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便捷服务却又暗生乱象 “双面”小程序 亟待立“规矩”
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服务超过1000亿人次用户,累计用户数突破7亿……这是微信小程序交出的最新“成绩单”。但是,当人们在享受这些“小而美”软件带来的便利时,小程序诈骗、非法贷款、造假售假等现象频发,也在消磨着大众的信任与习惯。小程序发展为何伴生诸多乱象?营造健康小程序生态圈,我们又该从何处着手?
“双面”小程序,提供便利也带来烦恼
7月23日,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的王先生在微信平台的外卖小程序上下了一份午餐订单,“我手机内存小,也不经常订外卖,专门下载一个APP实在是没有必要。小程序不用下载安装,打开就可以使用,挺适合我的。”
借助小程序带来的便利,社区团购正迎来一拨新热潮。据某社区团购团长介绍,作为一家刚起步的小企业,借力微信小程序推广团购业务简单又方便,“需要投入的技术、时间、资金、维护成本比单独研发专属APP低很多,并且借助微信社交,信息传播和推广成本也能省下不少。”
不仅如此,许多政府部门也紧跟潮流,适时推出了政务小程序,方便用户在线进行各种事项的预约、办理和查询,备受百姓好评。
然而,就在大家纷纷为小程序“叫好”的同时,还有一些“声音”格外引人注意。
“好用是好用,但就是感觉不安全。”家住石家庄市开发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最近经常有朋友转发小程序要求帮忙投票,碍于人情,每次都要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一个投票的小程序,要我的微信头像、名称也就算了,还要获取我的地址和相册信息,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取消授权。”
过度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成了小程序行业内最常见的乱象。除此之外,违规开展现金贷,也是小程序生态圈的“顽疾”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躲避监管,一些无资质贷款类小程序会选择在“投资咨询”“理财咨询”的遮掩下开展相关业务。如上海某投资咨询公司,经营范围是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并无办理各项贷款资质,但在公司小程序中却可以发现一张含有“贷款”字样的公司门脸照片,一条公司地址信息和一个手机号码。记者电话联系时,对方称他们提供无抵押贷款,下款快。
同时,小程序也成了一些售假者的工具。前不久,衡水市民刘先生购买了一款“名表”,外表看上去同几万元的正品别无二致,但价格仅三千元左右。据他介绍,在小程序上卖这种高仿假货的商家很多,“不只是手表,包括大品牌的衣服、鞋子和奢侈品包,都能找到同款”。
“小程序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想要使用一款APP自己却没有安装时,小程序可以应急。我平时看新闻、查快递、扫码骑车都可以用得上它。”省会一高校大二学生王旭说,“但是小程序有时候也很惹人讨厌。我的微信群经常会被小程序游戏链接刷屏,会把许多重要的通知信息刷走,耽误正事。对于小程序,真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规范小程序,涵养生态圈还需多方合力
“低成本、低门槛”是小程序乱象的主要诱因。专家认为,虽然微信对小程序有一套完整的上线审核程序,并能有效过滤掉一些存在问题的小程序,但在实际运营中,小程序开发者可以通过先上线再修改或添加服务内容的方式绕开上线审核的监管,事前、事中监管没有得到有效衔接。
“开发者通过小程序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数据和服务,小程序平台负责在用户和开发者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河北乾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孙建征说,“想要达成有效监管,微信等相关小程序平台的运营团队应负主要监管责任。”
孙建征建议,小程序平台要对应尽的审慎审查义务加以规范,在落实好前置审核的同时,要针对上线后的小程序内容和功能的变动进行适当的权限限制。同时也可以对小程序开发者主体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并予以公布,一旦发生任何问题,确保权利人可有效、及时地进行维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孙建征看来,小程序管理可以向App“取经”。
2016年,国家网信办出台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今年5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起草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了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都可以为小程序管理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
“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时,一定要谨慎授权。”孙建征说,“如果被询问是否授权头像、昵称、个人位置等隐私信息时,要看清楚条款。对于一些陌生的,或者看起来非常不正规的程序,则尽量避免授权。”
记者从微信平台的用户投诉渠道中发现,用户申请投诉时,平台要求填写投诉内容,并提供证据截图。对此,孙建征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用户需要强化证据保存意识,在具有风险隐患的情况下,对实际的操作以及信息交换等环节注意保存证据。对已实际发生的侵权,可选择多种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使用小程序的投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河北新闻网 见习记者 张晓蓉)
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服务超过1000亿人次用户,累计用户数突破7亿……这是微信小程序交出的最新“成绩单”。但是,当人们在享受这些“小而美”软件带来的便利时,小程序诈骗、非法贷款、造假售假等现象频发,也在消磨着大众的信任与习惯。小程序发展为何伴生诸多乱象?营造健康小程序生态圈,我们又该从何处着手?
“双面”小程序,提供便利也带来烦恼
7月23日,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的王先生在微信平台的外卖小程序上下了一份午餐订单,“我手机内存小,也不经常订外卖,专门下载一个APP实在是没有必要。小程序不用下载安装,打开就可以使用,挺适合我的。”
借助小程序带来的便利,社区团购正迎来一拨新热潮。据某社区团购团长介绍,作为一家刚起步的小企业,借力微信小程序推广团购业务简单又方便,“需要投入的技术、时间、资金、维护成本比单独研发专属APP低很多,并且借助微信社交,信息传播和推广成本也能省下不少。”
不仅如此,许多政府部门也紧跟潮流,适时推出了政务小程序,方便用户在线进行各种事项的预约、办理和查询,备受百姓好评。
然而,就在大家纷纷为小程序“叫好”的同时,还有一些“声音”格外引人注意。
“好用是好用,但就是感觉不安全。”家住石家庄市开发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最近经常有朋友转发小程序要求帮忙投票,碍于人情,每次都要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一个投票的小程序,要我的微信头像、名称也就算了,还要获取我的地址和相册信息,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取消授权。”
过度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成了小程序行业内最常见的乱象。除此之外,违规开展现金贷,也是小程序生态圈的“顽疾”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躲避监管,一些无资质贷款类小程序会选择在“投资咨询”“理财咨询”的遮掩下开展相关业务。如上海某投资咨询公司,经营范围是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并无办理各项贷款资质,但在公司小程序中却可以发现一张含有“贷款”字样的公司门脸照片,一条公司地址信息和一个手机号码。记者电话联系时,对方称他们提供无抵押贷款,下款快。
同时,小程序也成了一些售假者的工具。前不久,衡水市民刘先生购买了一款“名表”,外表看上去同几万元的正品别无二致,但价格仅三千元左右。据他介绍,在小程序上卖这种高仿假货的商家很多,“不只是手表,包括大品牌的衣服、鞋子和奢侈品包,都能找到同款”。
“小程序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想要使用一款APP自己却没有安装时,小程序可以应急。我平时看新闻、查快递、扫码骑车都可以用得上它。”省会一高校大二学生王旭说,“但是小程序有时候也很惹人讨厌。我的微信群经常会被小程序游戏链接刷屏,会把许多重要的通知信息刷走,耽误正事。对于小程序,真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规范小程序,涵养生态圈还需多方合力
“低成本、低门槛”是小程序乱象的主要诱因。专家认为,虽然微信对小程序有一套完整的上线审核程序,并能有效过滤掉一些存在问题的小程序,但在实际运营中,小程序开发者可以通过先上线再修改或添加服务内容的方式绕开上线审核的监管,事前、事中监管没有得到有效衔接。
“开发者通过小程序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数据和服务,小程序平台负责在用户和开发者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河北乾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孙建征说,“想要达成有效监管,微信等相关小程序平台的运营团队应负主要监管责任。”
孙建征建议,小程序平台要对应尽的审慎审查义务加以规范,在落实好前置审核的同时,要针对上线后的小程序内容和功能的变动进行适当的权限限制。同时也可以对小程序开发者主体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并予以公布,一旦发生任何问题,确保权利人可有效、及时地进行维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孙建征看来,小程序管理可以向App“取经”。
2016年,国家网信办出台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今年5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起草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了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都可以为小程序管理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
“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时,一定要谨慎授权。”孙建征说,“如果被询问是否授权头像、昵称、个人位置等隐私信息时,要看清楚条款。对于一些陌生的,或者看起来非常不正规的程序,则尽量避免授权。”
记者从微信平台的用户投诉渠道中发现,用户申请投诉时,平台要求填写投诉内容,并提供证据截图。对此,孙建征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用户需要强化证据保存意识,在具有风险隐患的情况下,对实际的操作以及信息交换等环节注意保存证据。对已实际发生的侵权,可选择多种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使用小程序的投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河北新闻网 见习记者 张晓蓉)
- 南阳市保安公司连续三年位列“河南社会责任企业”名单(2024-09-30)
- 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公司质量月系列活动圆满成功(2024-09-29)
- 好莱客艺术整装招商直播圆满收官,携手中小微装企共创经营新篇章!(2024-09-29)
- 响应参加2024全国“质量月”,新良田引领数智化应用行业高品质发展(2024-09-29)
- 数智化应用首选服务商,新良田斩获AI最佳解决方案奖(2024-09-29)