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天315

隐私信息成黑色利益链 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难

2016年12月19日 11:10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nr.cn/315/gz/20161217/t20161217_523353562.shtml

12月17日,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变的越来越透明。比如,你所有的隐私信息,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而且声称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近日,有记者以了解亲戚结婚对象为由,联系上一家名叫“××商贸”的服务商,工作人员介绍,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包括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犯罪记录、住房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统称“身份证大轨迹”。这一“全套服务”,收费850元。

记者取得同事授权之后,提供了同事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一天之后,对方向记者发来了同事的开房记录的整体截图,还单发了一张今年10月30日最后一次开房的记录截图:左边一列是旅客编号、民族、出生日期、证件号码、住址详址、入住房号、旅馆编码和旅馆地址,右边一列自上往下则是姓名、性别、证件类型、住址省市区、入住时间、退房时间、旅馆名称和旅馆地址区划。每一次开房记录,都把入住时间精确到了×时×分×秒。

可怕的是,经记者的这位同事确认,所有信息都属实、准确。随后,记者又查询了同事的火车记录、航班记录、银行开户核查记录、驾驶证记录、驾驶证违章记录、机动车登记记录,所有记录信息都真实无误。

关于这个话题,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做出了分析点评:

经济之声:为何信息泄露屡禁不止?

李斌:作为律师,我们在诉讼中如果想得到相关的信息,我们只有一个渠道——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因为我们是没有权利查询相关信息的。像报道中讲到的如此全面的信息,我还想不出是从何而来。我们知道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但是对于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其实是有规定的,包括刑法修正案9也做了重新的整合。这种信息泄露的现象为什么这么猖獗?第一个是有市场的,首先有些人需要这些信息,有买方市场。第二,已经形成了一个地下产业链,比如很多孕妇生了孩子回到家之后,推销奶粉的、提供孕婴用品或者服务的都会跟着打电话来了,这说明信息泄露的情况是非常厉害。这个信息泄露之后,有商业推广的需求,甚至有一部分人拿你的信息去违法犯罪了。尤其像报道中说的,我们的行踪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而且只要花几百块就能买到11个信息,这样的社会对我们来说还是不是一个能够有个人私密空间的社会呢?所以我们觉得还是要加强打击获取信息的那些企业。

经济之声:这么多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可能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李斌:你去办业务,它需要提供信息,那我就把信息交给他了,他就获取了。按说你只是有限使用的,你对你获取的信息仅限在你的经营范围内使用,但有时候比如系统有漏洞,我没有做到安全保密义务,被别人擅自访问窃取了。另一种情况是我主动就把你的信息出卖了,有的是属于“二次开发”还好,还是一个商业行为。但有的时候是直接把信息卖掉了,就像案例中所说的,已经判了不少这样的案例,但还是会大批人来做。

经济之声:怎么看待这次曝出的隐私泄漏事件?

陈音江:说到底,现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保护的机制,也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监管。消费者遇到了问题,也不知道该去找哪一个部门来管。说白了,我觉得这个社会上没有形成重视个人信息的良好环境。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相关收集和使用这些个人信息的单位或者企业,首先你要确定收集和使用这些个人信息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在收集到信息之后和使用的过程当中,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采取一些制度性的保证,确保这些信息被合理的使用,应该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职业道德操守。另外,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协同监管,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形成综合的打击合力。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个人信息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比如在涉及到身份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一些关键信息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点。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