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天315

微信加公众号送礼品暗藏陷阱 消费者轻信吃了哑巴亏

2015年08月24日 09:50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nr.cn/315/gz/20150823/t20150823_519627211.shtml

【导读】商家宣传通过加微信公众号即送礼品、礼券,岂料陷阱重重,消费者轻信商家吃了哑巴亏。

据报道,只要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截图、转发或主动说话,就能收到礼物?最近,微信中这样的广告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手表、水杯、太阳镜、口红……各种礼物五花八门。但是,真的有那么多免费的礼品从天而降吗?

日前,北京消费者赵先生向我们投诉说:“我是那天偶然看到朋友圈里的一个链接,说是只要关注一个叫‘KP3353’的微信公众号,就可免费获赠一个知名品牌的移动电源。操作很简单,只需要4步:关注公众号、截图、群发到朋友圈、将自己的资料发给公众号。”

按提示完成操作后,赵先生收到该公众号发来的一条提示信息,需要点进一个链接,填写收货人信息,并需要支付15元的邮费。赵先生想都没想就直接通过该公众号提供的二维码将15元的邮费支付了。几天后,等赵先生想起此事再次点进该公众号时,发现该公众号已被注销了,并且无法通过搜索公众号查到。

无独有偶。最近,黑龙江省消费者孟小姐也因为看到一条朋友圈的微信,轻信真的有赠品而损失了25元快递费。孟小姐说:“他们称只要关注就送一块手表,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真收到发来的快递了。不过,在收快递的时候,被要求先付25元快递费。等拆包一看,哪是原先说的价值几百块钱的手表啊,估计也就值个十来块钱的电子表。”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綦晓芳就今天的案例以及相关话题做出了解读与分析。消费者之所以上套,是不是占便宜的心态在做怪?

綦晓芳:确实有微信公众号进行送礼品、礼券的商家,甚至直接发红包似的,现在市场搞的比较混乱,我也上过当。后来发现几乎全是骗人的,而且你在不经意之间把个人隐私泄露掉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隐私的保护。

这些从事欺骗性营销的微信公众号是怎么一步步实施骗术的?现在已经派生出两种骗局,一种是打着免费的幌子,用非常低廉的产品以次充好,以虚假广告为诱饵,赚取所谓的“快递费”。虽然,这么做每单赚的不多,但成本非常低廉,上当的人一多,利润还是非常可观。另一种就是骗人进去添加公众号,然后发送色情内容,引诱人对后续内容进行付费,或者拼到一定的粉丝量以后就可以获得广告支持。这一种,欺骗性很大。这些公众号怎么管理,或者他们被举报的概率有多大?

胡钢:回头看一下网络的流变过程,最早大家建一个网站,接着大家开一个微博等,后来流行APP软件,这两年基于微信的各种服务应用越来越火,大有取代APP的倾向。对于整个管理的过程,目前来说,单独的网站是管理最严的。因为按照互联网经营管理服务办法,它必须要去登记或者备案,登记的严格性甚至超过了注册公司的严格性。一个网站有单独的域名,下面有一个经ICP备,或者类似的并且能够确认的话,其安全性是比较好的。第二类是所谓的APP,很多APP要求特别多的权限,比如地理位置、通信录等,所以我觉得对于APP来说,现在很多登记并不是很严格,而且它要的权限太多。另外,现在比较流行的微信,它的管理严格性没有达到对于网站管理的严格性,比如对它的身份进行表面的审查,例如要求提供主体身份证明或者营业执照,那只是一个扫描件或者是复印件,无法对于其他的身份进行核查,这就给相关的违法犯罪人员提供了一种可乘之机。所以从安全性来看,最安全还是传统的网站,它的身份至少是确认的,其次是APP,第三,微信或是微博上面的这些营销等风险相当高。因此,在网络上要特别要重视安全两个字,网络安全和每一个人密切相关。

现在确实有一些商家在推广的时候免费派送商品、礼券,甚至直接发红包什么的,来积累人气。消费者应该持一个什么态度?对于混杂其中的骗人公众号怎样才能提高警惕,同时能够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綦晓芳:不论是现场刷码还是关注公众号,不要贪取小便宜,有可能你今天贪了一瓶水,明天贪了一个券,但是你可能将来损更多。因此,只要没有贪念就永远不会上当。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