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课”骗局
生病去医院就医是一件人之常情的事情,可是如果有人说“你生病并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而是你的心理”,你会怎么想?
将老年人聚集起来,以喊口号,患者现身说法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宣传,鼓吹“生病不用去医院,吃了保健品立马就好”——近日就有不少老年消费者掉入了这样的消费陷阱。
【案例简介】
洗脑:保健品“包治百病”
“这是什么自然疗愈啊,完全就是骗人的。”来自重庆永川的58岁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到资阳参加某单位举办的“资阳市第二届身心灵自然疗愈7天之旅”活动,规模将近百人。该活动是以关心老年人的健康为由,在某单位开展为期7天的自然疗愈方法,并在现场给学员们推销保健品。参加活动前需要交纳200元押金,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听授课老师讲解养生课。食宿均在某单位,并按某单位规定的食谱就餐,用餐完毕后绕着某单位快速行走,保持沉默,在快速行走一个小时后,进入收功环节,然后用力拍手、肩颈、腰椎等部位,口中高喊“完美生活,完美健康”的口号。若无违规,7天结业后将返还押金。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生病,是一种假象,是你的心理在作祟,其实根本没有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不需要吃药,完全可以在7天里通过以上方法治愈。”
张女士患有胃下垂病,医生告诫她不能运动,饭后要休息,而授课老师要求张女士吃完饭后要快速行走。张女士因个人身体原因,表示无法参加这项活动,授课老师立马对其进行训斥,并要求她当着全体学员面上台认错。张女士遂于2016年6月16日向资阳市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还押金。
经查,张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是资阳某单位,所有押金由某单位方收取,绵阳某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某单位方邀请进行健康咨询讲解,并在培训中高价推销野生灵芝茶、眼药水、排毒饼干等保健品。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的内容涉嫌虚假宣传。经调解,张女士退出了活动,某单位退还消费者押金200元。
【案例剖析】
切勿相信伪科学
本案是采用集会式方式向消费者宣传伪科学的生病概念,并以此来推销高价保健品的典型案例,经营者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品功效,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要相信真科学,切勿听信伪科学或对保健产品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不实说辞。
【投诉热点】
保健品骗局成投诉热点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省消委组织接到消费者投诉涉及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方面的案件325起,其中保健食品227起,保健用品98起。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为虚假宣传、价格欺骗、质量低劣、售后跑路。
【律师点评】
虚假宣传诱老人受骗
四川博绅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青对集会式销售保健品案例进行了点评:“2016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要求保健品名称不得使用虚假、夸大或绝对化,明示或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等词语,这被视为监管部门严控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重要举措。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品功效,诱使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
李青还表示,老年人的心里承受力较弱,一旦发现被骗投诉无果之后,对老年人的心理也会造成巨大伤害。
【消委建议】
警惕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
四川省消委会秘书长肖向荣表示,“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主要表现形式有专家讲座、名医义诊、以患者现身说法、免费旅游的方式来忽悠老年消费者。以虚假宣传为手段,鼓吹保健品能包治百病。不少老年消费者缺乏医药知识和常识、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对所购买保健品给予厚望,这样不仅骗取了消费者的钱财,还会导致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肖向荣表示,针对集会式进行虚假保健品宣传的行为,省消委会将采取各项措施支持消费者依法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将保健品包装成药品的欺诈行为。
生病去医院就医是一件人之常情的事情,可是如果有人说“你生病并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而是你的心理”,你会怎么想?
将老年人聚集起来,以喊口号,患者现身说法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宣传,鼓吹“生病不用去医院,吃了保健品立马就好”——近日就有不少老年消费者掉入了这样的消费陷阱。
【案例简介】
洗脑:保健品“包治百病”
“这是什么自然疗愈啊,完全就是骗人的。”来自重庆永川的58岁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到资阳参加某单位举办的“资阳市第二届身心灵自然疗愈7天之旅”活动,规模将近百人。该活动是以关心老年人的健康为由,在某单位开展为期7天的自然疗愈方法,并在现场给学员们推销保健品。参加活动前需要交纳200元押金,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听授课老师讲解养生课。食宿均在某单位,并按某单位规定的食谱就餐,用餐完毕后绕着某单位快速行走,保持沉默,在快速行走一个小时后,进入收功环节,然后用力拍手、肩颈、腰椎等部位,口中高喊“完美生活,完美健康”的口号。若无违规,7天结业后将返还押金。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生病,是一种假象,是你的心理在作祟,其实根本没有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不需要吃药,完全可以在7天里通过以上方法治愈。”
张女士患有胃下垂病,医生告诫她不能运动,饭后要休息,而授课老师要求张女士吃完饭后要快速行走。张女士因个人身体原因,表示无法参加这项活动,授课老师立马对其进行训斥,并要求她当着全体学员面上台认错。张女士遂于2016年6月16日向资阳市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还押金。
经查,张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是资阳某单位,所有押金由某单位方收取,绵阳某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某单位方邀请进行健康咨询讲解,并在培训中高价推销野生灵芝茶、眼药水、排毒饼干等保健品。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的内容涉嫌虚假宣传。经调解,张女士退出了活动,某单位退还消费者押金200元。
【案例剖析】
切勿相信伪科学
本案是采用集会式方式向消费者宣传伪科学的生病概念,并以此来推销高价保健品的典型案例,经营者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品功效,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要相信真科学,切勿听信伪科学或对保健产品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不实说辞。
【投诉热点】
保健品骗局成投诉热点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省消委组织接到消费者投诉涉及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方面的案件325起,其中保健食品227起,保健用品98起。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为虚假宣传、价格欺骗、质量低劣、售后跑路。
【律师点评】
虚假宣传诱老人受骗
四川博绅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青对集会式销售保健品案例进行了点评:“2016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要求保健品名称不得使用虚假、夸大或绝对化,明示或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等词语,这被视为监管部门严控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重要举措。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品功效,诱使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
李青还表示,老年人的心里承受力较弱,一旦发现被骗投诉无果之后,对老年人的心理也会造成巨大伤害。
【消委建议】
警惕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
四川省消委会秘书长肖向荣表示,“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主要表现形式有专家讲座、名医义诊、以患者现身说法、免费旅游的方式来忽悠老年消费者。以虚假宣传为手段,鼓吹保健品能包治百病。不少老年消费者缺乏医药知识和常识、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对所购买保健品给予厚望,这样不仅骗取了消费者的钱财,还会导致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肖向荣表示,针对集会式进行虚假保健品宣传的行为,省消委会将采取各项措施支持消费者依法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将保健品包装成药品的欺诈行为。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
- 20元乳胶枕加个枕套敢卖1000元 起底乳胶床品造假黑幕(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