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15资讯

江西省消协发布3·15消费忠告 警惕六大“变脸”

2012年03月15日 11:23 信息来源:http://www.ncnews.com.cn/zt/2012315/xfwq/t20120313_842083.htm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省消协结合2011年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发布了今年“3·15”消费忠告,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消费领域的六大“变脸”,以免误入消费陷阱。

□ 变脸一:存款变保险

【案例】:2011年8月,一位姓蔡的老人反映,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一种利息很高的存钱方法,每年存5000元,连续存5年,可拿到本金和利息5万,如果存10年可拿到本金和利息7万-8万,于是老人办理了该项业务。可没过多久,老人的老伴生病,要付一大笔医药费,于是来到银行想取出这笔存款,这时候才发现,之前银行工作人员给她办理的是保险,不能提前支取,否则要支付违约金。

【忠告】:首先,在不知道或没有确认保险合同条款以及险种的情况下,不要交钱。其次,看清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代收凭证后,向工作人员索要保险合同及投保单仔细了解,千万不要轻信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

□ 变脸二:香港导游胁迫购物

【案例】:2011年11月,老人李某在香港旅游时,被当地导游威逼利诱买了台连自己都不会用的数码相机,回来后后悔万分:“香港导游要我们购物,并说我们是购物团要买东西,如果不买的话,就要我们下车,或者另交2000元人民币作为团费。我们不下车,她就骂我们,说我们是骗子,到香港骗吃骗喝,还说内地过来的人都是没钱的。”

【忠告】:据了解,香港旅游行业内有不成文的“规定”,分为“纯玩团”和“购物团”两种,“购物团”的旅游费用远远低于“纯玩团”。因此消费者出游前应仔细询问旅行社具体内容,以防发生上述问题。

另外,旅游的行程安排是合同约定内容一部分,而购物是不能被强制的,如遇强制购物可及时向与之签订合同的旅行社反映,也可当时就向香港消委会、香港旅游业议会反映。

此外,香港旅游购物有六个月不满意可退货的规定,保留好购物发票等相关凭证,回来后也可通过与之签订合同的旅行社协助退款。

□ 变脸三:保健品变药品

【案例】:近年来,一些不法经销商通过健康讲座、现场体检(社区内摆摊设点)等手段宣传、销售有治疗作用的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化妆品、“无批准文号”产品,夸大保健品的作用、误导消费者,如“根治糖尿病”、“使乙肝转阴”、 “降压”、“降脂”等等。许多老年人购买之后病没治好,有的甚至耽误了治疗,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些经销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很难找到。

【忠告】:首先应对保健品概念正确认识,保健食品其标签、说明书是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其次,合法的保健食品一般有国食健字和卫食健字的批准号,消费者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的数据查询一栏,了解所要购买的保健食品的审批情况,特别注意其宣传的功能作用是否与审批情况一致,以免上当受骗。

购买保健品时,还要注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的标注,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另外,根据有关规定,一些中药成分是可以在保健品里使用的,但这并不代表该类保健品能治疗疾病,应杜绝有中药成分就能治病的错误思想。

□ 变脸四:买电脑附带高价盗版软件

【案例】:2011年10月,小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刚付完钱,马上就有一位“专业人士”出现了,称机子缺陷很大,然后就向小朱介绍并推荐了另一款品牌电脑,因为感觉比较划算,小朱当场就换购了这台笔记本电脑。该店技术人员称装软件是免费的,结果去装软件的时候却被告知要收取899元。这台笔记本电脑原本出厂时自带了windows XP系统,但是工作人员却擅自把这个系统格式化了,新装了一个windows 7的系统,并另行收费。小朱没办法,只好交了899元(正版windows 7的系统的费用)。可小朱万万没想到,工作人员给他装的软件竟然是盗版的。

【忠告】:购买电脑时,应和店家签订详细的书面合同,防止店家价外加价。在选购正版软件时,要看有关证书、许可证明标签,全息图像标志等。所有正版 Windows 产品,标志都位于一张全息光盘上。此全息图像是光盘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不干胶贴纸, 如果发现光盘上的此标志脱落了,则表明它不是正版。

如需另外安装付费正版软件,应要求店家出示正版软件并当面安装,注意索要购物凭证,一旦发现盗版软件或肆意欺骗,可向消协及有关部门投诉、申诉。

□ 变脸五:远程购物银币变“废铁”

【案例】:2011年8月,李某通过电视购物买了一套全国限量发行的价值1980元的纪念银条一套,共5枚,据销售人员介绍以及收藏证书写明,该银条为成色Ag999纯银,并且还有升值的机会。收到货后,李某觉得不像是纯银打造的,于是来到金银珠宝饰品质检站进行鉴定,检测结果为无银含量。最后,通过消协介入,由快递公司协助,追回了货款,并由经销商赔偿相当于货款一倍的金额,共计3960元。

【忠告】:一般远程购物都是通过快递公司代收货款业务付费的,因此消费者一旦遇到问题,要及时和快递公司联系,由快递公司协助维权。要保留好各种宣传资料、购物凭证,特别是快递单据。

□ 变脸六:驾校承诺不兑现

【案例】:2011年3月,某驾校学员小李向省消协反映,“承诺三个月拿驾照,已经学车一年了,驾校还没有安排我们参加考试,拿驾照更是遥遥无期。”

按照有关规定,驾校应在学员报名后30-60天内安排考试。但由于一些驾校招生量不足,导致学员少则延误考试两个月,多则延误一年半载。更有甚者有些驾校还为提前安排考试设定条件,要求老学员介绍新学员。

【忠告】:消费者在报名学车时,首先要与驾校签订驾驶员培训合同。其次,要在合同中与驾校约定学习时间及考试时间。对于合同中的未尽事宜,往往会由驾校与消费者通过补充协议约定。在签订补充协议时,消费者应注意其中是否存在不平等格式条款,是否已在工商部门备案。如果没有备案,消费者可以拒签合同,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