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陷“补漏骗局” 6000元专业补漏材料竟是三无产品
【导读】房屋楼梯处漏水,导致车库遭殃,消费者在网上找到一家专业补漏机构,补漏师傅上门后使用的专业防水材料全是三无产品,但是声称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说我们是做专业防渗漏的,你这个事情我们用我们的专业的胶水的来解决就OK了,花费6000多元补漏后,消费者担心质量差,又请人上门查验,发现果真被骗,它补的这个漏,它干了以后,虽然有一点的黏合性,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天天315本期揭秘补漏骗局。
据报道,消费者李先生刚刚注入新房没有几天就发现房屋楼梯处漏水,外面一下雨,车库顶上全是水了,李先生到梅雨季节的时候,车库顶板会发霉漏水,便想赶紧找一个补漏师傅把漏水处封堵住,李先生说不敢找路边的补漏游击队,因为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新闻,知道房屋补漏游击队把沥青或者一些劣质的材料当做是高技术的耐用材料来卖,价格高,很多人花高价补过之后,房屋仍然是漏水的,于是李先生从网上找到一家专业的补漏机构。
李先生:因为事情不是很大,开发商效率低,就想自己花钱解决算。我以前老在街上看到一些广告牌,什么专业补漏,有点不信任它们。我有上网的习惯,有很多武汉防水渗漏的信息。打了一圈电话,其中有一家就说我们是做专业防渗漏的,你这个事情用我们专业的胶水就解决了。按斤来收费,实际用多少就结算多少,工钱就不用了。我说我这就是有一些楼梯缝,大概一两层楼梯的这个石板有一些缝隙。如果材料使用得当的话,用不了多少,我就答应了。我说你先上门看,把材料带着,我看见材料还行的话,就让你做,不行你离开也无所谓,他也答应了。
补漏师傅上门以后让李先生先挑选材料,一共三种专业防水的材料,李先生注意到这些全部都是三无产品,补漏师傅却解释说这些都是专门用于补漏的胶水和胶粉,都是自己调配的,质量好性价比高,在沟通价格的过程当中,师傅的答复总是让人不能够完全得到答案,让李先生误以为几斤材料就够用了,花个千把块钱就能够把漏水处补好,而且对方还承诺可以保修六年,就这样李先生没签合同,就糊里糊涂的从同意李先生开工补漏了。
李先生:来了两个小伙子,开SUV的家用型轿车,材料我看了,就是一种类似于水泥状的粉状物质,后面有白色的大塑料桶,有两桶用了一半的胶水,上面也没有什么比较明确的标识。我问它们,他们说这是专用的补漏添加剂,很灵的。我说具体什么费用,他说有220一斤的,160一斤的,90块钱的一斤的。他不建议我用160和90的,因为质量差一些,220的东西确实很好。我说大概能用几斤,他说用多少算多少吧,他拿一个杆秤,把所有带着的东西,总共一称,然后你使用完了以后,再把剩下东西一称,就是实际使用量。我说OK,220一斤的话,撑死就用3、5斤,也就是千八块钱,我想上当的话也就是3、5斤千八块钱的事。我就说你做吧。
两个小时以后工程结束了,一称重量李先生顿时愣住了,这个简单的防水补漏工程竟然用掉了30斤的材料,每斤材料220块钱,总价格就是6600块。
李先生:称没问题,怎么会用了30斤材料?我觉得自己上当了。我说天太晚了,你们休息,我明天验收合格后,再付款,我先付一部分款给你。然后那家伙就说不行,我们这里不存在验收的问题,必须付款。我说你要跑,我去哪找你,你又没发票,我记住车牌和淘宝电话。他说我们跑不了,你先把钱花了,有什么问题再说。两个小伙子就有点讲狠,那天家里有小孩,没有其他人,天气又晚,又是新小区,我想先息事宁人把钱给了。
李先生当天晚上彻夜难眠,半夜爬起来,上网查找补漏的材料价格和补漏方法。结果,查到这家网上找到的所谓专业补漏机构的骗人手法和路边补漏游击队的骗人手法如出一辙。第二天,他又请专业人士上门查验补漏效果,发现果真被骗了,李先生这时再次联系补漏师傅,对方已经不接听电话了。李先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要回款的办法,查看过上千条和他有相似经历的人发的控诉贴后,他放弃了这个想法,拨通了媒体的投诉电话,希望能够提醒更多的人,别再上当受骗了。
李先生:我在网上搜的结果让我很吃惊也很气愤,这样的人在全国各地,而且行骗这么多年,用同样的手法,竟然没有人能够治得了他们。有人报过警,110来后,说这个东西是市场价格,建议你们报工商局12315。工商局来了后说,这个属于经济类纠纷,要打官司。打官司存在一个问题,这帮人是流动的,你不知道他在哪里,顶多也就有个车牌和手机号。
李先生说,不再继续追讨被骗的钱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担心对方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如果自己报警。有可能威胁家人的人身安全。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拨通了李先生提供的补漏师傅的电话,师傅说防水材料是自己调配的,防水材料质量很好,还承诺可以保修6年,而且强调只收取材料费、没有施工费保修费等等费用。
记者:您好,您这边可以上门补漏对吗?
师傅:对。
记者:我问一下您这是哪家公司啊?因为只登记了一个电话。
师傅:你什么事啊?
记者:父母让我在网上帮他找一个可以补漏的专业师傅。
师傅:我们是专业的,是专业做防水补漏的。
记者:是哪家公司呢?
师傅:我们是施工队。
记者:你们要上门补漏的话怎么收费呢?
师傅:这个要看你什么地方漏水,看你要什么样的材料,有高中低档,有几十的、一百多的,两百多的,价位都不等,视材料的用量收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价位。
记者:都是什么样的防水材料?什么品牌的?
师傅:我们一般都是用调配材料,我们自己用的专业的调配材料,用好多种材料调配的。
记者:比如说我要用好的200多的防水材料,补漏之后能用多久呢?
师傅:补漏之后一般都是六年包修,它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绝对没问题。
记者:具体是什么样的材料,怎么能用这么久?
师傅:胶啊,胶和胶粉调配的。
记者:就是哪生产的,有商标那些吗?
师傅:这个没有,包括工钱、料钱包修费,施工费、清理费都包含在内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都包含在内,不会再另付其他费用的。
记者:就是我用多少料,就光收这个料的钱是不是?
师傅:对,什么都不用,包括6年的包修费啊。包含在里面。
确实承诺可以保修6年,但是现在不再接听李先生的电话。记者还向这位师傅了解到,他们使用的都是来路不明的防水材料,都是三无产品。
师傅:我们的胶是好多种胶调配的,说实在的市场上都买不到的。我们自己调的,具体是什么品牌,还是没有品牌的。用哪些材料调配的,这个我不能跟你说,夸张一点,有可能是商业机密。你给我三万或两万块钱我也不能把秘方告诉你。
记者:你们是跟洞的大小来算钱吗?
师傅:根据实际用量,做多少算多少,做薄的少用点,做厚的多用点。
记者:可是你都已经填进去了,这个用量怎么算呢?
师傅:按你的要求刷,你说按40斤刷我就40斤刷,你说按照30斤给你刷,你就按30斤给你刷。
记者:可是这个是不是应该您来判断啊,因为您是专业的师傅,它具体刷多厚。
师傅:刷多厚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刷10斤也有,20斤也有,30斤的也有,40斤的也有,刷多厚我都保你的漏,但你刷的厚的就时间久一点,但是刷薄刷厚都保你的漏,具体刷多少按照你个人要求,哪怕你说按5斤给你刷好,我都可以给你刷。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确实有不少人发贴说遭遇到了补漏的骗局,其中大部分人都提到过安徽补漏帮。从网友的发贴内容来看,这些安徽籍的面包车遍布全国各地,挣钱手段基本相同,都是趁客户不注意,用大大超过需用量的材料来获取暴利,甚至还有人提到因为最终价格谈不拢,而被口头威胁。
记者也注意到,这些贴子大部分都是在2010到2013年发布的,多家媒体也曾经报道过类似骗局。今年7月底到李先生家来补漏的师傅开的也是安徽籍的车辆,因此,李先生怀疑自己也是被安徽补漏帮狠狠宰了一把。他认为,现在这些人可能已经将面包车换成了其他车辆,通过在网上发布广告继续挣钱。
经济之声特别评论员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先生,以及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的裘叶律师,共同就今天的案例来进行点评。
邱宝昌:这属于民事欺诈行为,严重的涉嫌诈骗。但金额较少,情况又较隐蔽,公安往往难以立案,涉嫌刑事犯罪立案有点难,初步证据很难固定。合同纠纷的话,双方是口头约定,工商也很难管理。
邱宝昌表示,民事欺诈从法律上认定,需要相应的证据。
邱宝昌:最后法院判决生效了,就是现在不能执行,如果跨地域去执行的话,执行费用成本都很高,所以消费者应该要注意。
当年我们觉得像这种骗人的方式,都是那种路边游击队,很多的工人在路边等着,你去找他帮你修一个什么东西,这种容易上当受骗,现在骗子使用高科技,在网上发贴子,在网上联系。
裘叶:首先,需要辨别对网上的信息真伪度。比如,如果是专业正规的防水公司、堵漏公司,它应该有正规的公司网页,产品介绍,师傅介绍等等,有一些成功案例,或者会做一些品牌营销等。
邱宝昌:要充分自主选择,比如防水涂料的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按照什么标准去生产等,都要搞清楚。如果没有标明厂址、没有生产标准,它自产自销自用,本身就是违法的。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在线下多了解、多询问。价款、标准、使用量和保修都应该在合同上明确约定。当然,光有一个合同也不行,要对它线上线下的情况做对比和了解。
基于这样的情况,用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找到正规公司呢?
裘叶:我个人认为,可能目前比较方便的途径还是通过网络,但需要有一个鉴别过程。首先,消费者从公司的大致上印象可以辨别;其次,如果是专业公司,在工商局肯定是有备案登记的,可以上工商局的网站查询一下。或者有行业协会,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查,有没有这个公司。
消费者在挑选时,尽可能找有专业资质的,能够提供相关法律依据的,比如合同、发票等团队,哪怕稍微贵一点点,但其他方面比较有保证。同时,建议类似专业性较强的公司,通过各种途径让老百姓知道你们。
这样一个数额不大,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强的案子,哪个部门都可以说自己不管。像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也存在监管方面的空白?怎么填补这样的空白?各部门都推委说不管,但老百姓不断上当受骗的案例确实不断发生。
邱宝昌:它这个不管不是不管,而是暂时不具备法律立案的标准条件。所以,消费者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投诉还是要投诉,该反映还是要反映,该举报还是要举报。比如,这帮人今天在这个地方用防水补漏去骗人,明天后天又用了大量不合格产品,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引起公安的注意。另外,它这种无证、无照、无标准地生产一些产品,违反产品质量法,也可以向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
【导读】房屋楼梯处漏水,导致车库遭殃,消费者在网上找到一家专业补漏机构,补漏师傅上门后使用的专业防水材料全是三无产品,但是声称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说我们是做专业防渗漏的,你这个事情我们用我们的专业的胶水的来解决就OK了,花费6000多元补漏后,消费者担心质量差,又请人上门查验,发现果真被骗,它补的这个漏,它干了以后,虽然有一点的黏合性,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天天315本期揭秘补漏骗局。
据报道,消费者李先生刚刚注入新房没有几天就发现房屋楼梯处漏水,外面一下雨,车库顶上全是水了,李先生到梅雨季节的时候,车库顶板会发霉漏水,便想赶紧找一个补漏师傅把漏水处封堵住,李先生说不敢找路边的补漏游击队,因为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新闻,知道房屋补漏游击队把沥青或者一些劣质的材料当做是高技术的耐用材料来卖,价格高,很多人花高价补过之后,房屋仍然是漏水的,于是李先生从网上找到一家专业的补漏机构。
李先生:因为事情不是很大,开发商效率低,就想自己花钱解决算。我以前老在街上看到一些广告牌,什么专业补漏,有点不信任它们。我有上网的习惯,有很多武汉防水渗漏的信息。打了一圈电话,其中有一家就说我们是做专业防渗漏的,你这个事情用我们专业的胶水就解决了。按斤来收费,实际用多少就结算多少,工钱就不用了。我说我这就是有一些楼梯缝,大概一两层楼梯的这个石板有一些缝隙。如果材料使用得当的话,用不了多少,我就答应了。我说你先上门看,把材料带着,我看见材料还行的话,就让你做,不行你离开也无所谓,他也答应了。
补漏师傅上门以后让李先生先挑选材料,一共三种专业防水的材料,李先生注意到这些全部都是三无产品,补漏师傅却解释说这些都是专门用于补漏的胶水和胶粉,都是自己调配的,质量好性价比高,在沟通价格的过程当中,师傅的答复总是让人不能够完全得到答案,让李先生误以为几斤材料就够用了,花个千把块钱就能够把漏水处补好,而且对方还承诺可以保修六年,就这样李先生没签合同,就糊里糊涂的从同意李先生开工补漏了。
李先生:来了两个小伙子,开SUV的家用型轿车,材料我看了,就是一种类似于水泥状的粉状物质,后面有白色的大塑料桶,有两桶用了一半的胶水,上面也没有什么比较明确的标识。我问它们,他们说这是专用的补漏添加剂,很灵的。我说具体什么费用,他说有220一斤的,160一斤的,90块钱的一斤的。他不建议我用160和90的,因为质量差一些,220的东西确实很好。我说大概能用几斤,他说用多少算多少吧,他拿一个杆秤,把所有带着的东西,总共一称,然后你使用完了以后,再把剩下东西一称,就是实际使用量。我说OK,220一斤的话,撑死就用3、5斤,也就是千八块钱,我想上当的话也就是3、5斤千八块钱的事。我就说你做吧。
两个小时以后工程结束了,一称重量李先生顿时愣住了,这个简单的防水补漏工程竟然用掉了30斤的材料,每斤材料220块钱,总价格就是6600块。
李先生:称没问题,怎么会用了30斤材料?我觉得自己上当了。我说天太晚了,你们休息,我明天验收合格后,再付款,我先付一部分款给你。然后那家伙就说不行,我们这里不存在验收的问题,必须付款。我说你要跑,我去哪找你,你又没发票,我记住车牌和淘宝电话。他说我们跑不了,你先把钱花了,有什么问题再说。两个小伙子就有点讲狠,那天家里有小孩,没有其他人,天气又晚,又是新小区,我想先息事宁人把钱给了。
李先生当天晚上彻夜难眠,半夜爬起来,上网查找补漏的材料价格和补漏方法。结果,查到这家网上找到的所谓专业补漏机构的骗人手法和路边补漏游击队的骗人手法如出一辙。第二天,他又请专业人士上门查验补漏效果,发现果真被骗了,李先生这时再次联系补漏师傅,对方已经不接听电话了。李先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要回款的办法,查看过上千条和他有相似经历的人发的控诉贴后,他放弃了这个想法,拨通了媒体的投诉电话,希望能够提醒更多的人,别再上当受骗了。
李先生:我在网上搜的结果让我很吃惊也很气愤,这样的人在全国各地,而且行骗这么多年,用同样的手法,竟然没有人能够治得了他们。有人报过警,110来后,说这个东西是市场价格,建议你们报工商局12315。工商局来了后说,这个属于经济类纠纷,要打官司。打官司存在一个问题,这帮人是流动的,你不知道他在哪里,顶多也就有个车牌和手机号。
李先生说,不再继续追讨被骗的钱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担心对方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如果自己报警。有可能威胁家人的人身安全。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拨通了李先生提供的补漏师傅的电话,师傅说防水材料是自己调配的,防水材料质量很好,还承诺可以保修6年,而且强调只收取材料费、没有施工费保修费等等费用。
记者:您好,您这边可以上门补漏对吗?
师傅:对。
记者:我问一下您这是哪家公司啊?因为只登记了一个电话。
师傅:你什么事啊?
记者:父母让我在网上帮他找一个可以补漏的专业师傅。
师傅:我们是专业的,是专业做防水补漏的。
记者:是哪家公司呢?
师傅:我们是施工队。
记者:你们要上门补漏的话怎么收费呢?
师傅:这个要看你什么地方漏水,看你要什么样的材料,有高中低档,有几十的、一百多的,两百多的,价位都不等,视材料的用量收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价位。
记者:都是什么样的防水材料?什么品牌的?
师傅:我们一般都是用调配材料,我们自己用的专业的调配材料,用好多种材料调配的。
记者:比如说我要用好的200多的防水材料,补漏之后能用多久呢?
师傅:补漏之后一般都是六年包修,它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绝对没问题。
记者:具体是什么样的材料,怎么能用这么久?
师傅:胶啊,胶和胶粉调配的。
记者:就是哪生产的,有商标那些吗?
师傅:这个没有,包括工钱、料钱包修费,施工费、清理费都包含在内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都包含在内,不会再另付其他费用的。
记者:就是我用多少料,就光收这个料的钱是不是?
师傅:对,什么都不用,包括6年的包修费啊。包含在里面。
确实承诺可以保修6年,但是现在不再接听李先生的电话。记者还向这位师傅了解到,他们使用的都是来路不明的防水材料,都是三无产品。
师傅:我们的胶是好多种胶调配的,说实在的市场上都买不到的。我们自己调的,具体是什么品牌,还是没有品牌的。用哪些材料调配的,这个我不能跟你说,夸张一点,有可能是商业机密。你给我三万或两万块钱我也不能把秘方告诉你。
记者:你们是跟洞的大小来算钱吗?
师傅:根据实际用量,做多少算多少,做薄的少用点,做厚的多用点。
记者:可是你都已经填进去了,这个用量怎么算呢?
师傅:按你的要求刷,你说按40斤刷我就40斤刷,你说按照30斤给你刷,你就按30斤给你刷。
记者:可是这个是不是应该您来判断啊,因为您是专业的师傅,它具体刷多厚。
师傅:刷多厚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刷10斤也有,20斤也有,30斤的也有,40斤的也有,刷多厚我都保你的漏,但你刷的厚的就时间久一点,但是刷薄刷厚都保你的漏,具体刷多少按照你个人要求,哪怕你说按5斤给你刷好,我都可以给你刷。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确实有不少人发贴说遭遇到了补漏的骗局,其中大部分人都提到过安徽补漏帮。从网友的发贴内容来看,这些安徽籍的面包车遍布全国各地,挣钱手段基本相同,都是趁客户不注意,用大大超过需用量的材料来获取暴利,甚至还有人提到因为最终价格谈不拢,而被口头威胁。
记者也注意到,这些贴子大部分都是在2010到2013年发布的,多家媒体也曾经报道过类似骗局。今年7月底到李先生家来补漏的师傅开的也是安徽籍的车辆,因此,李先生怀疑自己也是被安徽补漏帮狠狠宰了一把。他认为,现在这些人可能已经将面包车换成了其他车辆,通过在网上发布广告继续挣钱。
经济之声特别评论员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先生,以及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的裘叶律师,共同就今天的案例来进行点评。
邱宝昌:这属于民事欺诈行为,严重的涉嫌诈骗。但金额较少,情况又较隐蔽,公安往往难以立案,涉嫌刑事犯罪立案有点难,初步证据很难固定。合同纠纷的话,双方是口头约定,工商也很难管理。
邱宝昌表示,民事欺诈从法律上认定,需要相应的证据。
邱宝昌:最后法院判决生效了,就是现在不能执行,如果跨地域去执行的话,执行费用成本都很高,所以消费者应该要注意。
当年我们觉得像这种骗人的方式,都是那种路边游击队,很多的工人在路边等着,你去找他帮你修一个什么东西,这种容易上当受骗,现在骗子使用高科技,在网上发贴子,在网上联系。
裘叶:首先,需要辨别对网上的信息真伪度。比如,如果是专业正规的防水公司、堵漏公司,它应该有正规的公司网页,产品介绍,师傅介绍等等,有一些成功案例,或者会做一些品牌营销等。
邱宝昌:要充分自主选择,比如防水涂料的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按照什么标准去生产等,都要搞清楚。如果没有标明厂址、没有生产标准,它自产自销自用,本身就是违法的。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在线下多了解、多询问。价款、标准、使用量和保修都应该在合同上明确约定。当然,光有一个合同也不行,要对它线上线下的情况做对比和了解。
基于这样的情况,用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找到正规公司呢?
裘叶:我个人认为,可能目前比较方便的途径还是通过网络,但需要有一个鉴别过程。首先,消费者从公司的大致上印象可以辨别;其次,如果是专业公司,在工商局肯定是有备案登记的,可以上工商局的网站查询一下。或者有行业协会,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查,有没有这个公司。
消费者在挑选时,尽可能找有专业资质的,能够提供相关法律依据的,比如合同、发票等团队,哪怕稍微贵一点点,但其他方面比较有保证。同时,建议类似专业性较强的公司,通过各种途径让老百姓知道你们。
这样一个数额不大,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强的案子,哪个部门都可以说自己不管。像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也存在监管方面的空白?怎么填补这样的空白?各部门都推委说不管,但老百姓不断上当受骗的案例确实不断发生。
邱宝昌:它这个不管不是不管,而是暂时不具备法律立案的标准条件。所以,消费者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投诉还是要投诉,该反映还是要反映,该举报还是要举报。比如,这帮人今天在这个地方用防水补漏去骗人,明天后天又用了大量不合格产品,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引起公安的注意。另外,它这种无证、无照、无标准地生产一些产品,违反产品质量法,也可以向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
- 津冀联手斩断体育用品侵权链条(2024-08-15)
- 合力遏制“照搬式”盗图盗视频侵权(2024-08-15)
- 赠品免费不免责任经营者义务推不脱(2024-08-06)
- 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湖南举行《消保条例》宣贯培训暨消费维权行政指导会(2024-07-23)
- 调查了50个家电品牌,这9家很厚道!好消息来了|消保委亲测(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