钱返还;第四天,5位老人购买价值2999元的化妆品给子女使用,这次“销售人员”并没有将钱返还。

民警接到报警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又有15位老人购买价值4890元的羊驼绒被和保健被。据“销售人员”交代,他们通过免费发礼物、购物返钱吸引老年人,逐步取得他们信任,最后引诱他们购买实际价值只有800多元的床上用品。

“诈骗团伙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精神世界空虚、贪图小便宜、滥发善心等弱点行骗。”负责办案的赵警官表示。警方发现,行骗者通常采取以下步骤:一是免费体检吸引老年人关注;二是利用贪图便宜心理,发奖品、给甜头;三是“亲情”攻势,“亲”如儿女,嘘寒问暖;四是拉横幅、打广告,吹嘘产品功效;五是返还钱,取得老人深度信任;最后收钱后立即转移地点。

办案民警发现,大部分上当受骗花重金买保健品的老人都很朴实。发现被骗后,有老人说“有人陪着说说话也好”,有老人说“辛苦一辈子,老了就想图个健康。就算没效果,试试也无妨”。许多老年人单纯善良,而他们的儿女又奔波忙碌,这样的家庭组合让一些不良销售商抓住“商机”,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换招数让老人上当。

应对此类诈骗,南京警方提醒老年人,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克服贪欲心理,打消“花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有病到正规医院看,买药到正规药店买,不要在所谓的免费讲座购买“保健品”。

“老人受骗多是孤独惹的祸,儿女们也要多关心老人。”承办过此类案件的许警官说。儿女们应当多关注老人需求,多和老人沟通,提醒他们防范不法商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生活自信。同时,应重视中老年人身体保健的心理需求,抽时间多陪他们参加正规的健康知识讲座,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父母被骗。当老人被骗时,家人要尽量少些指责和埋怨,多些理解和宽容。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