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15资讯

让购物者多些轻松

2012年03月15日 13:33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2012/315/zjxw/201203/t20120315_211544.htm

每年的3.15,都被人们看做是一个节日,一则是因为这个日子,那些无良制造商、经销商、服务商被打回原形,受到惩处;另一方面,不少人也希望借此时商家推出的打折促销活动,买到一些便宜实惠的产品。

国人现在不同程度地富裕起来,产品也极大地丰富起来,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这句话,来形容琳琅满目的产品并不过分。花口袋的钱,购买所需产品原本是件很享受、很轻松的事情,但实际上购物的过程,常常难有令人感到轻松。

因为人们购置物件时需拿出足够的耐心,一则耐心选择时机,二则耐心搞定价格。有不少商家说,每年3.15、国庆节、新年、春节的打折力度最大,但这个力度里面能拧出多大水分,也只有各个经销商知道。同样一件产品,在商家举办的各色促销打折活动中,一下就打到标价的六折、五折甚至更低,有时低得令人瞠目结舌,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商家脑子进水赔本赚吆喝,还是价格里藏了猫腻?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参加打折活动的商家并不老实,在将近年节的时候,已经悄悄更换了价签,提高了标牌上的价格,以应对商城搞的活动。这种现象已存在多年,并不是什么秘密。而购买者又怎么可能天天去盯着这个价签的变化。

对买卖双方而言,诚信、公平、质量过硬、服务到位比表面上的折扣更重要。现在市场上,很多商家总喜欢以价格折扣为噱头,吸引消费,抓住种种节假日作为“商机”,大搞特搞促销活动,这样下去,无异于一把损害制造商和消费者利益的双刃剑。对诚信的制造厂商来说,价格越压越低,失去了合理的利润空间,也就渐渐丧失了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造血机能,不讲诚信的则在产品质量上降低标准进而损害品牌形象;对经销商而言,利润空间同样受到挤压,于是绞尽脑汁在价格上做手脚,在消费者与商场之间周旋。最后受损的,还是企业和消费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店家将打折销售变为营销常态,商品上的价码让人一头雾水。人们无论买什么,大到买房买车,小到购置家居用品,店家都给出两套甚至三套价格,一套是标签上的价格,一套是所谓折扣价,如果看消费者反复砍价,有购买的真实意愿,或许店家还能拿出所谓经理特批价。销售人员不仅要报价,手里还要不停地摆弄着计算器,反复计算着售价。消费者如果没有问折扣价的习惯,并且没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与商家反复讨价还价,穷追猛打,或许就成了冤大头,吃了亏。

应当承认,如果价格优惠、价格折扣这篇老旧俗套文章继续做下去,市场上本该具备的诚信度,其折扣也将越打越低,受到伤害的行业和企业也会越来越多,消费者本该享受到的知情权及合法权益更会大打折扣。

面对花样繁多的折扣战,已有不少对产品质量非常自信的品牌,拒绝参加这些促销活动。这些厂商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市场竞争价格只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应该在产品的内在质量、设计理念、核心技术含量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上一比高低,质量、诚信才是企业的本分。

让市场规范有序,让企业竞争走上诚信之路,商家、企业并不吃亏。想想看,国内很多老字号的产品为什么久盛不衰,无外乎都立足于质量优而价格实,无一例外都是讲究诚信。对于乌烟瘴气的折扣战,有识之士已经开出一剂药方,那就是明码实价。有了这个通行的游戏规则,市场回归公正、透明、按质论价了,让人们心明眼亮了,不仅省了商家的脑汁,人们购物时也会轻松了许多。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